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鸿儿一直在看着自己,姜明没来由的一阵心虚,强笑道:“你不知道也没有什么,我只是随便问问,看看你大伯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通信方法,我还有些事情想和海都那边说一下。”
看着姜明的那个神情,鸿儿知道他在掩饰,不过心里也有一些感动,知道他不想自己为难。更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房间内一时间冷清起来。
不到半年的两人相处,由陌生到熟悉,再由熟悉到默契,两个人的关系发展的可以说是很快,但是特定的条件下。
姜明穿越到宋朝以后和苦行僧一样,除了杨太后和几个宫女,几乎没有和女性打过交道,遇见鸿儿却是以馈赠礼物的方式,然后又是上级和下属的关系,最后杨太后赐婚虽然没有最后还是没有宣布,两个人的心一下子却近了起来。
而鸿儿也差不多一样,幼年就随师父在观内清修,出师后去蒲府也只是挂了一个名号,大部分时间都是随着师兄们在外出游历,除了几个师兄之外,还真的没有喝别的男人交往过,然后就是被当做礼物送给姜明,变成了持有虎符玺书的他的下属,最后又被杨太后收为义女后赐婚于姜明。
两个人的关系虽然没有挑明,但是在双方的心目中早已经默认自己是属于对方的了,但是偏偏没有人主动说出来。也是颇为尴尬的事情。就这样沉默了一会,还是鸿儿鼓起勇气说道:“其实,我义父也有他的苦衷,有些话儿我想到时间他会给你说的,但是这次义父是真的想帮助你。”
姜明看着深锁眉头的鸿儿,淡淡笑了一下,柔声道:“我也没有说什么,最近我也觉的此处与内陆隔海相望,来回最快也要三天之久,正在想着有没有办法能不能找一种更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别的也没有什么意思,你也不要瞎想了。”
鸿儿的脸红了起来,低着头道:“那是属下多心了,以后会注意的。”
“还自称什么属下。”看到这种害羞的表情,姜明佯装生气的道:“当初不是约好了吗?你喊我公子,我叫你鸿儿。怎么还不到一个月就忘了?”
看着姜明那含笑的眼睛,鸿儿狡黠的吐了吐舌头,辩道:“公子不是也没有喊人家鸿儿吗?”
顿时语塞,说不出话来,半晌,鸿儿看着也有些脸红的姜明,不好意思的问道:“你不是要去那个府政院吗?鸿儿帮你收拾一下。”说着,手忙脚乱的收拾着桌子上被张鹤搞乱的纸张笔墨。
姜明想了一下,道:“不去了,咱们在这里先准备一些东西,你帮我记一下吧。”从和鸿儿稍微有些熟络开始,一般关于文字起草大都是有鸿儿代笔,姜明也曾经苦练过几天,但是自认是没有希望了,从离开崖山没有鸿儿开始,关于写字在他的眼里是最痛苦的事情了,受了陈宜中不少埋怨。
毛笔字写的不好也就算了,不会写繁体字是他最大的弱点,经常性的写出来的东西,自己还要再解释一遍,而这次鸿儿的回归,正好可以帮到大忙,怎么能不让姜明喜欢呢?
打消了去府政院看看的念头,姜明在一边努力回想着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让鸿儿在那里记着保存备用,琉球群岛上的熟硫磺和硝石矿就不用说了,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那可是几乎裸露在外边随便就可以开采的纯度极高的矿产,对于以后的炸药产量,是一个极大的保证。
想着后世小鬼子在钓鱼岛上的唧唧歪歪,姜明不由的就生气。不趁此机会将琉球收入大宋版图,还更待何时呢?反正现在的日本对于大宋还是保留很大的敬畏之心的。
台湾资源缺乏,几乎没有金属矿脉,就算是有些铁、金和铜矿也是产量很少,但实际上自己连这很少的资源也不知道分布在那里,只知道有煤分别集中在北部地区,但煤层极薄、煤质较差,据说到了最后就没有人开采了。
但是金属矿产在菲律宾和印尼,也就是陈宜中他们说的吕宋和渤泥倒是有很多,最让人兴奋的是哪里现在还没有听说有国家形成,几乎还是以原始部落的联盟组成,极简单握入掌中,但是,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人力。
就这样喃喃自语的讲了很多,鸿儿倒是十分乖巧,也不询问,姜明说什么她记什么,从来不打断他的思路,也不去想这些到底是什么,反正知道有用就是。
——————————————————
推荐一部签约作品,都市新作《娱乐万岁》,书号:1315260
第一第十一章 中秋
“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新唐书》
**************************************************************************************
八月十四,姜明理所当然的又出了一次丑,惯性思维害死人啊,活了二十多年,一直以为中秋节是为了朱元璋那所谓的“八月十五杀鞑子”才有的节日。
所以当张鹤来交割火药包后,姜明便匆匆的召来了侯强和陈宜中、文壁等人,问问各自安排的怎么样了,准备好明天一早出发没有的时候,才发现每个人都怪怪的望着自己。
侯强还好说些,身为军人责无旁贷。只能挺身而出,但是文壁却直言问道:“中秋节庆之时动身是否有些不妥当,下官倒也无谓,但出使人众却是不好调和。还请钦差大人三思。”
当时姜明就脑子发炸,“中秋节”一词不仅仅让他觉得有些惊讶,而且勾起了他思念后世亲人的念头。脸色顿时都变了,目光也深沉起来。
陈宜中还道他一直在海外游历,已经淡忘了传统节日,被文壁这样说出来有些面子上挂不住。忙出来圆场,赤红军还是按照原计划出征清剿海盗。而文壁他们出使日本的船队则在珠海过了中秋,待到八月十六再出发,反正要在台湾的鸡笼山会合。
而侯强他们要一路剿匪,出使日本的船队晚走一天也可以,不耽误什么事情。姜明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既然是出使船队要过中秋节,那么索性就一起过吧。为了不驳陈宜中的面子,于是吩咐侯强,八月十五照常出发,但是出发的时间由巳时改为子时出发。
白天照常休整准备,而到日落上船,在珠海边停驻,一起欣赏完焰火再行出发。正好张鹤也在旁边,本来是留下来教授侯强所分出的霹雳营怎么用火器的。但是现在又有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将那百余斤三三配置的火药都做成焰火,到时间军民同乐,也算是为大军饯行。
等侯强、张鹤和文壁都领命而去,姜明才从陈宜中那里知道,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在先朝唐开元年初,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节在这个时代已经盛行于大宋,成为本朝的主要、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到了这一天,多数人家会在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全家登楼拜月,以酬佳节。以此来欢度中秋。
听陈宜中解释以后。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才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