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周树和今天却跟易志良一起去了岭塘村。他们没有到村里,而是在村前的岭坡地上寻找周伯年的坟墓。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的棺柩埋在岭东边的顶端,但却找不到墓碑。那几年,大队的耕岭队把番薯种在坟地上,所有的墓碑都被砸了,大部分坟地都被挖弃,幸得顶端的几个坟地因是红砂硬土而保存下来。周树和凭着记忆,终于找到父亲坟地。他回想当年有病在身的年迈父亲,因经不住斗争大会惊吓和民兵踢打,不幸惨死在台上的情景,不觉悲从心来,跪下去嚎啕痛哭。哭声悲恸真切,只哭得草木垂立,鸟雀惊飞。易志良触景伤情,亦不免百感交集,也跪在旁边凄然流泪,低声呜咽。同来的人见了,无不被此真情所感动,泪流满面。
当天夜里,周树和召集妻儿子女来商量几件事情。他满腹心事地说道:
“我们能活到今天,享受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实上赖上帝恩顾,国家降福,下靠祖宗庇佑。故祖宗社稷恩泽不可忘,敬祖承德为第一大事。但几十年沧桑,祖宗牌位已荡然无存,魂飘天外,令人不胜惭愧!我此行欲完成几件心事:第一、要修祖坟。找一个风水地方,重新把祖父的棺柩安葬,超度亡灵。第二、要收回祖屋,修缮复原后供放祖先的神位,定时供奉祭祀。第三、志良要认祖归宗,从今以后,改返原来周汉华的姓名。只不知这些事情可行与否,大家把意见说来听听。”
“福源楼已被糟蹋得破烂不堪。那些年,屋瓦删了,楼板拆了,再穷的人家连地上的砖块也挖去卖了,换成救命粮食,捱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个地方真叫人伤心啊!”陈兰英十分伤感,话还未说完,眼泪却已流下来了。
“福源楼救了不少穷人的命,听说住在福源楼的人没有一个被饿死的。我看,这也是我们祖宗的荫德所在呢!现在的乡亲父老大家有饭吃了,我们就再积一次德,让他们再搬迁一次,家家住上新居。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周树和说。
“按照政府的政策,侨属的房子是完全可以收回的,包括在城里的河背一条街,现在是徐昌县染织厂的厂址地方。但是,公家的事容易办,社员农民能搬到哪里去呢?”易志良有所考虑。
“今天村里的两个干部来过。他们带来两只鸡和一篮子鸡蛋的礼物,说了许多好话。他们的意思,想要求由父亲帮助出一点搬迁费哩!”周芳芳说。
“要村里规划个地方,我可以出钱买地和建屋,再发给每个住户搬迁费。”周树和道。
“这样做皆大欢喜,社员和村都得到好处!”易志良说。
“我们必须落实建好房子。除买地的钱外,其余的都不能交给村干部!”周芳芳提议。
“我的意见,芳芳负责在村里买地和建好房子,汉华主要负责落实归回城里的房屋,还要考虑下一步计划。城里的房产地契,幸得还在舅父家里安妥地保管着,但要落实全部归还,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物业落实之后,我们可以乘这个改革开放时机,为乡梓多做点儿事情。”周树和胸有成竹地说。在外面几十年经商,练就了他有一个灵活的高效的经济头脑。回来几天,他发现被封闭了几十年的故土在改革开放中到处潜伏着勃勃生机。他到过城里和城西的河背地方,观看了过去信义布厂旧址,见那里除了变得破旧一些外,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他又观察了灯光夜市,计算了这个市场的人流量;又参观了农场,还顺途到过城郊的一些农村。他在十分赞赏儿子周汉华的眼光和才能的同时,也看到了能促进徐昌县经济发展的更大的商机,心里正构思着一个宏伟的计划。
于是,这些事情就这么决定了。周树和在陈资民帮助下,找到老风水先生,在城西五里外的神峰山上买了一块墓地。此地面东朝阳,岭上松柏翠微,彩云缤纷。周树和择日安葬了父亲灵柩,完成了几十年来的心愿。同时,这一边,在女儿芳芳主持下,岭塘村规划了岭下的三亩多坡地给翻身楼的社员建房子。房子由县建筑公司承建,岭塘村委监工。要求水泥框架,红砖砌墙,一律两层楼房,每户六房两厅并有新式卫生间,内有小庭院,院中又有手摇泵水的小井,楼上也有小晒谷坪。五个月便要完工。
