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323部分

第323部分(2 / 2)

我搓了搓下巴,不知道该怎么对他进行劝说。

“彦方先生无需心急,”法正淡淡说道,“军事院之前就得过消息,早在一月之前,刘协就派了大批人马在彭城和下邳一带出没,这明显就是为九鼎的出现做准备呵。”

殿中众人一怔,而后相继点头。

“原来如此,”程昱冷笑道,“刘协小儿……还真是有些心思!可惜他用错了地方。”

“哼,”我捻着颌下短短的胡渣,“他不去想着怎么才能守住豫州要地,却在徐州费这些心思……难道弄几个宝鼎就能有回天之力?”

“话虽如此……”郭嘉摇了摇头,“难保有些愚民愚妇会因此而认定汉朝依然是天命所归,目前的窘境不过是短暂的困难罢了……呵呵,王上可不要高估了寻常百姓的智力。”

他说得十分有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要知道……这是个张角端着一碗烧纸水就能鼓动起数百万人造反的时代啊……

身处最底层的最广大百姓,他们所相信的,既不是什么科学文化,也不是统治者大力吹捧的儒家教义,而是彻彻底底的“迷信”——天意与鬼神。

当然,其中也会有一部分人类——至少是中华文化下的人类——所遵循的最原始的因果报应论。

杜畿皱着眉头:“汉室如此费劲心思,虽然可能会让一些人相信他们还没走到末路,但……恐怕对大局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韩暨点头:“以我朝如今的版图与兵力,汉朝的覆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我放下了手,转而问荀攸:“汝南的战事……有没有新的动静?”

“宋翼、庞柔二将基本占领了汝南西北部的近十座城池,后来加入的皇甫固也逐步将东北部的几座城池占领,基本切断了平舆城与外界的联系,而马腾只是坚守城池,未曾有出城阻敌的行动。”荀攸道,“前几日连降了数日大雨,各地河水暴涨,道路泥泞不堪,三位将军的行动不得不有所放缓,目前双方仍在对峙之中。”

“让他们缓缓推进,无需过急。”我不疼不痒地叮嘱了一句。

“王上!”贾穆的声音再一次响起,“青州有使者求见!”

我缓缓抬起身子,纵目朝门外远眺:“请他进来。”

孙坚的使者……能给我带来什么消息?

我无声地咧了咧嘴。

62生子当如孙仲谋

“青州刺史麾下功曹从事,吴人吴景拜见威武王!”

来人是一名昂扬大汉,三十五岁上下的年纪,目光锐利有神,颌下一把短须,更添三分精干之气。

“吴功曹远道而来,快进入席。”我坐在主席的位置上,朝他点了点头。

“多谢威武王!”他朗声应了,又从身后引出一名十四五岁的男孩,“这是我主次子,此次与吴某一同拜访王上,二公子,请见礼。”

“是孙权么?”我微微一怔,从坐席上霍然起身,两步跨到了殿下。

“孙权拜见威武王!”年纪轻轻的孙权掬手躬身向我行礼,态度不卑不亢。

“多大了?”我亲手将他扶起,仔细打量着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孙策的小兄弟。

如同历史记载的一般,孙权的身上,似乎天生与一般孩童不大一样,尤其是他那一头略显发青的头发,隐隐昭示着他的与众不同。

“回威武王,孙权今年十五。”他答道,声音清脆,似乎已经度过了变声期。

“以前,我可是见过你的,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十五岁的孩子,已经算是半个大人,就不适合再拍脑袋了。

“当然,”他点头道,“当时王上还是卫尉,而家父则是王上麾下的南宫苍龙司马,孙权常随父兄入王上的府邸拜访,也常在贾老夫子门下聆听教诲,”他看了贾诩一眼,掬手问道,“不知贾老夫子近来可好?”

