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96部分

第96部分(1 / 2)

>

两年的时间,改变的很多东西,也许,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兄弟情。

赵亮没有客套,他情真意切地唤了胜:“三郎!”

说罢,李贤与赵亮踱到一处,他们相互拍着对方的肩膀,半晌之后相视一笑。

“你胖了”

“你又壮了些”

话音未落,两人又是笑了起来。

这时候,李得财堪堪来到。

隔着五六步远,李得财便匍匐在地,道:“小人李得财拜见主公,不知主公今日前来,未能远迎,还请主公莫怪”。

李贤虚踢了李得财一脚,道:“好了,快滚起来吧,在我面前不用来这些虚的”。

不同于赵亮,李得财显得很是执着,“礼不可废”。

李贤摇了摇头,道:“头前带路,屋里说话”。

“喏!”

李贤不在的日子里,盐场内的日常运转全部由赵亮以及李得财负责。

赵亮负责鱼干、酒水的销售,而李得财负责堡内的人工运作。

过去的那么长时间,赵亮与李得财搭配的相得益彰,每一年都可以上缴数量不菲的钱货。

进入厅堂之后,李贤高居主位落座,赵亮与李得财坐在下手,赵云很是谦虚,他坐在了最末尾。

“我不在的这些日子,多亏了你们二人”

“使君这是哪里话,份内事而已,何足挂齿”,短暂的叙旧过后,在李得财的提醒下,赵亮对李贤也换了称呼。

李贤刚要出言纠正,却听李得财说道:“如果不是主公仁慈,不知道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如果不是主公击溃了黄巾,这介亭又哪能有今日的辉煌?我李得财这条命都是主公给的,如今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与主公所做的大事比起来,不值一提”。

李贤笑着摇头,道:“一码归一码,你们虽然未能上阵杀敌,可却为我巩固后方,没有你们,我不知道要耗费多少心神”。

“使君莫要客气了,对了,我听闻徐州兵已经退却了,不知是真是假?”赵亮终归与李贤相熟些,他迫切地问起了当下最热切的话题。

北海军与徐州军之战,还有谁能比李贤更清楚?

李得财碍于身份,不敢多问,可赵亮却不同了,身份超然的他只要不作出出格的事情,没有人会与他计较。

眼下,李贤就是如此。

“徐州军确实退兵了,陶应也被陶谦禁足了”

赵亮站起身来,道:“我们真的打赢了?”

“不错!”

“哈哈,真是大喜事,真是大喜事,当浮一大白!”

说罢,赵亮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李得财也是瞪大了眼睛,他一字一句地问道:“据说徐州军有两万人,这才几天的功夫,他们就败了?”

赵亮抹净嘴角,道:“我还听说曹‘操’麾下大将于禁、夏侯渊全都败在使君手中,不知是真是假?”

李贤志得意满地笑了起来,半晌之后才道:“句句属实”。

赵亮与李得财相顾骇然,他们齐齐吸了一口冷气。

于禁统领的两千曹军、卞喜统帅的一万名老寇,再加上夏侯渊的两万兵马,陶应的两万徐州军,这就是五万多兵马。

东莱军满打满算也不过五千人而已,什么时候真的以一敌十了?

未尝一败,未尝一败呀!

这等辉煌的战绩,只是想一想都足以使人振奋。

介亭地处北海国以南,消息闭塞,若不是走南闯北的客商带来了各地的情报,像李贤大胜徐州军这种情报,还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知道。

赵亮不禁想到,等到自家儿子长大‘成’人,他也可以吹嘘:李贤李三郎知道吧?你三叔,当年是与我一道贩‘私’盐讨生活,他与你爹我可是光屁股玩的‘交’情……

前些日子,李得财刚刚回家一趟,家中的日子渐渐殷实起来,几个年幼的弟弟也已经长大‘成’人。

临行之前,李得财的父亲特意叮嘱:李使君信任你,才把盐场‘交’给你,你可莫要假公济‘私’,欺上瞒下,若是如此,我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不要,也要宰了你!

