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1 / 2)

>

人家刘备刘玄德这时候已经跟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了,又在虎牢关前留下三英战吕布的名头,他李贤难道还比不得卖草鞋的大耳刘?

就算差些,那也得混出个模样吧,不然岂不是糟践了穿越的机会?

借着训练之名裁减兵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张贴告示,招募兵勇。

游檄所不同于寻常官兵,在普通百姓心中地位颇高。

一方面离家不远,可以照顾家小,另一方面又可以免去兵役,这样一举两得,所获不菲的差事往日里打着灯笼也难找。

据说新任游檄还增加了兵勇的月俸,改善了伙食。

因而,听说游缴所征召兵勇之后,多数人的第一感觉都是不敢相信。

这样的差事在往年都是内定好的,哪会有寻常百姓的机会?

巨大的招募告示张贴到城门口的时候,没多久就被人群围拢了起来。

有识字的书生在前头摇头晃脑地念出声来:“董卓乱贼,焚我帝都,坏我朝纲,身为大汉子民,便有杀贼保国之责,如今,内有董贼,外有黄巾,我介亭之民如何能置身事外?游缴身负一县剿匪、治安事宜,所需兵员颇多,但凡有志之士皆可前来一试!”

不识字的贩夫走卒听罢之后都小声嘀咕起来,这告示倒是写的直白,只是究竟是不是官老爷遮掩门面的幌子,那就不可而知了。

大汉施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兵制,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壮丁到了二十三岁的时候必须服兵役。

当然,到了东汉末年,流寇四起的时候,官府早已经把兵员的岁数放宽了,有的时候即便不到二十三岁,依旧强行征召。

与其不明不白的被官府征召,倒不如去游檄所试试。

真要是被录用了,即免了兵役,又可缓解思乡之情。

汉朝这时候可没有网络语音视频通话什么的,更不会有手机电话,在这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能够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工作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于是,到了游缴所募兵遴选的那一天,近千名男丁便把门口堵住了。

这场景唬得游缴所内如临大敌,他们还以为黄巾贼已经杀上门来了,哪知道却是乡民前来应募。

城门口郡守征召郡兵的告示张贴了个把月,应者寥寥,可李贤的告示只贴了三日,便应者如云。

为防意外,李贤早已经把赵家庄的乡兵全部抽调了过来。

在门口,有文吏登记应募者的名姓、身高、体材特征。

登记过后,应募者便可以领到一个号牌。

拿着号牌之后,只需要挺过一关便可以成为大汉朝介亭县游缴所兵丁了。

李贤设立的这一关既不考核力量,也不考核射术,与往常的募兵大不相同。

究竟考核什么呢?

众人只见在关卡门口立着一排兵勇,为首一人高声呼喝:“前来应募的家伙,你们都听好了,游缴立下的规矩很简单,只要听明白口令,做到令行禁止,就算你们通过了考核。”

听上去倒是简单的很,可世上真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吗?

有好事的家伙不禁聒噪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考核呀?兄弟们寅时就过来了,肚子早饿的紧了。”

兵勇没好气地呵斥一句,道:“闭上你的鸟嘴,要不是游缴大发善心,这差事哪里轮得到你们?领着号牌的家伙,到那边去列队,凑齐了三十人就可以考核了。”

应募者是弱势群体,哪里敢跟兵勇较劲,当下只得老老实实地列队去了。

三十人的队伍很快就凑齐了,虽说所排的队列很不齐整,可兵勇们却不以为意。

就在考核准备开始的时候,李贤出现了,他示意文吏一切照旧。

文吏躬身应诺过后便说道:“游缴定下的规矩很简单,只要你们能够分得清自己的左、右,那便算你们通过了。”

“啥?分左右?”

“还有这等简单的事情?”

应募者面面相觑,在他们想来,分清楚左手跟右手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怎么游缴会拿这种事情来考核,莫非是在故意放水?

许是察觉到了众人心中的疑惑,那文吏冷哼一声,道:“别高兴的太早,待会儿只怕有你们哭的时候!”

文吏可是知道这左右考核的厉害了,之前李贤让兵勇试验的时候,不少人闹出了笑话……

“左、右、右、左、左……”

二十个口令,只要成功对上一半,就算应募者通过了。

一开始,大家还没觉得有什么,可当口令更换频繁的时候,不少人忙中出错,更有脑子转的慢的家伙半晌也拐不过弯了。

考核完毕之后,三十人的队伍竟然只有六人通过了考核。

。。。

第二十七章李贤等待的机会

辨得清左右是排兵列阵最重要的一环,无论是长枪阵还是以后的各种阵列都需要掌握这一技巧。

眼下,李贤这种别开生面的考核,可以最大程度上考验军卒的反应程度。

入伍之前,瘦一些没有关系,只要多吃几日军中的伙食渐渐的就能增强体质,可如果太过呆傻,那就太浪费时间了。

李贤的时间有限,他必须在黄巾军到来之前把麾下的兵马训练出个模样。

要是军卒中有太多迟钝之人,势必会拖慢整个训练计划。

因而,即便应募者怨声载道,李贤的坚持下,“左、右”的考核还是一直持续了下去。

最终,九百人的应募者,只过了一百三十人,这还是李贤放低要求的结果。

一百三十人加上游缴所内剩下的一百八十人,也不过是三百多人的样子,距离李贤订下的目标缺额太大。

无可奈何之下,李贤只得加试一项:只要提着两只九十斤重的石锁走上一百步,也算是通过。

这一下,那些心生愤懑的应募者顿时欢声雷动,不管怎么说,又多了一次机会。

看样子游缴所的李游缴果然言而有信。

经过加试,终于又多了两百三十人,这一次,李贤才算满意。

兵勇招募足了,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训练。

有赵家庄乡勇作为榜样,新来的兵卒不敢造次。

前些日子,李游缴点卯裁兵勇的消息早已经在介亭县内传遍了,连那些有背景的老兵油子说开革也就开革了,他们这些好不容易挤进来的新兵哪里有放肆的资本。

因而,出乎李贤的想象,训练新卒的计划推进的很是顺利。

所有人都把进入游缴当差看作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几乎没有偷奸耍滑之辈出现。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盐场那边的围墙完工了一大半,看样子再需要十天半个月的就可以彻底竣工了。

黄巾即将到来,李贤通过糜氏把手中的金饼全部换成了米粟。

战事一起,米粟无价。

整个介亭县内,除了李贤之外,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根据史书记载,黄巾大贼管亥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杀入北海郡,包围都昌城的。

也就是说,李贤可以把消息透露给糜氏,让他们可以趋避厉害,至于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什么?告诉孔融?

这位当世大儒会相信一介小吏说的话?

李贤觉得自己没必要自取其辱,况且,如果北海不乱,都昌不危,怎么能够显现出他李三郎的手段?

冬日即将来临,盐场底下的酒场在试验了几次之后,终于酿出了高粱酒。

只是不知道什么缘故,酿出的酒一点儿也不甘醇。

李贤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典故,那就是,高粱酒需要倒掉第一锅的杂质,才能产出真正的美酒出来。

“什么?把这酒倒掉?”听到李贤的命令,酒师们面面相觑。

之前是李游缴让他们用高粱酿酒,现在好不容易酿出酒来,却又要倒掉,游缴到底想干啥?

疑问跟牢骚是难免的,只是畏于李贤的权势,没有人敢多嘴,只得老老实实的倒掉了第一锅酒。

“换上新的酒坛!”

酒师满腹怨气,对着帮工吼道:“没听见吗?拿新的酒坛过来!”

“开锅,出酒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