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葬宋 > 第114部分

第114部分(2 / 2)

纷纷叫嚣着要回到北方,范文虎和张僖二人也乐得他们走,反正也带不走一兵一卒。有的领着本部的战船往东而去,试图闯过宋军之间的缝隙逃走,但是总是逃不脱赤红军沿路撒下的斥候,因为每队斥候都带有两个望远镜。至少可以事先发现敌踪,所以几乎每个逃走的元军战船无一例外的都遭受到了袭击。

能逃走的几乎是没有,最后要出发的元军将领发现了端倪,连忙还是回到了朝阳内海中不敢出来。几个自持有后台的万夫长,竟然将船托管于范文虎,自己径直走陆地上广州,准备从哪里回到北方去。

看到时机成熟,范文虎一天晚上大摆筵席,说是庆祝自己在潮州又收了一名小妾。算是庆贺吧,把元军千夫长以上的将领全部请了过来吃饭喝酒放松一下。但是却让张去暗地里布置一切,准备起事。

酒过三巡,范文虎举杯说道:“我等身为汉人,理当匡扶宋室,当初降之,是不齿于贾似道的为人,现在贾贼既然已经伏诛,我等仍要为大宋尽忠尽力。”

正喝酒的将领们还以为范文虎在说什么笑话,怎么可能一降再降这么反复无常呢?出尔反尔这件事,一般是为人所不齿的。

正要说笑,范文虎酒杯一掷,顿时上来了几百名亲兵,将他们围在了中央。前来吃酒的人那里带的有兵刃啊,就算几名亲兵,也早早的被人看了起来。当下几个蒙古的将领就被砍了脑袋。众人都不敢再出声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张僖站在范文虎的背后,一刀将其砍倒在地。面无表情的擦拭着兵器上的血迹,而后者瞪着一双死鱼般的眼睛,似乎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张僖,搞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九十四章 祥兴二年(下)

着张僖如此的动作,众将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要是范文虎倒戈相向,那么就应该在杀蒙古族的将领之前开始制止范文虎的行为,这样还可以交好蒙古将领。

但是现在既杀蒙古人,又杀想重新归宋的范文虎,他到底想做什么?但是眼见围着的兵卒一个个剑拔弩张朝着自己,肉已经在砧板上了,还能怎么着呢?

但是张僖似乎没有放过众人的意思,直接下令尽数诛杀,他知道自己无论资历或者是威信都不足于压制众人,所以在准备期间,一直联络一些不得志的军官或者是低阶将领,相互盟约起誓。趁着这个机会,干脆杀个一干二净。重新建立秩序最好了。

酒宴就这样散席,空气中飘着浓浓的血腥味。各营将领皆被自己的副手或者是手下代替,就算是没有人代替的,也会被其他营派兵强行接收,忙活了两天,潮阳终于在张僖等人的控制之下,于是一边发兵潮州。利用潮州之内还不明白事情始末的时候进行突袭。一举而下,一边请师爷捉刀写下陈情奏折,表示愿意归宋效忠。

张僖这样做,一来是因为害怕范文虎声名太恶,宋之不接纳其的归顺,二来鄙视范文虎的为人,借此机会将其除去,而派往杭州的亲兵则转到汀州一带,在黄去疾处盘桓,原来张僖和黄去疾算是同乡。两人自幼一起读书习武。十分谈的来,而黄去疾的背叛文天祥,其中也有张的一份劝说。

而这个时候,张又在劝说其再归大宋。黄去疾心里十分恼火,但是这个时侯不能站错队伍,所以也不敢过于得罪张僖,只是拖拖拉拉,看看宋室对待张的态度再做决断。

很快,揭阳、饶平、三河口皆张僖占领。潮州全境尽归降宋元军。张一面积极联系黄去疾,以便对梅州和循州形成压迫,使其不敢妄动。

一面用兵再海丰、惠州等地,企图打下更多的州府,以便于内部心腹后来的升迁问题。也等于想给自己打下一个更大的地盘,万一宋室实现自己的诺言,那么他还想往安抚使或者更加高级的爵位上冲刺。

