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90部分

第90部分(1 / 2)

>

帮助袁术,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可就是这个孙策孙伯符好几次都坏了曹‘操’的好事。

曹‘操’兵力不足,希望夏侯渊能够‘抽’调兵马援助淮南战事。

至于乐安国这里,留下一部兵马驻守就可以了。

信中,曹‘操’压根就没有考虑到夏侯渊失败的情况。

在曹‘操’想来,夏侯渊坐拥两万兵马,收拾一个刘备自然是易如反掌,他哪里会想到,半途间竟然会冒出来一个李贤。

看罢军令之后,夏侯渊叹了口气,曹孟德一旦下了决心,就算有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既然军令中要求‘抽’调兵马,夏侯渊不敢不从,不过,他自己明白,今日这一走,下一次再想过来的话,还不知道需要等多久了。

为了麻痹守军,确保不让他们看穿大军退却的真相,白天,夏侯渊总会使人“溺战!”

曹军一日不退,城中的守军就一日不敢懈怠。

不过,徐庶跟李贤可不是傻子,曹营中的变故他们早已经察觉出了。

于是,每到夜晚,李贤总会加派人手,前去刺探军情。

这一日夜里,出外哨探的军卒来报,说曹军撤离了一多半。

‘欲’擒故纵?

出城追击?

听上去有些太过于疯狂了,东莱军上下全都疲惫不堪,指望他们追杀曹军,实在有些不近人情了,而徐和麾下兵马虽然实力犹存,可李贤却归心似箭,不打算在乐安国久留,确定曹军真的离开了之后,李贤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李贤不敢贸然做决定,万一夏侯渊打的是引蛇出‘洞’的主意,没了城墙之利,平原对决的话,东莱军又得折损不少。

不行,不能太过草率!李贤想等一等,看看事情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三日之后,城头的军卒发现,外头的曹军不见了。

这时候,李贤得到了确切的情报,曹‘操’跟袁术打的‘激’烈,为了对付孙策,曹‘操’希望夏侯渊能及时回援。

不管怎么说,夏侯渊终于走了,而且短时间内不会回来了,李贤也松了口气。

自始至终,对于夏侯渊这个敌人,李贤都充满了敬意。

无论如何,一个能够封侯拜将的人物都不是等闲之辈。

夏侯渊这一走,李贤也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开了。

东莱军占据临济城,将两万曹军拒之‘门’外,又杀的曹军丢盔卸甲,若是李贤大军离开,夏侯渊去而复还,迁怒之下,倒霉的一定是临济的百姓!

现在,夏侯渊退却了,李贤也就没了后顾之忧。

乐安国虽好,却终归不是自家地盘,虽说临济的百姓都已经对李贤颇为敬服,可李贤不打算留下了。

刘备苦无去处,当即隐晦地表达了愿意留守的意愿。

李贤不置可否,刘备大喜过望。

曹军与东莱军厮杀正酣的时候,刘备寸功未立。

厚着颜面讨要临济,这已经是简雍再三叮嘱过的。

要不然,刘备说不定会难以启齿。

空手套白狼?

陡然听到刘备的要求,李贤很是诧异,他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了大半天,最后的战果却要被刘备摘了过去。

就这么白白便宜了大耳刘,李贤总是有些心中不爽。

可刘备如今一穷二白,连婆娘都没有,指望从他身上榨出油水出来,难于上青天。

罢了,要不是刘备,李贤又怎么可能收下徐和,得一强援?又怎么可能遇上赵云?

反正是一块飞地,距离北海国太远,就算是一个人情,送给刘备了!

