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这里,李贤打算分批接见。
此时,李贤与孙策结盟的消息依旧是个秘密,孙策可不想他拉拢李贤的消息传到袁术的耳中,那样的话,势必会遭到袁术的报复。
在夺取江东的关键时刻,孙策不想发生任何意外。
公孙瓒的意图李贤猜出了七八分,无非是为了恳请军械援助罢了,至于孙策,这厮想干什么?
与孙策接触不多,李贤不好妄加臆测。
谁先谁后?
斟酌一番之后,李贤还是决定先见一下辽东的使者。
没多久,“噔噔噔”,大步踱入厅堂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汉子。
见了李贤,这使者干净利落地跪伏在地,道:“求使君救我家主公一命”。
李贤心中一动,这是怎么个意思?
“快快请起,公孙使君怎么了?”
使者又磕了几个头,方才长身而立,“我家主公败给了袁本初,危在旦夕呀,使君若不出手相帮,只怕辽东尽归袁氏矣!”
李贤正‘色’道:“事情已经如此危急了吗?”
“不错,数月以来,主公未有一胜,麾下军将多有怨言,若不是畏惧使君手中的铁甲军,说不定他们早就要叛逃了”
李贤吸了口冷气,他见惯了各种各样的使者嘴脸,像辽东这般直接利落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辽东真像使者所言,那公孙瓒已经失去了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面对一个注定的失败者,有必要加大投注吗?
只是略一思索,李贤便有了结论。
公孙瓒还有存在的必要!
“你倒是说说看,我怎么样才能帮助你家主公?”
使者瞪大了眼睛,迸‘射’出希翼的目光:“粮秣、军械,越多越好,当然了,若是使君能够北上讨伐袁绍,那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先是点了点头,接着又摇了摇头,嘴里道:“粮秣、军械我都可以支借一些,然而,出兵讨伐袁绍却是力有不怠,高览正在黄河以北虎视眈眈,不把他灭杀了,我寝食难安”。
“使君大恩大德,我辽东百姓没齿难忘”
。。。
第三百五十章江东周瑜
李贤不是散财童子,更不是乐善好施的烂好人,他之所以应允辽东使者的恳求援助公孙瓒,只不过是为了达到牵制袁绍的目的而已。热门
沦落到这般田地,公孙瓒连提要求的资格都没有。
之前,青州需要辽东的战马,辽东需要青州的军械粮秣,双方可谓互利互赢,可随着置换的马匹增加,渐渐的,李贤对战马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般旺盛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与李贤对等的身份已经发生了扭转。
没了公孙瓒,李贤顶多需要直面袁绍的兵锋而已,不会有生死之忧,可公孙瓒如果没有李贤的帮助,兵败身亡只是时间问题。
两相比较,自然是公孙瓒依赖李贤多一点。
近年来,青州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壮大,可辽东却长期陷入战火之中。
不止是公孙瓒,便是兖州的吕布也是如此,李贤与他们结盟,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青州军械名扬天下,辽东唯有马匹算得上是拿得出手的货物。
过去的一年间,青州用粮秣、军械换取了大量的辽东战马,短时间之内,李贤麾下的战马数量已近饱和。
换句话说,与公孙瓒‘交’易已经不再是青州的迫切选择了。
若不是出于对抗袁绍的需要,说不定李贤再就抛弃了辽东这条海贸路线。
通过糜氏海船源源不断的运输,辽东向青州输送了四千多匹优良战马。
四千匹优良战马,这就需要三千多名骑士,偏偏李贤麾下最为匮乏的就是成熟的骑兵。
在没有更多的骑卒之前,战马再多也只是一个数字,形成不了战力。
这样一来,辽东的战马便没有了往日的‘诱’‘惑’力。
辽东使者临来之前早已经得了公孙瓒的耳提面命,所以刚开始他便把姿态摆的低低的。
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死要面子说不定会把身家‘性’命都丢掉,公孙瓒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作出愚蠢的选择。
求人就要有个求人的模样,辽东使者这番作为极大地满足了李贤的虚荣心,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李贤还是提出了要求,“我听说公孙使君帐下有不少外族骑兵,我想借用一批,不知可否?”
游牧民族的骑兵都是公孙瓒手中的‘精’锐,自打白马义从败在鞠义手中之后,他们一直充当主力作战。
李贤开口便讨要外族骑兵,顿时让使者陷入两难境地。
没了这些外族‘精’锐,就算有青州的粮秣、军械,可公孙瓒拿什么来抵挡袁绍的兵锋?
许是看穿了使者的窘境,李贤善意地开导起来:“不一定非得是战场厮杀过的老卒,只要上马开得了弓的健壮男丁都作数,到了我这里,还会额外给他们一份俸禄”。
还有这等好事?
使者大喜过望,没有充分的利益‘诱’‘惑’,那些蛮子是不会上钩的。
现在,李贤愿意抛出‘诱’饵,回去之后再蛊‘惑’一番,还怕没见识的蛮子不上当?
到底是有仁义之名的李使君,提个要求都是这么的善解人意!
使者心中对李贤大为感‘激’,当下急忙应诺:“这倒是好说的很,草原上牲畜冻毙无数,不少部落的丁口都快活不下去了,李使君慷慨,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条生路,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李贤不置可否。
之前徐盛在辽东的时候见过乌桓骑兵,对他们的战力赞不绝口。
白马义从出身的赵云也说过,单论骑兵战力,乌桓骑兵举世无双。
这一次,如果能够假借公孙瓒之手,搞出一支蛮族骑兵,想必可以极大地提高战力。
至于外族骑兵会不会服从军令,那压根不在李贤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赵云连一群蛮子都威慑不住,那岂不是白瞎了他常山赵子龙的名头?
达成协议之后,辽东使者满意而归。
李贤没有闲着,又见了江东来客。
这人仪表堂堂,面目白皙,看上去倒像个翩翩贵公子。
“江东周瑜见过李使君”
李贤一惊而起,“周公瑾?”
周瑜笑道:“正是区区在下”。
“尊驾为何而来?”
面对这等大智若妖的牛人,李贤觉得还是直截了当最为稳妥,省的三言两语被他忽悠了。
周瑜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悠然之意,他不卑不亢地说道:“一来感谢使君赠图之恩;二来嘛,有件要事想告诉使君”。
“喔?什么事值得周公瑾亲自走这一遭?”
“前些时日曹‘操’派人去了扬州,据说,为的是蹿啜袁曹三家举兵共讨青、徐一事”
李贤不以为意,“去岁我在徐州的时候,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不就是打着这算盘吗?如今旧事重提,也不算什么大事”。
周瑜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嘴里道:“去年刘备麾下还没有兵马,陶应也没有曹豹相助,这一次,袁术是要动真格的了”。
李贤微微颌首,“无论如何,这份情意我都记下了,只是不知袁术出兵之后,孙伯符几时可以出兵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