在等闲百姓心中,李贤地位超然,早已经超越了孔融所在的位置。

对于介亭乡民来说,孔融离他们太远,只可顶礼膜拜,却生不起攀谈的心思,可李贤就不同了,盐丁出身的他从未有什么官架子,与其‘交’谈,如沐‘春’风。

。。。

第二百一十七章公私两不误

介亭乡民对李贤印象极佳,而李贤麾下最‘精’锐的兵马中,介亭老卒都已经成为军中最核心部分,他们每人身上都有着大小不一的职务。

正是靠着这些老卒,李贤才能顺利地控制军队,成功维系东莱军的战斗力。

这一次,来到介亭,虽然有回乡散心的意图,可对李贤来说,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招募兵员。

俘虏的曹军、徐州兵数量众多,遴选一番过后,虽然也能选出不少合适的军卒,可徐庶特意为李贤分析过,如果想保持军队的战斗力,维持士卒的忠诚,最好还是回到介亭,从这里征召士卒。

后世里,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是利用亲族的纽带关系将军卒之间的利益关系紧紧地束缚在一起,眼下,徐庶的建议与湘、淮两军有异曲同工之处。

李贤出身介亭,介亭的乡民可以说是他的同乡。

李贤若是将征召兵卒的消息散布出去,想必报名应召的青壮一定会蜂拥而至。

“啥?使君要招募兵卒?”盐场中,赵亮显得颇为意动。

李贤笑道:“你还是好生做你的游缴吧,我是打算从介亭招些兵卒”。

赵亮大喜,“好呀,实不相瞒,年前就有青壮到我这里疏通关系,他们一致要求加入你的麾下,当时我不敢擅做决定,便让他们在家中等候消息,现在,消息终于等到了,大家伙儿肯定高兴坏了”。

李贤笑了起来:“青壮们都愿意从军杀敌?”

“那是自然,谁不知道跟着李使君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即便是死了,那也是能进英烈祠的勇士”,说到这里,赵亮话音一转,道:“对了,不知道使君打算招募多少兵卒?”

李贤略一沉‘吟’,道:“一千人”。

介亭有三万多人口,其中青壮足有七千人,李贤招募一千人,完全不会影响到农事生产。

李贤已经想明白了,这一次,且先从介亭招募一千人,然后再从俘虏中挑出一千,凑成两千名新卒。

如果达成目标,李贤麾下便有了六、七千人的规模。

军卒的数量跟徐和麾下的士卒规模相差无几。

一千名新卒,意味着又有一千个家庭绑到了李贤的战车上,从此以后,他们的富贵荣华都系于李贤一人。

赵亮龇牙笑道:“这次募兵,首先可得考虑我们赵家庄的兄弟,三郎你走后,他们一直吵着要去寻你,是我一直拦阻着,才未能成行,其次嘛,便是护盐队的乡兵,这些家伙可都是厮杀过的好汉子,只要训练一番,个顶个的都是‘精’兵!”

李贤微微颌首,道:“没问题,只要符合条件,这一次我全收了”。

赵亮大大地松了口气,有了李贤的承诺,他在面对赵家庄父老的时候,也终于有了说话的底气。

曾几何时,为了加入东莱军,不知道多人走了赵亮的‘门’路,只可惜,那时候李贤根基不稳,不敢贸然扩充兵额,所以一概不收。

现在不同了,连番大胜之后,李贤已经是北海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将。

这时候,补充军卒,稍稍增加一点人手,于情于理都是可以接受的。

赵亮代表的是介亭乡党势力,而李得财却是家仆势力的代表。

自打李贤将猪扒皮干掉,雀占鹰巢的成了介亭游缴之后,他便接受了猪扒皮的一千多名家奴。

这些家奴每日里劳作不息,却也想有个更好的奔头。

即便有的家奴年纪大了,可他们的子孙后代还年轻呀。

按照大汉律,如果主家不放人,家奴可是世世代代都为贱籍的。

年纪稍大些的家奴终身为奴也就罢了,可那些年轻的后生总不能在盐场内外劳作一辈子吧?

家主李贤是个常胜将军,还有什么奔头比从军要更‘诱’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