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葬宋 > 第20部分

第20部分(2 / 2)

同年正月,元军进驻臬亭山(浙江杭州市东北郊),临安城里一片混乱。朝中文武百官纷纷逃离临安。太后无计可施,派任丞相文天祥和吴坚与伯颜议和但没有结果。是年二月,元军进攻临安。三月,皇帝及皇亲、后宫人员数千人被元军押解北上。至此,南宋王朝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五、舍家为国,漂泊行朝

德佑二年正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称帝,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后,封赵昺为卫王。

陈宜中正在温州守孝丁忧,陆秀夫、张世杰前往劝求陈宜中以国家为重,出山扶左赵昰,并强行将陈宜中母亲灵柩装上船启程到福州,被任命为左丞相。此时,赵昰年仅8岁,史称宋端宗。

(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犯福建,福州知府王刚中开城投降。陈宜中与张世杰将端宗护送到海上;从此在福建的泉州、东山、广东的南澳、井澳、新会崖山一带海上漂泊行朝。期间陈宜中途经东山在穿山湖安营扎寨时,发现大帽山下一块风水宝地,叫风山坡,于是他就将母亲灵柩安葬于此,;并留下三子陈元朴守坟代为尽孝并在此开开基后代,也就是现在的陈城村。

随后陈宜中奉杨太后懿旨前往占城联系借兵和移朝之事。

景炎二年十二月,陆秀夫等拥端宗帝南下飘流到井澳(广东中山市南大洋中)时,遭到飓风袭击,几乎舟毁人亡。从此,端宗惊悸成疾,不久死于雷州湾硇洲的船上,死时年仅10岁。

陆秀夫立卫王赵昺为帝,与少傅张世杰共同秉政,改元祥兴。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帝移居崖山(广东新会南海中),张弘范率领的元军与张世杰在崖山决最后一战,张世杰一味死守,拉开战线,陷入了被动局面,全军阵亡。陆秀夫闻讯大哭,背着帝昺跳海而死。杨太后闻知,亦跳海而亡。至此,1279年宋朝伴随着逝去的海波,烟消云散。

六、尽忠报国,客死异域

陈宜中在大宋倾覆之前奉杨太后觳旨前往占城(今越南境内)联系借兵和移朝之事,祥兴二年五月当他返回至广东新会崖山浅水湾时适逢元军攻陷宋营,陆秀夫背帝丙跳海成仁,此时侍从大臣黄材、许达甫、张世杰十六只船奉杨太后之命保护着闽冲郡王赵若和冲出元兵包围正好与陈宜中船相遇,并商议一起返回福州收复失地另立郡王赵若和为新主,复兴宋室,但天不遂人愿,当北上至距南澳七十里海面时;忽遇飓风,张世杰船沉人亡,陈宜中船破,不得已在合浦登岸(今陈城村);黄材只好带着剩余的四只船保护着郡王赵若和漂流到福建漳州漳浦浦东上岸,隐名埋姓逃避元兵的追杀,并在此开基赵家堡村和湖西村'见汴京国族宋闽冲郡王族谱、黄氐族谱赵家堡镜头'

陈宜中自从崖山之败后,北上福州又遇飓风;船破;其结果究竟如何呢?,据史料记载,陈宜中眼看宋室大势已去,依已之力,难挽狂澜,复国无望,但又不愿做亡国奴,又不愿贪生求荣侍新主,绝望之际,只好携家眷避居海外(泰国),忧愤含恨,客死异域,成为温籍华侨先驱。

第一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宋朝末年宋朝军队与元军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标志着南宋的灭亡,中国方面对参与这场战争的人数有30万及50万两种说法,但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宋元双方投入军队50余万(其中宋方面20万,但20万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属、宫廷人员、普通百姓,实际战斗力只有数万),最终宋军全军覆灭告终。此次战役即标志着宋朝的灭亡。

崖门

崖门因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延伸入海,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名崖门。

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是宋朝末年宋朝与元朝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最终宋军全军失败告终。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

元军在襄樊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德祐二年(1276年)宋朝朝廷求和不成,于是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接着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继续对二王穷追不舍,于是二王只好逃到福州。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做皇帝,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宋度宗的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沦陷,宋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张世杰要求借船,却遭到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拒绝,随即早有异心的蒲寿庚投降元朝。张世杰抢夺船只出海﹐南宋流亡朝廷只好去广东。宋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并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宋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但后来二王数次召其回来都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最后死在那里。端宗死后,由弟弟7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太子的老师)张世杰护卫著赵昺逃到崖山山,在当地成立据点,准备继续抗元。

不久﹐在现时广东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张弘范部将王惟义在海丰县的五坡岭生擒,在陆地的抗元势力覆灭。

祥兴二年(1279年),元将张弘范大举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战事。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女、太监和其他非战斗人员,各类船只两千余艘;元军张弘范和李恒有兵力十余万(一说为三十万),战船数百艘。这时宋军中有建议认为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饮海水之士兵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著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八岁的赵昺跳海自杀。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