他问的不是贾诩,而是贾诩那位善为人师的热心老爹——这样一算,我竟然和孙权是同门师兄弟啊……

贾诩颔首道:“家父就在洛阳,身体还算康健,有劳权公子挂念。”

“稍后若有机会,请贾伯伯允许权去尊府探望先生。”孙权朝贾诩拱了拱手。

他这声“贾伯伯”叫出口,贾诩也笑着抬手还礼:“你能来看家父,他自然欣喜不已。”

“光顾着叙旧,两位请坐。”我邀请他二人在客席上坐下,而后返回了主座,“两位远道而来,定是文台有要事相托吧?”

我朝案几上一瞥,梁聪已经将一张薄纸摆在了案几的下角。

戏君已经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两人的基本信息给我写了出来:“吴景,乃孙坚正妻吴氏之亲弟,与坚相交颇近,为功曹从事;孙权,乃孙坚次子,孙策弟,其自幼聪慧过人,父兄不如,而坚甚爱之。”

我微微翘起嘴角:今天……竟然是好事情?

“数日之前,我主收到了威武王的亲笔书信,原本能够早些回复,但因其身在渤海,尚未返回,青州文武又无人可代其决定,故而耽误了数日,还请威武王恕罪。”吴景又直起身子,向我行礼致歉。

“那只是本王与文台之间的私信,既不是两国正式公函,也不是宣战或劝降文书,迟上几日回复,也是常有之事。”我笑着朝他摆手。

“是,”他不知从哪里掏出了一卷帛纸,双手捧着侧过身子,“这是我主的回复,请威武王过目。”

梁聪快步上前,将帛纸取回。

我挥手让他回避,这才打开了孙坚的回信。

“威武王尊启:

数年未见君颜,君一切可好?

在回复王上这封信的时候,我也是犹豫了半天才决定动笔的,原因王上也懂。

但王上在心中如此诚恳,也仍记得旧时情分,坚读之,既惭且愧。

孙坚本就是一介莽夫,生于边鄙之地,起于纷争乱世,常为世人所讥。坚心中既无汉室朝廷,也无黎民苍生,行事常出于义愤,未尝有过考虑,因而擅杀州郡长吏,为朝廷所不容,只有屈身袁术,乞求高门庇护。

后袁氏乖张不德,然汉朝无力处置,术便推责于坚,因而获贬河南。时孙坚遍寻朝廷公卿,唯王上初见之下即予收留,更多次力荐征讨东南。虽相处日短,然知遇之恩,实同再造,王上大业将成,坚岂能因己而令王业拖延?”

看到这里,我微微笑了笑:孙老虎竟然比我想象中的要明白事理……

“然,孙坚还有追随多年的部属兄弟,不可轻言抛弃。坚在此斗胆请王上移步祝阿,愿与王上共商此事。

坚已遣妻弟吴景及小儿权赴洛拜见王上,望其能传孙某善意。

四月初一,孙坚书于临菑(音“兹”)。”

看完信之后,已经收起笑容的我首先问道:“谁告诉我,祝阿……在哪里?”

吴景拱手答道:“祝阿是青州平原郡下一座县城,位于青州与兖州的交界处,向南五十里,就是王上治下的济北国,哦,是济北郡。”

“孙文台邀请我去祝阿与他商谈双方的大事。”看着殿中诸人疑惑的神情,我简单地向他们解释。

“孙刺史倒是好提议!”程昱冷哼了一声,“祝阿不过蕞尔一城,不如来洛阳商议,毕竟两百年大汉都城,至少有的吃喝。”

吴景一怔:“我主……吩咐,他只有这一个要求。”

他话未说完,孙权已朗声道:“贵国与我方,旨在不动刀兵地商议和谈,双方都应展示诚意,是也不是?”

“当然。”我点头。

“我青州地小民寡,贵国兵强势大,双方合二为一,自然是威武王为尊,我孙氏为臣,是也不是?”

我笑了笑:“不错。”看来孙坚家里的教育相当成功。

孙权的底气更足:“既然如此……欲让我孙氏不战而降,威武王难道不应有所表示?”

我哈哈一笑:“小小年纪,倒是好一张利嘴!本王去去又何妨!”

“不可!”王烈第一个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