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世纪烟云 > 第23部分

第23部分(2 / 2)

第二天午饭后,天气闷热,人们都在家里歇息。易凌胜挑上一担空箩,如约来到大队的粮食仓库。他之所以亲自到大队粮仓去出粮,一半还是为了黄寡妇。这黄寡妇最近常在夜里撒娇,说是患了风湿的毛病,筋骨酸软,不能下水干农田的活计,因此,一直在家里歇着,恐怕连吊口粮的钱也做不够。她说,返销粮是不用钱的,不吃白不吃,叫易凌胜也给她争取一份。

“老表吃过饭啦?”刘古泉正坐在门口等待他。

“吃过了,有劳表叔久等罗!”易凌胜满脸笑容的放下担子,鼻子吼了一下,递过一支香烟去。

“批条拿来看看。”刘古泉道。

“一共是三户人的,共五十斤。”易凌胜把条子递了过去。

刘古泉接了条子,看过后,便把仓库门打开。只见他迅速把两个箩筐都差不多装满了谷子,又叫易凌胜帮手抬到称上去称一称,再放了下来,小声地说:

“一共是一百斤,你赶快挑走吧!”

“这是十天的粮么?”易凌胜有点儿不解的问道。

“五天的,你挑回去,有多的就二一添作五!”刘古泉不动声色的说道。说完,他又踏出门来向外张望了一下。

“快走吧,趁外面没有人!”他闪了闪小眼睛,催促道。

易凌胜是个话头醒尾的人。他平时一肚子计谋。但却没有想到今天的际遇,竟是如此的突然和令人兴奋。原来,这小表叔约他一人来出粮正是要避开众人的耳目搞“二一添作五”哩,真是青出于蓝,后生可畏!叔叔易天华培养的干部一开始就比他强。他立即心照,赶忙喏喏连声,三步两脚的把谷子挑出门外。

外面,炙肤的太阳正吹吹地在吐着火气,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易凌胜一刻也不敢停留,他把这一担谷子悄悄的挑回到自己的家里去了。自此,表叔侄两个或明或暗,常干此勾当。这谷子就是银钱,易凌胜想法把它卖了,得来的钱对半均分,倒也十分的写意。但毕竟彼此还是表亲关系,不敢来往得太频密,以免隔窗有眼,隔墙有耳。刘古泉似乎初生牛犊不怕虎,易凌胜却是有过教训的。且一个人肩挑有限,卖粮分到的钱只能供刘古泉够买布票和剪花布给未过门的老婆做衣服用,始终成不了气候。

刘古泉见表叔做事拘谨,倒也不敢过望。但眼见着偌大的一个仓库,偌多的金灿灿稻谷,全部都由自己包收包出,自己却得不了多大的份儿,就像乞丐见到了金山却无法开挖一般,心里火烧火燎般的难受。一日,又见公社粮所派鸡公车运输队来运粮食,他验过批条,知道这是秋收时侯大队粮仓代收的公余粮和“超产粮”转运。算计一下,每天上下午各运一趟,第一批粮食总共需要三天的功夫,心里便有了主意。

第四天的上午,鸡公车队又运了一趟。但这趟粮食没有运到六里外位于墟东岭上的公社的粮仓去,而是运到墟尾的一间饭店后面的仓库里去了。

运这趟粮食的也不是石陂公社粮所的运输队,而是附近圩上的鸡公车搬运队。他们也经常要为一些单位和饭店运些货物或粮食什么的,所以,做起事来很是麻利和熟落。

人们只知道,公社来的鸡公车队运大队的公余粮,运了几天也还没有运完呢。民兵营长刘古泉一个人管着粮食出入,还亲自押送到公社去,工作十分的负责任!

不久,刘古泉就娶老婆了。那天,他也请了好几张桌的亲戚,席面也挺排场,出桌的料子也挺真。去赴席的大婶说,一只鱼丸跌落地都能跳起半尺来高!又听说,迎亲的时候,他送给婆家单车、手表和收音机。这三样会转的东西,是当时最时髦最新式的礼物。老婆见了,喜上眉梢;外父外母见了,笑得合不拢嘴;乡邻见了,羡慕得啧啧称赞。

又不久,刘古泉的外母家里大搞副业,在屋岭背新搭的茅房里养了两只母猪和许多鸡鸭。人们常见梅香的妹子到墟上的一间饭店去担馊水,却没有人知觉她家里养了多少家禽和牲畜。直到卖猪仔和卖大鸡肥鸭的时候,人们见她家里三日赴三墟,三鸟和猪仔卖了一批又一批,赚的钱如猪笼入水,才知道原来这梅香姑娘嫁的老公是个管饭店的大队干部。他支持她婆家搞副业发了。这梅香姑娘今非昔比,只见她戴着手表,骑着“飞鸽”,常常婆家夫家两头走,又常常搭着夫婿到城里去看大戏。正像大戏上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般,夫妻有说不尽的恩爱和甜蜜。

俗语有话,日求三餐,夜求一宿,这做工糊口和赚钱致富都是人之常情。自统购统销和高级社公社化十多年来,样样事情公家统着,百业萧条,半饥不饱,求吃饱饭就是第一大事;现在自由市场开放,政策允许发展社队工副业,私人和集体都可以做一点儿生意,钱财物件有了流通,拉紧了的绳索有点儿松动,就不但有些人想吃饱,而且有条件吃荤的人又想吃荤。干部和社员,大家都要吃饭睡觉。虽然是集体经济的管辖,并都在大队生产队里过日子,但各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本事不同,谋生方法也不同,各人各家吃粥吃饭或吃荤吃素也就不同。这可不是共同富裕所管得了的事。岭塘大队青年刘古泉靠粮吃粮,成家立业,发财致富,夫妻恩爱有加。他新当上干部半年,打个滚儿摇身一变,穿的麻布就变成绸缎。有道是“三个阿婆六只乳”,当个干部多少工分收入大家清楚,人们知道他这是生财有路。所以,许多社员虽然眼红,但都很佩服他的本事。“爱块肉,砧边企”,他有份沾公家的边儿,也是他的造化,活得就比社员精彩。天下乌鸦一般黑,人们见惯不怪。

但还有比他和一般干部活得更精彩的。俗语又说,富贵思淫欲,常情之中又常有不平常的事情。

话说岭塘大队的布厂开张以后,五十多架木机日日“的咔的咔”的欢叫不停。社员早出晚归,每天最多的也能做到十五六个工分,赚到三四角钱。这比生产队出工是强多了。但做领导的却就没有多大的油水。这布厂是与县的花纱布公司打交道的,花纱布公司的帐单又是有人专管的,单据又都是有号码的,公家对公家,一时也做不了什么手脚。张道迁自任厂长以来,抓质量,促进度,争纱源,梳业务,倒也使布厂挺快兴旺起来,产销源源不断,并在县的花纱布公司里有了声誉。然而,他本人却是扑出扑入的赚了许多辛苦来吃。他做厂长,除了加班加点挣得的双倍工分外,虽然还有一些业务费,但仅供他一人抽烟喝酒就花掉了。公家办厂,个人要发财无门;要赚钱过好日子,还得靠自己。于是,老婆刘春英开始搞副业。先养了两只母猪,后又买两只母羊来产犊和挤奶。母猪和羊儿吃的薯苗黄豆等饲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