五个月后,只见五排楼房齐正正的屹立在坡地上。红砖青瓦,灰地白墙,看上去如仙境般的美丽。工程经过验收后由村委主持分房。按照原有入住的户数计算,每户一院,抽签对号后,村委发给房产证。同时,原有每间住房又可得到500元的搬迁费。元旦那天,爆竹声嘣嘣嘣的响个不停,大家欢天喜地的搬到新家去。正是:为活命昔日新屋变烂屋,得温饱今天烂屋再更新。
打从中秋开始,福源楼按照原貌进行装修:添瓦添砖,添树桁瓦桷楼板;原来做公共食堂的上厅和中厅重新粉刷,木板更新,雕龙画凤,并在上厅安置祖宗神位;屋背的平房拆了,种上竹子,门口的池塘加筑栏杆和亭子;四角炮楼和屋内外墙壁用纸浆石灰重新批荡一次,门前亦砌了宫式围墙,又在花园里栽种一些花草树木,搭起一些花架。先外后内,先上后下,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全面恢复工作。旧貌变新颜,富丽堂皇之中,又别具田园怡情。有诗为证: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分外香。
春节过年时,周树和带上两个小儿子再回家乡来。周树和的母亲已故,姐妹也各带着一家老少回来了。初一那天早晨,神台上早已摆满了祭祀的三牲,插着香烛。神龛上,供奉着二十世祖周伯年公的牌位。神龛两旁贴着一副对联:
奕世载德垂千古
宗衍福佑继万年
横批:福泽源长
六点钟,纸炮响过,所有周伯年宗下男女儿孙在周树和带领下,拿着香烛,从上厅左门鱼贯而入,步至祖宗神龛前面,行三跪三扣头礼。礼毕,周树和从神台上拿出一张黄纸来,跪着念道:
周氏徐昌邑岭塘村二十一世子周树和百拜二十世祖伯年公及历代祖宗神灵:昔者,几十载国运蹇滞,社会动荡,人民挨饥,宗庙不保,祖宗神位亦被废弃多年。不孝树和辗转异乡,心常挂念,寝食不安!今幸逢盛世,得于回归故里。现重修我祖宗神位,定时奉祀。祈我祖在天之灵乘春风,驾祥云,福光重照故居,庇佑我周氏子孙伯年袭下,万世福昌!
念毕,烧掉祭词,拈香再拜。
易志良接着也从神台上拿一张祭纸来,跪在神台前念道:
周氏徐昌邑岭塘村二十二世子周汉华百拜二十世祖伯年公及历代祖宗神灵:昔因生计,不肖孙曾忍辱负重,改名换姓,偷安虚度三十三载。今欣逢盛世,万物复苏,百川归流。现我认祖归宗,愿我祖恩佑!
念毕,烧掉祭纸,捻香再拜。
祭祀仪式简单而隆重。由此,周树和遂完成了多年的心头大事。从买地建房搬迁群众到修缮祖屋,历时不及八个月,花费总共不过八十多万元。
春节过后,周树和不久将要携子回港。各亲人也要陆续回自己家里,周树和一一洒泪相别,并皆有财物馈赠。大妹周玉琼在省城的一间大学工作,丈夫曾任过学院领导,文革时候因出身地主家庭,夫妻俩均受到冲击。丈夫被诬为“走资派”,受尽磨折。文革后夫妻落实了政策,办了离休的手续,享受着老干部的待遇。两个儿女亦安排了工作;二妹周玉碧仍在西北的一个城市居住,夫妻还未退休,但丈夫已从原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文革时候,因受高仕伦“叛国投敌”的事件牵连,造反派革委会曾把他们隔离审查和降职,后终因查无实据而得到平反。文革后,夫妻恢复职务,儿女都相继考上大学;三妹出国去了,四妹跟着二妈回到潮州的外婆家,中学毕业后上山下乡当了农民,嫁给当地的一个生产队长,落实知青政策后她回城当工人,离了婚。这次她和二妈一齐回家乡来,因生活比较困难,受到周树和的格外馈赠。至此,经历了几十年的浩劫,周伯年一家人口亲戚,重新得到团聚。其乐也融融!
福源楼的西侧,有一块原是翻身生产队的菜地,约有二百多平方。周树和出钱买来建了两层楼房。一屋两栋,每栋共十二间房舍,南北各有一个厅廊。内用阶砖铺地,外用瓷砖贴墙,琉璃瓦屋檐,铝合金钢窗,极是堂皇华丽。建好之后,周树和送给周金福家里。周金福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大儿子铁头周汉宏在家驶拖拉机耕田,闲时就到槐岭去运些煤来卖给社员,赚些钱来养家糊口。反击右倾翻案风时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搞长途运输贩卖而被抄了家,弄得一段时候狠是辛苦。今忽然得到周树和的馈赠,无异一夜变成太公,兄弟两家人喜不自禁。自此投资搞运输,生活日渐富裕。
周树和回港之后,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