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其他类型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厌秦汉而慕晋宋

第五百一十六章 厌秦汉而慕晋宋(2 / 2)

“朕告知你们知道,就是想让某些人收手。结果呢?”

赵兴眼含杀意的看着众人,冷笑道:“结果他们不仅没有收敛,反而铸造的铜钱更多了!”

铸造假币在唐朝以前就已经有了,最出名的还要数董卓了。

当时缺少钱财,大量铸造五铢钱。

大宋立国百年,他也清楚参与其中的人太多了。

即便没有参与的,或多或少也在其中获得了一些利益。

赵兴提前告知各部主官,其实也是想通过他们的口,告诉一些人。

简单来说,赵兴是想放过一批,解决一批。

倒不是赵兴仁慈,而是为了分化他们,减少阻力。

放过的那批暂时不收拾,等以后慢慢收拾。

可结果呢。

铸造假币的事情不仅没有得到减少,反而增加了。

朝廷要收回旧币,肯定要把那些假币都当成真币给回收了。

否则要出大问题。

毕竟普通百姓本就没什么钱,结果好不容易存下来的积蓄,还成了假的,他们岂能愿意?

就像赵兴想要把天下田地收为国有,然后再分给天下百姓。

这件事明明对天下百姓有好处,可他只要敢提出来,怕是会立即激起民变。

除了那些本身就没有田地的人,但凡手里有点田地的人都不可能答应。

因为他们手里的田地是他们的,他们可以随意处置。

可被朝廷收回,哪怕朝廷分给他们的田地变多了,他们却只有租种权,没有所有权。

这在百姓眼里,租的就不是自己的。

万一哪天朝廷收回去呢?

更别说,收回钱币,不要其中的假币,对于百姓根本没有任何好处了。

那些人之前铸造假币,不敢太过分,担心引起朝廷注意。

如今得知赵兴要回收民间的旧钱币,他们完全没了顾忌。

赵兴明明给了他们机会,可人的贪念却永远填不平,因此赵兴这次根本没有打算留情。

“怎么都不说话了?”

赵兴讥讽道:“接下来谁再为那些人说话,全部以同谋论处!”

说完,赵兴直接起身拂袖而去。

直到内侍提醒,百官才回过神来,参差不齐道:“恭送陛下!”

等赵兴脚步声远去,百官才直起身子,神色凝重的离开了大殿。

“恩座…”

俞伟刚想说话,黎相公给了他一个眼神,立马止住了。

直到出了皇宫,黎相公邀请俞伟和他同乘。

等马车动了后,黎相公才说道:“刚刚你想说什么?”

“陛下这次看来是认真了,不会留情了。”俞伟担忧道。

“陛下这次确实不会留情,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既然昨日没有动你,就不会动你了。陛下也要考虑天下的稳定。”黎相公淡淡道。

“恩座,学生没参与。”俞伟连忙说道。

黎相公撇了他一眼,说道:“既然你没参与,怕什么?”

俞伟神色尴尬道:“学生听说皇城司还在查巫师教的事,陛下这次用如此铁血手段,万一查出…”

“怕了?”黎相公淡淡道。

俞伟心里暗骂,他能不怕么。

他们干的事一旦查出来,可是死罪。

官家对于铸造假币之事都毫不留情,万一真查出什么,他就必死无疑了。

“你放心吧,陛下这次态度强硬,并非坏事!”黎相公微笑道。

虽然他心里也有些担忧,可他却不能表露出来。

相反,还得做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否则他都乱了,俞伟岂不是更害怕。

谁知道俞伟会不会因为害怕,而露出马脚。

“并非是坏事?”俞伟一愣,惊讶道:“恩座为何这么认为?”

“陛下继位后处置了那么多官员,朝臣反对并不激烈。当年太上皇推行新政,却很快就失败了。你知道为什么么?”黎相公问道。

“新政不是因为弊端太多,太上皇才叫停的么?”俞伟说道。

“那只是表面罢了。”

黎相公微微摇头道:“新政一开始肯定有一些问题,不可能完美无缺。完全可以慢慢调整,不至于直接叫停。”

“之所以被叫停,是因为朝中反对阻力太大了。然而当今官家继位后,所做的事情难道就没有阻力了么?”

“一样有的,而且还不小。可当今官家推行了下去,就连处死官员,都能执行。”

“那是因为什么?”俞伟疑惑道。

“两件事有本质的区别。”

黎相公淡淡道:“太上皇推行新政,大宋所有官员,不论文官和武将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受损,除了少数人,绝大多数都反对。甚至包括一些表面上喊着支持新政的,背后也在破坏新政的推行。”

“但当今官家所做的却不同,他针对的只是少数人,其余人见到自己没有受到影响,几乎都在坐壁上观。阻力虽然有,却没有想象的大。”

“恩座的意思是,这次的事会让满堂诸公都感受到威胁?可真要如此,刚刚早朝之上陛下发怒后,都无人开口了?”俞伟问道。

“因为陛下御驾亲征,在北方取得了大胜,夺回了太宗当年都未曾打下的幽州城。挟此大势,加上陛下这次占着理,自然无人敢反对!”黎相公说道。

“既然如此,恩座为何说并非坏事呢?”俞伟不解道。

“陛下御驾亲征虽然取得大胜,可终归未能完全夺回燕云十六州,作用终归有限。”

“不过这次的事,会让满朝文武警觉起来。官家过于强势,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说不定就会如秦皇汉武那般。因此接下来,陛下不管想做什么,满朝文武都会出来阻止。”黎相公淡淡道。

他这话虽然是在安慰俞伟,可也是实情。

作为臣子,没人喜欢太过强势的皇帝。

在臣子眼中的明君,应该是孺子其朋那种。

别看后世提起晋和宋都不断摇头。

可若是能做个跨越千古的调查,大多数文人向往的肯定是晋和宋。

因为晋和宋的文官地位和权势几乎到达了顶峰。

最新小说: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废物对照组 无痛调教 好孕天降:爹地又被离婚了 当漂亮上将被阴鸷学生觊觎以后 醋王爷突然宠我 娇妻不乖:影帝花式闹离婚 我是衙内 年代美人不作了 农家乖夫郎 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