看书士 > > 风流唐帝国 > 第15部分

第15部分(1 / 2)

>    但是何种东西,能够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金钱呢?

这个问题,我可回答不了。

要想在古代赚钱,可并不像很多架空小说中说的那样简单。古代的情况跟现代大相径庭,现代很多赚钱的妙法,在古代,很可能就会赔钱。看来还得仔细调查研究一番才行。算了,等想到好办法的时候再说吧。而且以后等我登基了,就可以把皇帝的钱那一部分出来用掉,或者不无小补。

还有是否在古代发展科学的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

我并非科班出身,那些什么水泥,玻璃,火药之类的东西,我除了知道大概成分外,其他的一概不知。要让我指导人们一步步发展近代科学,那是不可能了。不过唐时候,中外交流频繁,科学的发展也很不错,或许能够依据我上千年的见识,对科学的发展起一个促进作用也未可知。不过这就要等到手下有相关的科学技术人才才行了,现在想也是白想。

将这些通常出现在架空中的情节仔细一思索,我才发现,我除了比这个时代的人在历史发展上多知道一点,在有些地方的见识广博一点,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

得出这个无奈的结论,我也只好息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不过有一个事情,我还是能做的,那就是借助对历史的发展,找到这个时代的贤能之士,让他们为我效命。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号称西域英雄的张议潮。

张议潮(799~872),出生在吐蕃统治下的沙州(今敦煌),为管法成俗门弟子,武艺高强。当时,因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和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唐朝失去了对西域和河西的控制权,吐蕃和回鹘乘势而起,成为西域和河西的新统治者。

吐蕃统治期间,河西地区经济、生产停滞不前;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各族贫民皆为奴隶,整个河西暗无天日,一片荒凉破败景象。几十年过去了,当地人民仍念念不忘故国。

张议潮亲眼目睹了河西人民的悲惨境况,遂立志逐除吐蕃,重返故国。

唐会昌六年(846),吐蕃赞普朗达玛遇刺身亡,吐蕃王国的统治秩序迅速崩溃。大中二年(848),张议潮乘吐蕃内乱之机,联络敦煌大姓,发动民众,赶走吐蕃守将节儿,夺取沙州、瓜州,自任刺史,并遣人入报唐朝,表示背蕃归唐。

至大中五年(851),张议潮先后收复了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岷县)等十一州,入朝觐见。其军被赐名为“归义军”,他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河陇十一州观察使。以后10年间,他在占领区内恢复唐制,请留在甘州的高僧法成来敦煌讲经,整顿管内寺院财产,保护佛教僧团利益,又讨击伊州等地回鹘,巩固了后方。

咸通七年(866年),张议潮遣部将攻克了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地,使继绝了百年的东西交通旧道——丝绸之路得以畅通。八年(867),张议潮奉诏入朝,时年已69岁。朝廷封他为左神武统军,晋官司徒,南阳郡开国公,赐田千畦,宅于宣阳坊,庄于义谷川。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长安宣阳坊私第,终年74岁。

张议潮统治下的河西有十一州四千里之地,户口接近百万,军队既有以战斗力强闻名的陇西健儿,也有回鹘和吐蕃族的精兵,实力超过唐朝任何一个藩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自立为王也无人能奈何得了他,可他却毅然把百战得来的土地交回到了唐朝廷手中。他心向祖国,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为祖国收复了大片国土,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无私”二字,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如此人物,怎能不令人心折?

只是可惜,他在咸通十三年就已经去世,我已经没办法重新起用他为国效命了。但是我还可以与他相见,聆听教诲。他乃是沙场老将,我若悉心吸取其经验,必有所得。

况且,在历史上,张议潮死后十八年,其侄张淮深因内乱,与妻、子一同被害,甚为可惜。尤其是归义军的内乱,给活动在其周边和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久甘州被回鹘攻占,肃州、凉州亦不从号令。张议潮辛辛苦苦恢复的国土,又落入异族之手。最后被西夏吞并。

但是有了我在,我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我要想办法联络归义军,助其铲除内奸,统和实力。而这,也离不开张议潮的授权,否则如何能够让人取信?

所以,这张议潮,必见不可。

等到聂隐娘、翠桐等人的事情上了轨道,我以训练铃人、马球队的名义,在王府之外,另外找了一件位于平康坊的宅子。一方面作为赤卫军训练之所,以免王府中有所不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脱身之所。虽然现在并没有人时时刻刻注意我的行踪,但是小心为上,还是有所防备的了。

此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此时这一切准备完毕时,我便令聂隐娘带我偷偷去见张议潮。

张议潮的住宅在宣阳坊,位于平康坊之南侧,东市之西侧。当初我选择了平康坊的宅子,就是为了方便去拜访张议潮。

经过聂隐娘巧妙的乔装打扮,我与她二人都变了模样。只要我们举止小心,就算是熟人也分辨不出来。这都是聂隐娘作刺客的必备能力。我是越来越感觉到聂隐娘臣服于我,对我有多大帮助了。

来到张议潮府第,在门房处,我们被挡了下来,说道张议潮眼下正闭门谢客,谁都不见。不过我心知这多半是托词。张议潮此时虽然年事已高,担任的职务都是虚职,但他毕竟有收复河西的大功,品佚又高,侄儿眼下更是一方大员,倒也不是能够顺便见到的。

我对此自然早有准备,先是送上一缗钱(一缗为一千钱。当时斗米约为百五十钱,一千钱也算很多了),却被其严辞拒绝。

我心道这张府门风果然严格,并无时下那种索贿之举。也不以为杵,随后将我的亲王印玺解下,递给门房,同时还将一张写有字的帛巾给他,令他一并带给张议潮过目。

未多时,门房果出,将我的印玺交还,那帛巾却未还我。随后他令我随张府下人去见张议潮,一面还惊讶的看了我两眼,大概是惊讶张议潮为何会见了我的东西就决定见我了吧。

路上聂隐娘抽空问道:“殿下那帛巾上写了什么?为何能令张将军马上决定见你?”

我笑而不答。

其实我只在上面写了这样几个字:

“将军收河西,平西域,功至伟也!然入朝闲置至今,将军平生武艺兵法,不得传人,公无憾乎?”

张议潮当年驰骋沙场,攻城掠地,收服西域,那是何等丰功伟绩,又是何等雄姿英发。可是他却不得不入朝为质,也不得不被投闲置弃。这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他对大唐的一片耿耿忠心吗?他被朝廷羁绊于长安,可能由于忠心而不会产生怨言,但是为此而遗憾,却是在所难免的。

我这句话正好说到了他心底,更何况印玺也告诉他我是一个亲王,他能不感兴趣么?当然会见一见我这个人了。

张府的陈设景观,算不上特别豪华。这毕竟是朝廷赐下的宅子,装装门面也不能小气。但是不要说跟王府相比,就算比起稍微有点身家地位的人家,都有所不足。从此也可见张议潮生活俭朴。毕竟他到底曾经是一方大员,钱粮用度,朝廷不可能亏待他。如果他真想要过点奢侈的日子,也不是过不起的。

这样的人物在眼下的大唐,是越来越少了。就算在后世,这样的人也少得可怜,甚至可以说比大唐更少。不由我不从心底生出敬意来。

张议潮是在书房中接见我的。他年事已高,一般很少出门,仅仅只是在家中静养读书。

当那下人将我领到张议潮门口的时候,我的心中,突然紧张起来,砰砰砰砰的跳个不停。全身都有些微微发颤,连走路都有些发软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