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2 / 2)

擦擦你的逻辑眼镜,这个世界的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浑。

张亮选择了2020、选择了银行家全大水,自然是想直面最急迫的货币危机。

货币,是别人对我们未来的承诺。

货币在米币布币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实用价值。

货币必须是在秩序和平等的基础上才有效。

货币必须人家愿意接受才有效。

我们可以看到,钱不是万能的,它受到的约束有那么多。

财富,一切可以货币标示的东东,都受到同样的限制。

而且钱这东西,要大家手中都有点,才能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当某些人完全没有,或者多的不想再要的时候。它就要换一种方式流通——以暴力和经济危机的方式。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不能单独生存的世界上,没有钱作为交换的媒介,一切都将回到蛮荒时代。

2012年的世界就面临着一个无钱可用的时代。

美元、欧元面临崩溃。日元、加元、澳元日落西山。华元、卢布底气不足。余者更不足道。

黄金、白银上文就描述过了,等于没有。

造成这一局面的当然是各国政府。没有人,把从他们的印钞机出来的票子当回事,都以为那部机器是救世主,有困难了就拜拜。

纸币的承诺是国家的承诺,当一个国家不再把自家的信用当回事时,也就没人把它的纸币当回事。

但是不要紧,国家可以用暴力强制人民使用没有信用的纸币。火器时代到来后,国家管制了火器,对国内局势的控制力不知道加强了多少,没有外部干涉、内部分裂,国家倒台还真不容易。顺带的,经济危机也可以随意解决甚至让它不出现,付出的代价是经济增长缓慢和民生困顿一点点。但这对国家政权来讲也许算不得什么。一个小国如此更无所谓。萨达姆和迪拜酋长都没有为债务发过愁。

问题是,国际交易使用什么结算?

使用纸币之前,国际贸易以物换物多。一用到钱币,就是贸易失衡了,规模一大不是贸易中止就是战争开场。

使用纸币以后,谁也不肯全用人家的。两家一翻脸,全是废纸。暂时换着用,就产生了一个比率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想把自已钱的币值定高点,能多换点东西嘛,很朴素的想法。一开始,效果也不错,大家可着劲儿的维持币值坚挺。

随着海运发达,贸易规模扩大。币值和成本的双重作用,使一些物品的价差达到了行业取代的界限。不生产这些东西,就不能发展这些东西。就业消失了,税收也消失了。

钱币促使分工,用在国际贸易上也是这个结果。但币值、借贷的不合理和国家、个人对各种货币的喜好不一。让分工不均了,有些人没有工可分,也没东西来交换了。于是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家竞相使自己的币值比合理值低一些。低价倾销听说过不,过度贬值就是一种国家的低价倾销。

币值也不是越低越好。如果过低,没法进口不说,经济也承受不了。合理汇率是存在的,最佳汇率也是存在的。

这么多年,国际结算一直是美元扛着。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是美国佬趁机逼着世界储备它的货币,用来供自己挥霍浪费,这就种下了祸根。

在美元崩溃的前夕,大家还发现,没有替代的货币。因为大国都跟美国学习了赤字政策,储备货币最多的中国、日本,财政赤字也是非常高的。

2008年的几千个美国人没还购房贷款,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无比的脆弱。

直升机上洒钱,把经济从冰封中拯救出来,却丝毫没有解决任何结构问题。09年闯了祸的银行利润创了新高,复苏的经济指标下,失业者也创了新高。

2020年,拖是再也拖不过去了。全世界必须坐到一起解决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货币体系问题。

历史中,这个问题的解决很血腥,很内伤,很长痛。

举重的昆虫的目标是把后世行之有效的体系提前实现,而不是等待牺牲者的鲜血擦亮人民的眼睛。

但这并不是一个一呼百应的方案,接受它,对各方都是一种痛苦而无奈的选择。

即使全大水是央行的副行长,要说服央行的各位NPC,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1世纪后半叶的国际结算秩序是这样的:使用虚拟世界元,即时结售汇。

这是一种储备和结算分离的货币制度。也是一种消除了储备外汇渠道的一种严厉制度。

整个的模型十分的复杂。大意可以解释为银行系统和结算系统分离,各国央行自行进行市场式交易控制汇率。

超前了这么多年,央行的官员称得上是专家,却不一定都在货币定价上有高深的造诣。

怎么才能深入浅出的解释这个方案呢?

166章新发现的货币本质

全大水经过努力争取,得到了为即将召开的世界金融峰会起草中国方案的机会。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诚不欺我。

就在会议召开前这十几天的时间里,要起草重新设计世界经济秩序的框架文件,还要通过央行委员会、国务院、党中央三级审批,还要准备开价、还价、谈判底线。

效率之高惊人,是否草率则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未来的制度,首先要面对两个痼疾,三个必须。

两个痼疾是贫富分化、金融过激。

三个必须是必须解决货币供应量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强化货币信用、必须正视货币风险。

贫富分化是老问题了,也是钱币本身的问题。

货币的故事是这样的:自从人类有了当天吃不完的食物,就产生了一个储藏的问题。想想看,首先被储藏而没有吃掉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而是最不会变坏的。

然而最耐久也是会坏的。终于有人发现,可以把即将要坏掉的食物施舍给没有吃的人。这种施舍主要是针对外族人,因为本族的人理所当然的有权分享食物,当然是有代价的。原始人可没有慈善的觉悟。

如果没有到沦为奴隶的地步,吃了别人食物的外族,自然要留下点东西来,作为自己将来会归还这些食物的承诺的证明。这些东西至少看上去要有点用处的样子。只有那些并非时刻要用的、不会立即坏掉的、最好看上去还漂亮的小玩意——比如贝壳、骨头牙齿项链、布匹…

原始人的信用自然有好有坏。何况这些交易未始没有族人和部落的见证。收回了粮食的人会发现,这真是最省心省劲的储存粮食的做法。

而人们还发现,平时收集些这些小玩意,在饥荒时借粮比空手要好借的多,关键是这些小玩意还可以记录欠粮的数量。

疯狂的逻辑不介意间就发现了经典货币学的两大超级谬误。

货币,不是源于交易,而是源于储存。它不是交易媒介而是债务凭证。

货币,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是等价的。它不是一般等价物。

平等的物物交换当然是最先发生的故事。不过从感觉上推断,首先,拿出来交换的都是自己多余的东西,原始人自给自足,拿面包换肉是有可能的。很难设想,如果这个人拿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