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葬宋 > 第2部分

第2部分(1 / 2)

>    “在下无知无状。愿听皇上、太后和诸位大人地安排。”经过刚才来时路上地思考。姜明此刻战战兢兢。不敢搭话。只是心神不定地应道。

陈宜中看着淡淡地一笑。出来言道:“姜先生。看你年纪不大。老夫托大一次。叫你贤侄如何?”

“大人如此抬爱。愧不敢当。”姜明连忙应道。

“贤侄。你刚回故国。还未上岸。具体现在国内大势。待老夫给你交代一下”。没有理会姜明地回答。陈宜中不问自答地讲了起来。

姜明神色恭敬的在旁听着,听着听着,额头的汗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原来现在的形势,远远的比姜明想象的严重。

景炎二年冬,也就是大约1277年11月,欲以福州为据点持续防守元军之浩大攻势已相当困难。福州似乎即将被元军包围。端宗皇帝即位的这一年里,朝廷失去了李庭芝、姜才、苗再成、赵孟锦、陈文龙、刘声伯,以及秀王赵兴榫。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杨亮节于是主张——暂且将朝廷移至海上。只需维持到元军攻势告一段落即可。我方在船坚炮利,而蒙人不善水战。况且此事亦有先例(从前高宗皇帝亦曾在金军的追击之下逃至海上,直到没有水军中金军放弃并折返之后,才再度回到陆上。有此成功之先例为鉴)在两相权衡之下,赞同的声音相当多。

当时陈宜中等人并不认同。若是轻易放弃陆上之根基,岂不是反倒助长了元军之气焰,并且令各地之勤王之师灰心气馁呢。虽然想法如此,但是被杨亮节和陆秀夫联袂问道:“那么左丞相可有替代之法呢?”

陈宜中无话可答。只好便将讨论之结果呈报杨太后。皇太后并不是一个一意孤行之人。在她一声“就依群臣之议”的回答下,事情就这么定案了。

与此同时,文天祥朝廷分开,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址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希冀能与海上合成犄角;想法是好的,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两边进展的都很狼狈。首先是海路这边,随着蒲寿庚叛宋降元,赵氏宗室之人几乎被屠杀一空,大军粮饷都没有得到补充,二千艘的军船分别搭乘着十八万男女,要不是还有

忠于皇室的陈文桂及陈贵龙等陈氏族人联合当地各路爱国商人鼎力相助,恐怕事情早就不堪设想。现在整天游荡在泉州至潮州海面一带。最近移至甲子门(在潮、惠二州交界处海岸)。

而陆路的文天祥更为凄惨。江西元军入闽趋汀州。文天样退至漳州界内,被元将李恒袭破于兴国,损军20万,妻妾子女亦被元军擒获。

如今,元军一路由塔出统率,自江西再逾大庾岭入广东;一路由唆都统率,自泉州之西攻入广东,接着朝廷又移至广州湾内的秀山,后又倒了井澳一带,谁知就在这时台风大作,兵士死亡四五成,小皇帝也因船的颠簸而导致晕船从而吓成疾病。

姜明没有想到会亲耳听到这些消息,原来以为只能在书上或者电视中才能看到的情景,却发生在眼前。亲身体会的感觉的确是震撼剧烈。

自己只不过最大做过技术总监,手里带人充其量不过数十人,而且完全没有危险,就算是出过一些事故,那也有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自己心里也不会有什么负担。

但是前天的一场台风,就死了几万士兵,这个阵仗,就远远的超出了姜明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听了陈宜中的这番话,姜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离开的决心。无论是从能力上还是从心里上对姜明这个现代人来说,都是不能承受的,还是早些离去。

第一第十二章 敌袭

尽人事,听天命吧。

自己这只小蝴蝶来到了宋朝,翅膀还是不要扇了。否则谁知道会扇出什么事情,不过要是自己不管,恐怕自己恨恨不已的历史就要在自己眼底下再重新上演一番,看着一直对自己很好的陈宜中,还有恐怕还没有30岁的杨太后。抱着的小皇帝由于长时间的颠沛流离再加上病痛的折磨,本该是天真无邪的眼神已经黯淡无光了。

姜明心里不由的一阵剧痛。要是这一切自己都不知道该有多好啊。作为一个先知的痛苦再一次刺痛了他的心。

两眼有些朦胧起来,为了掩饰尴尬,忙举手抱拳呜咽道:“在下听闻许多我大宋英雄故去,故感慨万分,不知道皇上和太后如今有什么打算?”

