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196部分

第196部分(1 / 2)

>侯高义,愿意出兵共伐高览,主公自然应该赠予些粮秣”。

张纮松了口气,他知道太史慈地位极高,在青州拥有不小的话语权,既然太史慈应允了,这求粮的事情就有了九成的把握。

太史慈言语犀利,这时候还不忘把赠粮的条件提出来,李贤心中暗赞,嘴里道:“温侯一言九鼎,我李贤也不能太过小气,嗯,粮秣二千石,不知可否堪用?”

一石粮秣就是一百二十斤,十石就是一千二百斤,二千石,这就是二十四万斤粮秣。

六万兵马每日要消耗粮秣三万斤,二千石粮秣也不过够吕布麾下八日所用而已。

张纮意犹未尽,还打算张口讨要更多,可想到自家兵马未出一兵一卒就已经得到了二千石,实在也不能要求更多了。

剩下的事情,就等到击败高览之后再另行商议了。

想到这里,张纮颌首应道:“使君仁义无双,温侯必定铭记于心”。

李贤笑道:“温侯待我如手足,我自然要视他为兄弟!”

张纮暗自腹诽,吕布可足足比李贤大了近二十岁,这二人称兄道弟的话,只是想一想就觉得别扭。

不过,从地位上看,李贤确实有了与吕布平起平坐的权利了。

整理一番思绪,张纮打算给李贤吃下一颗定心丸,这样也算有所‘交’待了,“临行之前,温侯告诉我,高览渡河之日,便是兖州军出兵之日,如果使君另有想法,温侯也一定会竭力配合”。

这张纮也是个妙人,知道李贤真正惦记的是这个事情,单凭这一点,徐盛便对其刮目相看。

能软能硬,偏偏又知情知趣,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像张纮一开始那副名士作派,哪里是来有求于人的,倒像是来讨债的……

从事实上说,吕布对李贤的依赖远远大于李贤对吕布的依赖。

没有吕布,短时间之内,曹‘操’依旧不可能威胁到李贤,反而是吕布,如果没了李贤的帮衬,就算他兵强马壮,可没有粮秣军械,他也无法与曹‘操’长期对峙。

吕布已经失去看兖州民心,短期之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可长此以往,在粮秣一事上无法自给自足的吕布早晚会落败。

李贤可以支持吕布一时,不可能支持他一世。

厅堂之内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真正需要盟友的是吕布,而不是李贤!

好在李贤没有撕毁盟约的意图,这才给了张纮机会。

用一副宝甲外加出兵相助的条件换取两千石粮秣,张纮觉得不赚不亏。

临行之前,吕布偷偷‘露’过底线,不多不少,正是两千石,堪堪完成了任务,张纮却没有丝毫喜意,与李贤这番‘交’锋,他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后来还是主动服软,这才有了进一步‘交’谈的空间。

现在看来,李贤这厮也不是个善茬。

二十多岁的年纪,文治武功,样样‘露’狰狞,这样的人物,绝对是个枭雄。

张纮考虑了很多,只要成功击溃高览的河北军,战后,李贤一定会另有酬劳,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张纮才没有不依不饶。

反观李贤,对于他来说,兵卒的‘性’命远远大于粮秣的重要‘性’。

粮秣没了可以再去赚,可军士若是死了,就算有所补充,等到新卒形成战斗力,那也得耗费一个过程。

时间,李贤觉得自己最欠缺的时间,他不敢有一丝挥霍。

两千石粮秣而已,只要能够击溃高览,为青州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批粮秣就算物有所值。

厅堂内,火盆中烧的不是木炭,而是徐州运来的黑煤。

煤石烟火极少,温度较高,用在室内可谓恰当之至。

盆中喷涌而出的暖意驱散着室内的严寒,让人甘之如饴。

张纮见好就收,倒让李贤对他生出几分好感,人贵在自知。

排除异议之后,三言两语便达成协议。

李贤吁了口气,他对张纮笑道:“如果没有温侯相助,我本打算‘诱’敌深入,不过是两万河北兵而已,灭杀他们很是简单,不过,眼下既然温侯愿意出手援助,那我便侯在南岸,伺机以待,就像张使所言,高览渡河之时,便是夹击之机!”

