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崔敦礼一脸纠结的样子,崔仁师盘算了片刻,道:“三叔莫要着急,小侄只是说不宜直接与他发生冲突,可没说不能从别处入手。”
崔敦礼眼前一亮,点头笑道:“贤侄说的不错。虽然不能直接对付李潜,不过他手下还有不少人,愚叔不相信这些人能没有任何纰漏只要抓到了他们的纰漏,想办法往李潜身上扯,到时看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崔仁师亦笑道:“还是三叔想的周全。另外小侄还听说李潜与他抓来的段迁、丁雷两人关系暧昧。且小侄还打听到这两人以前乃是江洋大盗,若能抓住段迁、丁雷两人的真凭实据,嘿嘿,李潜还怎能脱身?”
“妙啊”崔敦礼拊掌大笑道:“贤侄果然聪明过人,若是如此纵然不能一下子打倒李潜,也定能让他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崔仁师点点头,道:“三叔说的极是。小侄准备履职后就秘密调查此事。”
崔敦礼想了想,道:“贤侄,此事一定要谨慎,切莫走漏了风声。另外,弹劾这事贤侄还是不要出面的好,免得招李潜忌恨。”
崔仁师笑道:“三叔放心,小侄省的。”
崔敦礼大喜,亲自为崔仁师斟满酒,端起酒盏送到崔仁师面前,道:“愚叔以此酒预祝贤侄旗开得胜。”
“多谢三叔。”崔仁师起身跪正,躬着身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酒盏一饮而尽。
李潜回到家中,便将段迁、丁雷两人请到了书房,告知他们崔仁师将任shì御史一事。
段迁、丁雷两人出身草莽,对朝廷的官职不甚熟悉,不过他们听到崔仁师这个名字里有崔字便明白了李潜的意图。段迁道:“主公可是担心崔氏报复?”
李潜点点头,道:“不错。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而这次谋害我的主谋应该就是博陵崔氏。shì御史负责监察百官,我也在被监察之列。更重要的是shì御史手中有一个秘密情报网来收集消息。我担心崔仁师当上shì御史后会利用职权监控我的一举一动,以便能找到我的把柄。”
段迁听了神sè一凛,道:“主公,要不要……”段迁伸手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潜本yù呵斥,不过转念一想,段迁有这想法也是为他着想,所以话到嘴边又咽下去,摇头道:“不必。段先生,动则杀人乃是江湖手段,这一套用在朝堂上是大忌。”
段迁老脸满是惭愧,拱手道:“主公教训的是。属下鲁莽了。不知主公可有何妙计?”
李潜思忖了片刻,道:“我想让你们尽快把情报网收拾起来,在长安、洛阳以及州府广布眼线。不过,这些不必急着马上铺开,可以循序渐进。眼下的重点是要监控这几大家族以及在长安、洛阳的那些出身门阀的官员。”
段迁应下,道:“主公放心,明日我们就起程去办这事。”
李潜点点头,道:“对了,可有赵翊和狗儿的消息?”
段迁面lù微笑道:“主母今天刚刚收到老许的信。在信上老许说犬子和老三的狗儿都已找到。不日即刻安然返家。”
李潜笑道:“这我就放心了。至于赵栩和丁三少,我原以为能从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他们那里打听到两人的下落,谁知他们也不清楚。看来,他们两人应该在博陵崔氏手里。想要找到他们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段迁拱手道:“犬子之事劳主公费心了。属下曾说过他们的生死是他们的命,我和老三也不打算在他们身上làng费人力……”
“不,”李潜摆摆手,道:“一定要找,而且一定要尽快找到他们的下落。”
“主公这是……”
李潜解释道:“他们是你们的孩子,同样也是博陵崔氏对付你们最好的武器。而你们是我的臂膀,若你们有什么损失,我也要受损。所以,只要尽快把他们从博陵崔氏手中救出来我才能安心。”
段迁神sè肃然,道:“主公放心,这事我们立刻去办。”
李潜看到段迁的神情便知道他已下定了决心,若不能救出赵栩和丁三少,段迁肯定会想办法将两人灭口,以便消除这个隐患。
李潜心中有些不忍。不过,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他暗叹了一声拱手道:“那就劳两位先生多费心了。”
段迁、丁雷两人躬身回礼告辞。
第二日,段迁、丁雷辞别李潜前往信都。卢照全也启程赶往洛阳。送走了他们,李潜到兵部应了卯,正准备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开办钱庄还有哪些事需要安排。这时,门外响起贺彬之的声音,“李郎中,宫里有位公公求见。”
李潜闻之一愣,赶紧让贺彬之将人带过来。来的是个年轻太监,李潜有些眼熟却不认得。
那年轻太监躬身道:“奴婢见过李郎中。李郎中,陛下有命,让你即刻进宫面圣。”
李潜不禁诧异,忍不住暗忖,李世民这个时候召他进宫做什么?难道宫里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二三二章语惊政事堂
李潜满腹疑huò地跟着小太监进了皇宫。走着走着,李潜发现他们去的地方乃是政事堂的方向。这让李潜更纳闷了。政事堂是什么地方?乃是陛下与宰相们商议政务的地方。李潜不过一个小小的驾部郎中,哪里有资格来政事堂?
李潜叫住小太监道:“公公,咱们走错了吧?”
那小太监摇头道:“李郎中,没错。陛下的确是让奴婢带您到政事堂。”
起初李潜听说李世民召他入宫,以为是宫里有什么事发生。李潜本是外臣不宜过问宫内事务,更何况宫里的事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惹来灾祸。所以从开始李潜就下定了决心不掺合宫闱之事,并且也一再告诫麦紫澜不要多掺合(主要还是因为实力不够)。
得知是去政事堂,李潜就放心了。政事堂是李世民与诸位宰相商议朝廷大事的地方,有资格进那里的最低官职也得三品,而且最少还得挂个参与政务或参知政事的名头。象李潜这等五品小郎中,除非是涉及到他所掌管的事,李世民一般不会召他们去政事堂。既然是自己分内的事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驾部的事务虽然自己出去了一个多月,不过这两天查看了一下,一切都井井有条没出什么纰漏。驿传、民邮、客舍等事务也四平八稳,根本不用cào心。李潜估计李世民要问的应该是开办钱庄的事了。
李潜正思忖间便已来到殿外。小太监停住,回身道:“李郎中请稍后,奴婢去通禀。”
李潜点了点头。小太监进去后禀报道:“启禀陛下,驾部郎中李潜已殿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