听到“打算”二字,杨太后抱小皇帝的手臂忽然紧了了一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扫视了陆、张、陈一眼,道:“如今宗室人丁凋零,大部被那蒲寿庚杀戮一空。此次哀家与皇上还能有什么主意,如今一切都要仰仗各位大人,可怜我们孤儿寡母,却要流连于海上才能”

话没有说完,几乎泪已经落下。

吓得三人连忙跪下叩头,“皇太后节哀,臣罪该万死!!!”

小皇帝猛地看见有几个人闯了出来,又跪又喊的,吓的顿时哭了起来。紧紧搂着杨太后的胳膊,拼命的向杨太后身后钻去。

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更是不敢抬头,只是低呼有罪,不知道是心有所愧还是忠君的思想使他们这样。

这样一来,房内只有姜明一个人在站着,弄的十分尴尬。

杨太后最先从悲痛中清醒过来,连忙让各位大人平身,并轻抚小皇帝的脊背细语哄着。

这个时间。三人才发现姜明一直在站着。陆秀夫和陈宜中明显地皱了一下眉头。而张世杰更是呼了一声“无礼”。突然醒悟过来小皇上不能受到惊吓。连忙住嘴。但是仍用一双恨恨地眼神。盯住姜明。

姜明神色是有些尴尬。但是出身于现代社会地他来说。“跪”这个字已经离他太远了。心里倒是没有什么不安。

片刻就神色自若了。歉然一笑。“在下多嘴。惊动了皇上。还望皇太后与皇上宽恕小臣无心之过。”

“无妨”!杨太后毕竟是在宫中哪么多年。早已经平静下来。小皇帝在他地安慰之下。也止住了哭声。

“陆卿家。你给姜先生讲下朝廷最近地打算。”随后吩咐了一声。

陆秀夫面容一整。恭敬地又扣了个头。“谨遵皇太后懿旨。”起身面向姜明。神色肃穆地道。

“现在朝廷分为两个意见,现在还正在商议,丞相大人主张远避安南,与安南陈朝的陈日燇联手共御蒙军,借兵于安南,直指大理,依据高山峻岭以牵制元军骑兵,待机而歼之,然后可图江南失地。”

说了一下,陆秀夫顿了顿,接着说:“而大将军则不愿利用外力,更何况安南陈朝刚立新王,人心不问,必不肯出兵相助,与其求人不如求己,然则皇上和皇太后暂时海上临朝,可命殿前指挥司司马苏刘义为保康安民讨元使兼广东西策大使,在外联络勤王之师,陇兵勤王,同时命统制陈宝领陆军。都统张达领水军,大将军可居中策应,外联枢密使、同都督文大人遣将向江西、两浙南部进兵抗元。共举光复大事,则事可成矣。”

陆秀夫说完随即退下,并不多言。

待到陆秀夫退下,杨太后问道:“姜卿家认为大将军之策可否实行?”

语气中显然是赞同张世杰的建议,陈宜中听候神色黯然。

张世杰看也不看姜明,不过耳朵却注意听着,张世杰知道,作为一个女人,对于鬼神之说极为相信,一个大贤良师指定匡扶宋室之人的身份,已经得到了皇太后的信任,姜明说的话,在杨太后的耳朵里,还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没有说到崖山,姜明心里一愣,不是说张世杰一直主张死守崖山吗?不过单凭陆秀夫所叙,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

姜明略微思考了一下,恭敬道:“太后,臣以为大将军之策乃完全之策,完全可行”。转眼看见陈宜中的一脸落寞,再想想自己的计划,接着又说:“但丞相之策也可试行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