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笑了一下。走到鸿儿面前拍拍其肩膀以示安慰。然后对那个队长道:“你继续说还有什么消息。”那个队长似乎被鸿儿地反应吓了一跳。听到姜明问及。忙回过神来继续道:“漳州有水军应该是不错地。昨日我与前来引路地牙将攀谈豪饮。醉酒之时。他曾言道。那傅全得张弘范令。在漳州组建水军。先都驻扎在同安县西海地圆沙洲东侧内海中。约有两千人左右。大小船只三十余艘。”
“至于为什么泉州不知道。这个属下就不得而知了。之时听那个牙将说道。他们地一应军需粮饷。皆有张大元帅负责。而也只听元帅之名。甚至连傅全地命令也可以不听。”
姜明不由的烦躁起来,从来到漳州,就没有听到过好消息,摆摆手对亲兵队长道:“你回去吧,好好休息一会,到了晚上不妨在约那人出来喝酒聊天,尽量的探听清楚,看看他知道水军的统领是谁不知道。”
那名队长显然是熬了近乎一夜,听到吩咐,也不再多说话,行礼后离去不提。而鸿儿还正在出神的想着一些事情。回过神来,轻声的问道:“叔叔不会出卖咱们吧?”
看着鸿儿那担心的样子,姜明心里一软,安慰道:“怎么会呢?刚刚帮咱们安排联系好明年和窝阔台汗国的合作反元大计,咱们要是因他而出事,相信蒲家就不要想再去西域做生意了。海都还能饶了他。”
这样的慢慢的安慰着鸿儿,姜明的心里确实突然的一亮,昨天夜里有些想不通的事情,现在隐隐约约的露出一些眉目。
蒲家在固有的历史中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灭宋、平蕃、通商和一方之治。可以说在为忽必烈平定东南沿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身处偏远,又从来没有走进过大都朝堂。想来应该不会有功高震主之说,那是为什么元廷要发这惊天之怒呢?
而在封建社会,是什么罪责让统治者是深痛欲绝呢?姜明不用多想,张嘴就可以说出来,那就是谋反。只有危害统治者的地位了,才会让他们生出那么大的杀心。但是蒲氏一族,一向是以经商为主,从来没有听说过又如此野心的人物啊,否则,在元朝和南宋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谋反不是更好,那时候两方都无法兼顾于他,正好可以在夹缝中获得生存,宋元两方不但没有人来开罪于他,而且都会过来拉拢这股势力。
不用等到元朝安稳四方之后再进行谋反,以至于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回想起来蒲寿庚当初答应自己去说服海都时的坚决。那时间练姜明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只是妄想着那怕海都提前攻打元朝,让忽必烈暂时无法南顾,而为大宋赢得一些时间,那必将也是短暂的。而等待的这妄想的短暂,时间也会是漫长的。
但是姜明却是没有想到,蒲寿庚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好消息,海都的重视出乎姜明的预料。不但约好明年三月起兵东来,而且愿意书信说服川中蒙古驻军,暂时对钓鱼城做观望态度,这个也就是张钰排除“锄奸队”四处骚扰周边,而安西王却作壁上观的结果。
由此看来,这个蒲寿庚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姜明现在倒是可以肯定,蒲寿庚一定和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最少,也是海都安排在大宋南方的暗中代理人。一直保持着和西域的来往,这样的推断,对于各种情况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因为一直有联系,所以蒲寿庚才可以这么迅捷的有了结果,还有对姜明等的支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海都最后兵败的时候,元廷发现了蒲寿庚和其暗中来往的证据,甚至蒲氏一族一直都在资助海都,所以才引起皇帝大怒,导致了抄家灭族。
但是为什么蒲寿庚宁愿为海都卖命也不愿意效忠于忽必烈呢?稍微一想,姜明随即就释然了。因为蒲寿庚是阿拉伯人,在泉州经商的胡商也大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蒙古从成吉思汗开始,为了扩张领土就不断的杀戮,其故乡都遭受元军的毁灭或洗劫,因而从内心来说对元庭是没有任何好感的,何况宋庭对穆斯林可以说是足够宽宏和仁义的。
