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葬宋 > 第145部分

第145部分(2 / 2)

为了加大武器和工业产品的生产量,车床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完善,虽然距离姜明后世那种技术水平还是很远的,但是已经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和工序,能对轴盘环等多种类型工件进行多种工序加工的卧式车床也应运产生。

普通车床常用于加工件的内外回转表面、端面和各种内外螺纹,采用相应的刀具和附件可进行钻孔、扩孔、攻丝和滚花等。普通车床的工艺范围较广,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调整范围较大工前的工艺准备和调整工作量较少,工件的加工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操作水平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和修配车间。

不过这样,一经创造出来到了江南手工业的青睐,虽然限制了他的产量和使用范围,但是仍旧有很多的手工业主们来到太湖求购。不得不让姜明几次三番的开放生产,以满足民间的需求。

其余的诸如火炮也被姜明提出膛线的设想,因此张鹤马上发动技工开始试图实现这个目的,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于制作成功,因此,火炮的射程提高到了五千步左右的射程,这种火炮的覆盖之下。几乎工程已经不是近身搏杀的事情了。

另外由于江南天气潮湿的原因,一到夏季,太湖水面上雾气蒸腾,对于火器来说,正常的发射产生了考验,在姜明亲自的带领之下,创造出作为发射药的高能火药,也正在加紧的试验当中,若是成功,那么以高能火药为底火,将火炮或者是将要研制成功的火枪实现后填弹的时日也为时不远了。

取得最大成果的,当然是属于火枪了,本来就有突火枪作为基础,再加上姜明所创造的炼钢之法后,枪管的问题只要解决,那么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难题了。钢制枪管,木质枪身。后装燧发,枪身上固定了打火锤等物。

枪管为钢制三尺左右,由于有精钢则可以缩小内径至一指,尾端正上方有一小细孔,供引火。引火孔右侧稍前方开了一条长三寸左右的添弹槽,供子弹填入。

填入子弹,在火孔上放上火石与硫磺混合物做的“炮子”,扣动扳机,打火锤落下,打着炮子,引燃子弹里面的火药,子弹射出。

子弹所用火药是新近改进的,硝石用萝卜、蛋清等提纯过,筛选均匀的颗粒卷入了做鞭炮专用的易燃硝纸中,头部则舍弃了原来的钢珠弹丸,换成了一端尖另一段凹的

型弹头。

但是姜明还是有些不满意,他十分的喜欢后世中那些打枪过后满地都是弹壳时的场景,但是以现在宋朝的工艺,想造出那样的子弹还需要很久的时间,但是纸质的子弹装进防潮用的弹袋中,在江南潮湿之地还可以保证十天半月之内不受潮气的影响,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王阿强的雇佣军团成为了首次的试用人员,之所以敢孤军犯险到云南丛林中是靠着这种火枪和雷击炮作为后盾。在取得战绩的同时,也为大宋的军工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经过两年以来的多重试验,也奠定了火枪兵的基础,首批由赤红八军抽出的八千人成了大宋第一批成建制的火器兵,除了宋刀作为标准配置之外,其余的手雷,雷击炮和火枪变成了他们的长配武器。随时作为突击之用。

除了这些之外,姜明好像是消失在大宋政坛一样也不见其的出现,一直有政事堂和军事堂作为大宋的决策中心,反而这个时候,皇帝倒是不再重要了。赵每天倒是没有什么事情,这样的情况慢的引起了杨太后一系人马的警觉,特别是杨亮节经常出入内宫,问杨太后:“皇上是这样当的吗?”的时候太后经常做出深思之状。

当然了,朝政的渐稳定,再加上姜明之前的刻意为之,皇权的力量渐渐的加大已经不满足于被当做傀儡一样使用,原来是要靠着众大臣的齐心协力,但是到了现在稳定在长江南岸之后,那不安分的心慢慢的开始复苏起来。

但不是对于姜明的不满,是对于陆秀夫等一般文人的不满意,大宋几代有权相执政虽然已经让赵氏麻木是相比较一下姜明的尊重皇室,陆秀夫一班执政人员的惯性思维经使他们不满意了。

因为姜明在时候,虽然是一言之堂是总是要请示皇帝或者皇太后,但是陆秀夫他们自持为忠臣些事情就独断了很多,有时候事情办了,才请示皇上批阅,遇见有不同的意见时,往往也争论不过这一班饱读诗书的大臣,所以渐渐的皇室和大臣之间的罅隙,又产生出来。

特别赵也算是十分的勤奋,有种想恢复大宋开国赵氏时的荣光,但是陆秀夫、邓光荐等人,偏偏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启蒙老师,还是拿十六岁的赵做孩童看待,对于赵有时候的想法,给予了坚决的拒绝。

比如就收复襄樊之扬州来说,本来陆秀夫贯彻的是姜明在政事堂主事时的套路,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但是赵却是想着开始招降这几个地方的官员,要是放在姜明的身上,肯定不会直接拒绝,而是慢慢的帮小皇帝培养一些人马,来拖延时间,但是放在陆秀夫的身上,对于皇上的这种好高骛远,却是深恶痛绝,坚决的给予不支持,反而长篇大论的给赵讲了近两个时辰,一直到小皇帝做投降状,才善罢甘休。

还有就是对于开封的哥哥,赵也是想写书信劝慰,虽然知道是不可能做到哥哥反抗元朝,最起码的可以说是尽到了一个弟弟的责任,但是陆秀夫却斥责顺昌王朝的赵显为国贼。坚决的又给赵上了两个时辰大义凌然的课程。现在赵看见陆秀夫等人就像跑开,真是不敢给其说话。

这个时候,杨太后才慢慢的后悔支持陆秀夫等人,借赐婚之名,剥夺姜明议政权力的事情。对于这一帮的文人士子,有点敬而远之的模样。有点想借助一些机会重新让姜明上台的想法。但是很快的被陆秀夫等人察觉。

开始还不是陆秀夫察觉的,而是作为皇帝的诗书传授者邓光荐察觉的,虽然赵已经十六岁了,但是邓光荐为了以后皇帝能有所作为,还是经常去宫内为皇帝传授四书五经,但是最近的一段时间,却发现小皇帝提及姜明的次数是越来越多,心里不由的有些担心起来,又一次,甚至听小皇帝无意中透露,太后也有意让姜明来南京城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心里顿时就有些警觉起来。

过没有几天,在一般士子文人的聚会风花雪月中,邓光荐给大家讲了这个忧虑。大家都认为他所想的有些正确,看来,是该将姜明送的再远一些了,台湾,这个地方倒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找了有一天,谢仿得提上议案,就是关于威德公、驸马都尉姜明去台湾巡查的事情,言之现在大宋的发家根本就在台湾,应该找熟悉岛上情况的人去管辖为好,而姜明却是一个最佳的人选。同时,调侯强之卫戍苏州,等于间接的剔除了侯强在南京议政的权力,赤红军的归属问题也提了上来。

一时间,对于姜明的新一轮打压开始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十年(八)

中兴六年三月的南京,并没有因险恶的时局而影烟、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色。只是人们的心绪都被最近朝廷的变动吸引了过去,没有了玩赏景色的兴致,玄武湖上的游客明显地减少了,整个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冷落落地难见到几条游船。只有在姜明建议之下,在玄武湖中的小岛上正在建设的凌霄阁仍然在紧锣密鼓的动工之中。

俗话说,三月天,孩儿面。在长江之上的南京,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将整齐的草地铺满了泥泞,让南京美丽的春景变成一个浮躁而脏乱的世界。

昨夜的风雨,并没有影响到陆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