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无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字并肩王杨林,耽美书库,www.danmeisk.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坚领兵在外,征战沙场,谁知长安竟然出现如此大的变动,连忙找来自己的好友,军中参事高颖,还有自己的弟弟杨林,一起商讨应对之策。 杨坚在二人面前,拿出那封密函,杨林看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大哥和自己,为了北周,拼死征战沙场,依然受到奸臣陷害,皇上宇文赟也始终听信谗言,不信任他们兄弟,一直视为心头大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怎不让人心寒? 杨林豁然站起,说道,“大哥,我看这官不做也罢,我们拼死征战疆场,却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不如辞官而去,落个清净。”杨坚不语,摆手示意杨林坐下,却看着高颖,想听听高颖的独到见解。 高颖,字玄昭,曾作过大司马独孤信的幕僚,独孤信将其视为智囊,每逢大事,必先与高颖商议,杨坚正身处艰难之际,很希望得到高颖的指点迷津。 谁知高颖看完密函之后,却是闭目沉思,不发一言。杨坚拱手说道,“先生,国家危难之际,杨坚杀身之祸即将临头,还请先生指点迷津,望先生不吝赐教。” 高颖睁开双眼,手捻短须,看着杨坚说道,“大帅,事关重大,既关乎国家安危,也牵扯大帅生死安危,若高某妄言,言语有失,大帅怪罪啊。” 杨坚说道,“你我相交多年,知己知彼,关键时刻,先生就别客气了,但说无妨。” 高颖说道,“大帅,你貌生王者之相,身兼帝王之气,必然是那北周的替代之人,只需顺其自然,并无杀身之祸可言啊。” 杨坚说道,“什么王者之相,帝王之气,不过是那些奸佞小人加害我杨坚的虚妄之词罢啦,我杨坚从未有过争权夺势之举,也无争夺皇位野心,你怎么也拿这个取笑于我呢?” 高颖说道,“此言差矣,是你不自知而已,再说,形势所迫,争与不争,也由不得你不是?” 杨坚说道,“咱先不谈这个,眼下为今之计,我该如何自保?” 高颖说道,“那你就得争啊?” 杨坚说道,“如何去争?” 高颖说道,“即刻率领人马,秘密潜回京师,虽然宇文化及父子,将皇上控制在手,任由其摆布,但是他并无实权,尤其老王爷宇文宪死后,你掌握重兵,又有何惧?” 杨坚说道,“即便如此,也是不妥啊,北周宗室五位王爷,各个都有不少人马,如果他们联合起来,我并没有把握,再说,我真无造反之心啊。” 高颖说道,“事情都要一步步慢慢来,眼下你就要带兵返回长安,利用皇后,胁迫皇帝,拿到丞相一职,你是皇上宇文赟的岳丈,又是新皇的外公,文韬武略兼具,做丞相也是众望所归啊,宇文化及父子再怎么呼风唤雨,能耐你如何?。” 杨坚听后无语,不禁流下泪来,说道,“我杨坚从小立志,想做我父亲一样的忠臣良将,光大门庭,谁曾想竟有如此遭遇,真让我心似油煎啊。” 高颖说道,“天命使然,北周气数已尽,你杨家势必崛起。” 杨坚听后,更是泪如泉涌,悲痛不已。 第二天,杨坚就将彭城指挥职权交付杨林代理,命伍建章为副职,梁士彦为参事,统帅五万人马,继续和吴明彻对峙,并嘱托杨林,切勿轻易用兵,凡事三思后行,若获胜则国家安全,杨家无忧,若是惨败,则后果不堪设想,望杨林慎之又慎。杨林点头答应,兄弟二人洒泪而别。杨坚率领五万人马,带着参事高颖,偃旗息鼓,兵分三路,悄悄返回长安。 公元579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衍,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为天元皇后,住处称为\"天台\",终日淫逸享乐,修仙问道,不问朝政。 等到杨坚率领人马悄悄来到长安,让贺若弼等人扎下营寨,自己率人和高颖进入长安城的时候,宇文赟早已禅位礼毕,小皇上宇文衍更名宇文阐,登基为帝啦。 杨坚悄悄挥刀府中,也不张扬,只是晚上经常和夫人独孤伽罗,还有高颖等人一起商议应对之策。白天,杨坚和高颖身着便服,联系刘方、郑详等人,向他们陈述厉害,宇文父子祸乱朝纲,内忧外患,国家危难之际,希望他们拥护自己,整顿朝纲,兴复社稷。 刘方、郑详等人早对宇文父子恨之入骨,对皇上荒废朝政怨懑已久,无奈自己虽有实权,却声望不及杨坚,所以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今日见杨坚挺身而出,莫不欢欣鼓舞,立刻响应,并答应杨坚一定鼎力相助,和杨坚一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重振朝纲,兴复社稷。 过了几日,杨坚和刘方、郑详等人,联合大多数官员,一起上朝,宇文父子听说杨坚悄然返京,就惶惶不可终日,今日朝堂上相见,更是心里害怕,不敢相见,两人连忙去天台求见天元皇帝宇文赟,商议保命之策。 朝堂上,刘方、郑详等人,联合众官员,一起向皇上启奏,奏请皇上,由杨坚出任假黄铖左大丞相,辅佐皇上,处理朝政,匡扶社稷。小皇上身边没了宇文父子,早就六神无主,刘方、郑详等人连连叩首,三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