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世纪烟云 > 第56部分

第56部分(1 / 2)

>。

周树和回港之后,各样事情安排妥当,便再回乡来筹谋大计。他此行专为发展徐昌县的城市建设而来,有分教:周公妙计兴乡邑,要教旧城换新颜。

三十五回 巧规划开发新城;促发展以地生财

却说周树和第三次回乡,要做三件大事。先是在儿子周汉华和妻兄陈资民的协助下落实原信义布厂在解放初期的房产。徐昌县城西河背一条街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的店铺,原是信义布厂的厂房,有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发的房产证,陈资民一直秘密替周树民保留了三十多年。经过周汉华的上下打点,积极斡旋,又在陈资民的勘实下,最后经主管的邹副县长大笔一挥,终于全部归还自己。徐昌县染织厂必须定期搬迁,但由于染织厂规模大,搬迁的时间定在一年之后,搬迁之前按月应给业主交付租金。同时,信义布厂在解放初期的所有财产,属私人所有,亦按照1957年公司合营时所核定的资产予以赔偿,连利息计共可得百多万元。

房产落实之后,他便要做第二件事情。这一天,周树和与周汉华回到福源楼,关好屋门,祭过祖先,便拿了一把铁锤和锄头来到外边的杂物房间。周树和先用铁锤把中间的一块水泥地面敲碎,然后叫周汉华用锄头一直挖下去。大约挖了一两尺深,便见有两个木箱在下面。他们小心的把木箱弄上来,揭开大箱的盖子,先见上面有一层防潮蜡纸,蜡纸下面是一层吸湿的木炭;拿开木炭,便见里面有用蜡纸包裹着的大包小包的东西。拆开大包小包的蜡纸一看,只见金光四射,满屋生辉,一块块黄橙橙的金砖和一堆堆金灿灿的纯金手饰项链跃现在眼前,少也有几十斤重。周汉华的眼睛都看得花了。他再打开另一个箱子看看,木炭下面有一个铝制的箱子,小心揭开箱子,只见里面完好无损地放着一叠叠簇新的美钞。周汉华看得呆了。

原来这些金砖和手饰项链,尽是解放前信义金铺的财物;那些美金,则是周伯年在印尼经营多年钨矿生意的积蓄。还是在胡琏军队流窜来县城之前,周伯年和周树和就把它们秘密地转到乡下,埋在不引人注意的杂物房里,一则财物不外露,以防抢掠;二则时势难测,把财物秘密埋藏起来可备将来之用,但却没有想到土改时福源楼整座屋子都给村民分了,地主家属被扫地出屋。埋此财物的时候,只有周伯年父子俩知道,所以,陈兰英住在杂物房几年也不知道这里的地下有许多宝藏。此房子又做过生产队的牛栏,圈了几年耕牛,当时还是坭地,故牛尿已经渗入地下,但由于箱子里外均用腊纸和木炭防潮防湿,所以里面的东西仍然完好。要是周树和被害,则这千万财宝就将长眠地下,不见天日了;幸得他“死而复生”,终于物归原主,于是就有了大派的用场。

公元一九八七年,徐昌县城大兴土木,城市建设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县城市建设委员会把运输站周围方圆四平方公里的土地卖给香港开发商周树和。这些土地有三分之二是县城西郊的大河冲积沙坝地,凹凸不平。有小河沟、泥洼地,也有草地和东一块西一块的菜地,并建有一些简易的民居;三分之一是郊区农民的土地。统一按照每亩六万六仟六百元的地价,由乙方香港福源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周树和付给甲方徐昌县城市建设委员会。县城市建设委员会则以每亩五万六仟元价格(包括青苗补偿费)向所在的会岗村征地。会岗村被征用的土地大部分是岭坡的番薯地,还有近半是禾田,村委会按照所占用的土地以每亩五万元的价格补偿给农民。此外,所占用的房屋一律由建委拆迁和统一安排。卖了土地的郊区农民有五百多人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

周树和签订的合同分两期付清款项。第一年开始,付给款额的三分之一,约一亿三千万元;到第三年末再付给剩下的三分之二。合同签定后,周树和从香港福源房地产开发公司汇入七千万元,总经理周汉华以河背一条街的原信义布厂的产业为抵押,向银行借了三年为期的六千万元的贷款。五月一日,汉华酒家大宴宾客,各机关部门、工厂、企业、银行的领导均收到请贴,聚聚一堂。纸炮响后,门口正式挂牌:徐昌县新城福源开发公司办事处。

福源开发公司全面开始了开发区的运作。

“新城位于交通中枢。东西走向是国道通往省城的公路,南北走向联结槐岭煤矿。要建设新城,必须先建好道路。以东西大道为中轴,我们花五个月的时间要建好三纵三横的马路。”周树和指着绘图说道。