“好,我定会转告温侯,必让那高览有来无回”

“哈哈,好一个有来无回,到底是温侯的使者,着实霸气的很”

“不敢当,使君面前,不敢放肆”

李贤端起酒碗,道:“来,让我们满饮此碗”。

“满饮!”

为了防备袁绍,李贤早已经在青州北部囤积了三万大军,这一次,高览来犯,除却守护重城的兵卒之外,李贤还可以‘抽’调出两万兵马,再加上太史慈的机动兵力,对付一个高览绰绰有余。

当然了,如果有吕布的帮衬,大获全胜的可能就更大了。

心虚、胆怯这都是准备不足的体现,针对袁绍,李贤南下徐州之前便做好了各方面准备。

如今,万事俱备,李贤自然心中有底,不再害怕。

第三百四十八章无奈的高览

经过一番友好、融洽的协商,以张纮为代表的吕布势力顺利与李贤达成了协议。

李贤无偿增援粮秣两千石,而吕布伺机以待,一旦黄河北岸的高览有挥军南下的迹象,他会‘抽’调兵马予以剿杀,至于李贤另外奉送的甲胄添头,那完全属于增加情意的方式。

虽然没能狮子大开口,多讨要些粮秣,然而,李贤给予的补偿却也让张纮颜面有光,回去之后有了‘交’待。

临来之前,张纮已经对李贤的秉‘性’有了充分了解,这厮吃软不吃硬,原本张纮还有些将信将疑,所以才有了刚开始的那副“狂士”作派,后来发现“硬”的不行,张纮才及时服软,没曾想,确实有效果。

聪明如张纮之辈,自然明白,李贤额外赠给的五十副甲胄、五百柄钢刀就是对他的补偿。

成功达成了既定目标,张纮在都昌休整了一日,第二日便带着粮秣、军械往兖州而去。

为了确保粮秣安危,李贤下了一条军令,让途径之处的军将给予方便,必要时便是‘抽’兵护送也可以。

虽说青州境内无匪患,可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曹‘操’的兵马潜入其中,浑水‘摸’鱼,防患于未然总是有利无弊的。

黄河北岸,平原郡内,吕布派人前往都昌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高览耳中。

高览为人谨慎,听罢之后犹疑不定,嘴里道:“吕布麾下已经有五万大军,他若是与李贤勾搭一起,我军渡河之后岂不是危机重重?”

逢纪听罢之后‘阴’沉着脸,道:“吕布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多久了,我军南下之前可以与曹孟德沟通一番,确保其牵制吕布主力,让其不能分心旁顾”。

“李贤已至都昌,这厮麾下大将周仓、胡庸俱是猛将,我军若想大获全胜,不如避其锋芒,攻其所必救!”

逢纪挑了挑眉‘毛’,嘴里道:“高将军有何妙计?”

高览明白逢纪这次赶过来,为的就是督促他早日挥兵南下。

两万兵马在黄河北岸按兵不动已经足足有四个月的时间了,虽说袁绍麾下不缺粮秣,可这样一支兵马每日里人吃马嚼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在其他人看来,高览分明是起了怯战的心思。

袁绍向来没什么主见,听多了不利于高览的风言风语之后,他自己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是呀,当日曹‘操’进军徐州的时候,分明是大举入侵青州的最佳时机,可高览竟然什么都没做!

若不是对高览知根知底,知道这家伙绝对不可能背叛袁绍,说不定已经早有人攻击他“吃里扒外”了。

思虑再三之后,袁绍止住了临阵换将的心思,他让逢纪传给高览一句话:须得早日觅得良机,进而速战速决,这就是袁绍的原话。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