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元配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1 / 2)

>  待赵大姑爷过来送节礼,魏老太太笑,“你来得正是时候,家里刚炖的肥鸡,还有你岳父的好酒,中午正好吃两盅。”

赵大姑爷笑,“要是别时,一准儿陪老太太您多吃两盅,如今这节下事多,铺子里我爸还等我回话哪,要是晚了,又得骂我,我得先回了。”

“那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你这大老远的过来岳家,总得吃杯茶吧。”魏老太太说着,陈萱端茶给赵大姑爷,赵大姑爷连忙谢了一回。

魏老太太问了些赵家过节的事,问可预备齐全了。赵大姑爷道,“忙忙叨叨的,我看,都是得到过节的正日子才能说齐全呐。”

“过节哪家都这样。你家里还得在家宴掌柜伙计,就更忙一些。要我说,去饭庄子多好,又省事又体面,你妈过日子啊,太精细。”魏老太太笑眯眯地说着,赵大姑爷笑,“我也是想在饭庄子,也方便,不只我妈,我爸也说惯了在家吃酒,觉着在家里自在。”

大家胡乱说一回过节的话,赵大姑爷约摸是真忙,没坐多久就起身告辞了。

待赵大姑爷一走,魏老太太难免念叨一回亲家母,她说话也不避人,直说,“就知道一门子精细,家里那么些活计,她自己半点儿不沾,都是叫你们大姐干。说的好听,在家吃酒自在,还不是为了省钱!”说着,还愤愤的哼了一声,可见对此事不满。

魏银道,“妈你心疼大姐,中秋后把大姐接回家就行了。”

“哎,中秋后再不接,她那婆婆还不生事?”魏老太太又抱怨了一回,直说当初是看错了人,给大闺女寻了这么个刻薄婆家,一点儿不知心疼媳妇。

这里头的缘故,陈萱却是知道的。魏赵两家,原是同乡,又同是做料子生意的,在北京城,早就交情不错,两家孩子里有同龄般配的,后来便做了亲。其实,要陈萱说,魏老太太总说人赵老太太刻薄,其实,两家老太太性子倒差不离。陈萱李氏因都是从乡下嫁到城里,陈萱是在叔婶家长大,李氏命比陈萱要好些,只是,李氏自幼丧母,家里父亲虽在,舅家怕后娘慢怠外甥女,所以,李氏亲娘过逝后,人舅家就把外甥女接了自家养活。后来,又给李氏说了魏家的亲事。所以,陈萱李氏的娘家都不在北京。魏金不一样,魏家就在北京,赵家老太太却是有个毛病,怕吃。家里但凡过节,年前必要儿媳妇回婆家干活,准备过节的事,待节一过,像魏赵这做生意的人家,节下少不了礼物走动,家里吃食就多。好东西一时吃不完,赵老太太就要刻薄儿媳妇,有事没事的就要寻你是非,就是嫌儿媳妇在家得吃这些节下的好吃食。魏金娘家住的近,不受这口气,一向是过了节就赶紧收拾收拾回娘家的。连带着俩儿子,一年到头的跟着魏金住外家,衣食住行,可不都得是魏家花销么。

如此,赵老太太就觉着痛快了。

就是魏金,自己也愿意回娘家。

不说别个,在婆家她是媳妇,回娘家却是姑奶奶,这能一样么。

陈萱想一回魏金这婆家事,听魏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说着,“那鸡和肘子各单留出一只来,你们大姐爱吃,她在婆家吃不上喝不上的,哎。”想想闺女,魏老太太很是心疼,再吩咐一句,“连带那炸丸子,炖鱼,都给你们大姐留出一份。”

陈萱李氏忙应了。

其实,陈萱觉着,魏老太太总说赵老太太刻薄,原本,大家待媳妇和待闺女也是两样的待法。魏老太太自己也不是宽和人,只是,魏老太太待自己的孩子,当真是极好的。就是陈萱一向不喜欢的魏金,有时,看着魏老太太这样,什么都想着魏金,陈萱也是隐隐很羡慕魏金的,有亲娘这样疼惜。

陈萱想,若是自己的亲爹娘也在世,想来,也是一样的吧。

陈萱觉着,有时候,别人待你平平,并不是你这个人有什么不好,可能,就是你的身份位置不对。陈萱是那种,天生没有什么身份位置的人。于是,当晚,平时只学十个洋文单词的陈萱,一口气学了二十个,魏年还说,“怎么突然这么用功了?”