这个是张弘范没有想到的事情,他离开潮州以后,基本上潮州就已经不再受到元军的控制,而且形式直逼临近州府。

很快的,这个消息就传姜明的手里,没有迟疑,从嘉定府撤兵,一路上又浩浩荡荡的在沿海扫荡了一番。遂又回到福州参与议政。

对于张地行为。:秀夫和张镇孙等人表现出了极大地不信任。对于出尔反尔、朝秦暮楚地小人。就不用讲什么情面。他们也是借着朝廷地诏令。钻一些空子以博得高位。说地是为了大宋。其实都是为了自己。

仗着自己有兵有权。又正值国家动际。过来趁机要挟。张镇孙以为。除了他们交出兵权。朝廷才能同意给他们以爵位养老。否则。这样下去。只能是越来越多地投机之徒参与其中。造成大宋小人当道。而君子却出仕之门地境地。

姜明全当没有听到这二人所说地话语。反正已经打定主意。现在一定要争取每一个人地支持。才能取得最后地胜利。他当然知道张僖等人并不一定是全部忠心为大宋而奋斗。但是同时封赏张僖等人。也是给在江南各处地守将一个信号。

就是说朝廷不计前嫌。只要还愿意为大宋效力。就可以接纳。甚至在某种地程度上允许你自治。并且在名誉上给予承认。来调动江南诸将地信心。

其实这个是在姜明地脑海中考虑了很久地事情。元朝做地最成功地就是很好地利用投降地官员和将领。给予其官职和权力。让他们帮助管理江南诸事。而元朝地核心人物。只是擅长打仗或者是掠夺而已。只是派出了少数地强硬分子来震慑诸官。

这样。在元军强大地军力优势之下。辅助于残暴地对敌政策。而江南降元官员基本上也能保证其受到礼遇地情况之下。只能俯首帖耳地执行元朝地政令。直至形成习惯。

但是江南无论是降还是归隐的一些义士或者士大夫,从心里还是看不起只会骑在马上杀人的蒙古鞑子的。只是摄于其的淫威而不敢出声,有的忍气吞声则只是为了治下的黎民百姓而已。

这个情况是不占少数的,至少据说吕文焕就是苦守襄阳十年未得援兵,城内百姓连树皮都吃完了,无奈之下才投降的,不过这是吕师夔的说法,替本家叔叔说话是正常的,也不足于采信。

但是重庆之所以陷落,姜明是听十三少说过的,是由于城内没有

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守将是在是没有办法忍受自己死了没有关系,但是看着黎民百姓那般模样,却是心里不能忍受。

而前几天张弘范包围福州时,采取的屠杀难民的行径,也是动摇了一定程度上的军心,甚至算是改变了姜明一直柔和的做事方法。开始自作主张起来了。

没有意义的投票结果,由这边五票加上姜明自己的认可,很快的做出了封赏张僖的决定诏书。因为当初有协议,就是如果政事堂的票数持平,则有主事之人做出决定。这个目的姜明就是为了让陆秀夫他们快些发挥自己的能量,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表来充实朝堂。

省的天天想着如何附庸风雅,或者是吟诗作对。而且姜明至少想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利益团体的人,坚决的要踢出政事堂,要让这些士大夫知道,没有自己的队伍,依靠一些勾心斗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朝堂上的事情,不是靠动动嘴就可以决定的。也不是靠几个世家就能决定的了,在这个机会中,姜明要重新建立新的世家。

陆秀夫他们会了今天的拒绝后悔的,姜明心里想到。他等于又拒绝了一股势力依靠自己,在他看来,现在除了文天祥和王道夫还可能会站在他们士大夫的那一边之外。剩下的依附于原来老臣的军方势力已经不是太多了。

而文天祥和王道夫到底站在那一边,谁也不好说。没有了异议,姜明当时决定册封张僖为潮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