海都所处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哈尔汗国。渐渐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众多起来。这也是最好的解释了。忽必烈虽然对一切宗教都很宽容,但是他一度恢复了成吉思汗关于屠杀牲畜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与穆斯林习俗相违背的。还一度表现出极端反感《古兰经》所强加给穆斯林的那些对“异教徒”发动“圣战”的义务。
想透这其中的关键。姜明的心里一下开阔起来,想到蒲寿庚真的如自己所想一样,恐怕此时也是正在左右为难吧。
首发
第一第二十一章 漳州行(下)
想到这里,转头吩咐正在犯愁的鸿儿喊柳七伤过来,然后却到桌边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将自己的猜测打了一个哑谜似得写了下来。 首发折好放在信封内封好。
这个时候鸿儿已经将柳七伤带过来了,刚想关着门出去,姜明却觉得没有必要让鸿儿回避而将其留下,也是让这个丫头知道是什么一个情况的时候了。把信封递给柳七伤,姜明笑道:“我看柳大使者也该会泉州复命了。”
柳七伤满怀不解的望着姜明,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得接过信件,等候下一步的指示,姜明很珍重的对他说道:“需要你会泉州见一下蒲大人,把这封信交给他看一下,要是蒲大人下定决心的话,不妨建议其这次也走水路,那么大家还有相见的机会,要是蒲大人不愿意,那也只得由他了。你自己判断,不过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当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于柳七伤和鸿儿二人知道,加上自己的判断,除了把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说成是推测之外,原原本本的说了一个详细。当下惊得二人是目瞪口呆。特别是鸿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呆了经年的蒲家会有这样的背景。
不过二人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柳七伤言道:“国师放心,我只身前去,事情若是成了便罢,若是不成,以我的功夫,脱身倒是不难。谅他们也留不住我。”说着,脸上露出一种特有的傲气。鸿儿知道他这个二师兄的功夫,也随着点了点头。
姜明道:“那你今天就去和傅全辞行吧,不过可能也是见最后的一面了,为贪生而叛国之人,是留不得的。辞行之后,即可返回泉州,蒲大人若能襄助,请他务必说服唆都一共乘船而来,到来的时间能够拖延至九月二十五为最好,那时,我们在漳州就可以做更多的准备,若是蒲大人为难,则寻舟直奔澎湖,在那里等我赤红军侯将军,执我手令命他严加戒备。”
“不过进行此事,要注意夏璟,有调遣泉州军队之权的田真子、林纯子,泉州世家的颜伯录,还有其手下孙胜夫、尤永贤、王与、金泳等。万万不可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泄露消息。”
柳七伤点头称是,遂告辞前往招讨使府。走后,鸿儿在一边有些担心道:“我虽为蒲家义子,但总是大宋之人,公子不可为在意我的想法而大意才是。不若鸿儿和师兄一起前去,也好有个照应。再则,说不定义父看在我的面子上,会襄助于我们。”
姜明心里一笑,此时的鸿儿可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冷静,所谓的担心则变果然有他的道理。柔声的安慰道:“不用担心,其实蒲大人在宋元鼎革之际叛宋仕元,虽然主要是为着自身的利益,但从侧面上使泉州港得以幸免战争创伤。无论对大宋的是非功过与否,至少是对于泉州城是有功劳的。上次降元,想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而这次也必会权衡利益。”
“我之所以这样做,也并非全无道理。你想风声他已经放出去了,那海都方面都知道我大宋的情况,若是此时我们全军尽墨,对于海都反攻大都之行会有多大的麻烦,那个时候会不会将怒火撒于其身上还未可得知,但是据我估算,至少对于蒲家在西域的生意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点他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