跟曹军在城中的那场厮杀,李贤麾下的军卒阵亡一千五百人,剩下的人几乎人人带伤。

与损失相比,收获也是一样的惊人。

一千匹战马,一百副铠甲,还有数之不尽的刀枪武器。

类似的军械李贤已经收集了很多,大军长途跋涉,携带太多军械也是累赘,于是,李贤便打算折算成一些其他的东西。

无论是角弓还是长枪,东莱军都有些看不上。

不过,东莱军弃之如敝的东西,其他军马可都眼热不已。

李贤财大气粗,没有跟他们斤斤计较,近乎是半卖半送的给了友军。

这一次,就算是最为斤斤计较的关羽关云长都没挑出‘毛’病。

李贤的作派实在是无可挑剔,换位思考一番,就算是他们处在同样的位置,要想做到李贤这种程度,肯定也是困难的很。

战后,李贤提出了离开。

临济县令大为诧异,而刘备却似乎松了口气。

刘备最怕李贤待在临济城,不愿离开。

那样的话,刘备又没了去处。

在临济百姓依依不舍的目光中,李贤麾下的东莱军还是离开了。

赵云婉拒了刘备的邀请,暂时待在李贤军中,跟随他一道南下。

至于徐和的六千兵马,当然也不曾拉下。

大军北上的时候,李贤麾下只有五千人,现如今,算上徐和的人马,李贤已经坐拥九千大军。

这九千人马全都是百战老卒,与太史慈训练的北海军不可同日而语。

沿途间,一路无话。

浩浩‘荡’‘荡’的万余兵马行军,所过之处,无论是乡堡还是村落全都顺顺当当地‘交’出粮秣,而李贤也不曾亏待他们,照样拿出缴获的军械来酬谢他们。

都昌城,孔融高居上首,下方,一群人依旧在‘激’烈地争吵。

争吵的起因很简单,是为了徐州军借取粮秣的事情。

陶谦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他渐渐地把手中的权力‘交’给了两个儿子。

长子稳重些,没有惹出什么事端,可却又略显蠢笨,次子,生‘性’跳脱,总是作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

此番,徐州军借取粮秣的事情,据说就是陶谦次子搞出来的。

之前,李贤在北海国的时候,没有人敢来滋事。

可现在,李贤长期不归,一些心怀不轨之徒顿时有些蠢蠢‘欲’动,他们认为,李贤八成是回不来了。

陶谦的次子就是看穿了北海国外强中干的事实,特意趁着李贤不在,北海**力空虚的空档前来敲竹杠。

两万名徐州兵已经抵达北海国境处,大有一言不合挥军来攻的迹象。

如此霸道情景,顿时让孔融破口大骂,可却又无可奈何。

。。。

第二百零六章竖子不足与谋

陶谦执掌大权的时候,徐州与北海国向来平安无事,双方甚至共同出兵,联手抵御曹军。

可现在,陶谦身染重疾,初掌大权的次子陶应急着证明自己,便磨刀霍霍,准备拿北海国开刀。

陶谦是坚定的反曹者,可他的次子陶应却一直视曹孟德为英雄豪杰。

曹军势大,徐州军在泰山郡被打的落荒而逃,要不是曹‘操’顾及淮南的袁术,说不定曹军早已经直捣徐州了。

徐州军损兵折将,使得陶谦的病情雪上加霜,陶应反而认为是北海军的过错,在他看来,如果太史慈及时出兵救援,自家兵马绝不会败的这么快。

于是,陶应便把怒火撒到了北海国的头上。

大军压境,只不过是为了展示实力,告诉徐州境内的百姓,他们陶氏父子不是软柿子可以任人拿捏。

只可怜了孔融这个老好人,空有“仁义”之名,到头来却被一个晚辈欺负到自己头上。

有道是泥人还有三分火,孔融被小辈敲竹杠,自然怒火中烧,可偏偏又束手无策。

太史慈的北海军刚刚成军,指望他们与徐州军厮杀,只怕胜算不大。

胜了也就罢了,若是败了,各地的豪强岂不是要轮番前来打秋风?

北海军败不起,可平白无故‘交’出粮秣,又实在让孔融抹不开脸面。

粮秣这东西,徐州军可以讨要,其他豪强一样可以前来索取,就算有米山、粮山也禁不住这样折腾。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