陈萱认真道,“我得更用功才成。”她没有一个好的身份位置,靠不来别人,就只有靠自己。她又不是魏年这样的聪明人,甚至,她每想到离开魏家的那一日,都不知道要何去何从,都不知有哪里是她的寄身依靠之地。可她又隐隐觉着,她这样无依无靠之人,就得在用功上更用功,在努力上更努力,说不得,还有一条出路。

第27章 玩笑

中秋前两天; 魏年又从外头弄了好几个瓶瓶罐罐的回来,陈萱瞧着,都是不错的瓷器。陈萱还说呢,“哪儿来得这么多东西?”

魏年坐在炕桌旁,拿出来给陈萱看过,唇角含了一丝笑; “大过节的,有些个手头不便宜的; 卖些家里摆件,换些钱好过节。”

陈萱都仔仔细细的给魏年收了起来; 魏年还送了陈萱两本书; 说,“这是添头; 如今书本子不值钱,你拿着看吧。”

陈萱连忙接了; 见是两本有些古旧的书籍; 翻开来,纸张已是泛黄; 除了印刷的字,还有不少墨字批注,陈萱道; “那天; 买那两本字典就花了五块现大洋; 这两本书虽薄些; 也得一块钱吧。”

“你不晓得,卖那斗彩花蝶罐的那家,死活跟我讲价,磨磨唧唧,我原不打算买他的了,他又找上我。这是因着后来人出价还不如我厚道,我不想买,他干脆添了这两本书给我做添头,这书能卖几个钱?洋人又不认识咱们的汉字。你留着看吧,那家祖上也是做官的,虽说如今败落了,估计他家的书还不赖。”魏年随口说了这书的来历。

既是添头,陈萱就高高兴兴的收了,还同魏年说,“阿年哥,以后你再去收这些瓶啊罐的,都这么着也不赖。”

魏年笑着一挑眉,打趣陈萱,“是不赖,啊?”

陈萱笑眯眯地,“我给阿年哥打水去,阿年哥你这肯定是忙了一天,先洗把脸,歇一歇,如何?”

看陈萱先去把书仔仔细细的放抽屉里收着,又跑去给他打水洗漱,魏年也不禁一笑。

接下来就是中秋了,中秋节的团圆酒,自然丰盛。尤其,陈萱还有幸的尝到了那两种据魏老太太说极贵极贵的果子罐头,一样荔枝罐头,一样枇杷罐头。虽然,每样分到陈萱这里只有浅浅一勺,不过,一样是吃到了,那滑溜溜的果肉,那甜浓的汤水,陈萱原是想仔细尝一尝的,可不知怎的,一入喉咙,没待细嚼,就哧溜跑肚子里去了。

可真好吃。

陈萱心说,北京城果然是个极了不得的地方,这里,竟然有这样金贵好吃的东西。

陈萱吃了这两样水果罐头,对于席面上的鸡鱼肘肉竟然都淡了几分。晚上她没忍住跟魏年打听,“阿年哥,今儿的水果罐头,是极贵极贵的吧?”

“也还好,没你想的那么极贵极贵的。”学陈萱说话。

“那要多少钱一个?”

魏年问,“是不是还想吃,家里还有哪。”他娘的性子,魏年也是没法。大过节的,家里还有七八个罐头,魏老太太就只舍得拿出两个,结果,一人分一碗底儿。要依魏年,自是都拿出来,大家吃个痛快。

“我听老太太说,这东西很贵,都是南面儿坐火车运过来的,尝个味儿就是大福分了。”陈萱并不是贪嘴的性子,她倒了两杯水端到小炕桌上,递给魏年一杯,又问,“到底多贵?起码得五毛钱一个吧?”

魏年笑着喝口水,告诉她,“荔枝的要一块钱一个,枇杷的便宜些,七毛。”

陈萱瞠目结舌,觉着这也忒贵了些,不禁道,“要知这么贵,还不如买些鲜果子哪。”

魏年道,“荔枝是夏天的水果,枇杷比荔枝还早些,现下除了罐头还能吃到,哪里还有鲜果儿卖?”

“这倒也是。”陈萱想想,说,“我看书,书上说,这荔枝,很久以前就极有名声的,早就是有钱人吃的东西。阿年哥你中秋拿这个送礼,肯定体面。”

“那是当然啦。”魏年与陈萱说,“现在外头,越来越流行洋货,不然就是这些新鲜事物。送礼可不就讲究个体面,大中秋的,你若总是送那老几样,花一样多的钱,人家不见得看得上眼,倒不如买些时兴的吃食,咱们送着好看,收礼的也能吃个新鲜。这花钱,既要花,就得把钱花刀刃上。”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