“六千多亩土地中,差不多有一半是需要填土的低地。平整土地的时间长,五个月能完成六条大马路的建设吗?”周汉华觉得信心不足。

“我们可在开发地里建几个公园。把那些低洼地再挖深挖大一点,就成了公园的天然湖。挖湖填土,一举两得。”周树和在东南西北几个位置上画了四个圈道。

“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附近就有取坭的高岭坡地。现在运输公司和个体户有十二部坭车和三部铲土机供我们租用。我们可在一个星期内先计算一下每部运坭车每天的平均填土量,然后,划分好地段,计算好各个地段的工程量,下一步采取投标承包法,全面展开,必然四方响应。”负责开发工程的总指挥林建辉满有把握的说。

“半年平整土地,并同时开始道路建设,一年半内便要开始部分楼房基建。时间就是金钱!”周树和道。

“城市建设委员会已把第一批要搬迁的工厂和单位报上来了,我们在地价上给予怎样的优惠呢?”周汉华问。按照合同,新城由福源开发公司承包开发,所以,一切建设都由开发公司统筹规划。

“第一批报建的县政府、镇政府、县财税局、县建委等机关单位,我们给原地价的优惠,但必须一年半内基本完成基建,第二年便要搬迁;邮电局、工商局、商场和几间工厂已定了建筑面积,但地价必须上浮百分之十,我们可以抽出一个百分点给予酬劳;其它地价每半年内上浮百分之十以上。”周树和说。

“城市规划分为四个大区:行政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我们负责建行政区,建委负责建农民街和商品住宅区,工业区由各工厂负责。用不着一年,地价就上来了。”林建辉说。

“会岗岭的西区有许多农村居民,工业区为什么设在那里呢?”周汉华又问。

“工业区设在西区可以减少对新旧城市的污染。会岗岭的西边有一条大旱沟,可作地下总排水道。这条排水道要有规模。我们可与城市规划局共同研究几个区域的规划建设,并请大城市的规划技术人员做具体的指导,以减少污染,保证规划的合理。一年后,工业区所在的居民就迁到农民街的住宅区去。”林建辉说。

“邹副县长答应三年内要把所有工厂迁移到工业区去,这对城市环境净化十分有利。任何一个区,在建好房子后都必须把绿化跟上去。”周树和道。

一切布局都是那么的清晰,一切计划都是那么的具体。周汉华既被新城建设的宏伟蓝图开拓了视野,又被因地制宜的具体规划启迪了思路。他佩服周树和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那种大企业家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催生了徐昌新城。

有水好行船,一切事情都开展得很是顺利。福源房地产开发公司挂牌这一天,县里各大单位和大工厂的领导都收到了请贴,并且,每个到会的人都收到了一封不菲的“利是”。会前会后,抓新城建设的邹副县长及县建委、规划局、银行等单位的领导前后都受到董事长专门接待,双方亲切洽谈。新城建设是徐昌县经济腾飞的象征,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在县政府部门的积极协作和支持下,各单位、工厂纷纷报建,于是,银行贷款和集资业务便迅速发展起来。

徐昌县新城福源开发公司挂牌之后,周树和就把新城开发的全权交付给周汉华,香港福源房地产开发的总工程师林建辉任顾问,具体帮助周汉华开展工作。徐昌新城福源开发总公司下设土地规划和平整、房屋建筑、公路建设、地下水道等几个机构,办公地点都设在汉华酒家的三楼。

汉华酒家门前一片坡地开始热闹起来了。先是三部推土车日夜推土,十二部运坭车日夜不停;半个月后,不知从哪里冒出了许多坭车和货车,像蜗牛一样满坡满地的跑来跑去。平整了几个月,果然一片平地就基本形成了。旱沟那边,请来了省城的地下水道施工队,把旱沟挖深三米,用钢筋水泥建了一条宽八米深四米长三千五百米的贯穿东西和南北的地下总下水道。下水道的主道上面就是徐昌县的新城大道。再过了二个月,三纵三横的六条大马路就建好了。

三个区的建设同时启动。商业区由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首先建一条农民街和商品楼住宅区。农民街主要卖给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居住和解决搬迁户。按照新的政策,买了房子的农民可以把户口迁入城市,变为城市的居民。农民街里,邮电局、商场、农贸市场同时兴建;行政区先建县镇机关大楼,由福源开发公司负责承建;工业区先建徐昌县的染织厂和机械厂、糖厂、酒厂。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见坭车辘辘,风尘滚滚,只听打桩声,汽车声此起彼伏,日夜不停。新城建设十分热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