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种因宗教禁忌引发的冲突外,也有因宗教原因产生的利益冲突。咸丰七年,渭河以南演戏摊款,回众以宗教关系,拒不接受,遂起械斗。后虽经官府禁止,但地方绅士起而反对,以为演戏自古皆然,岂能以“回匪”关系,便行禁止?
此类冲突显然是发生在回、汉杂居的村落之中,乡村中公权与教权发生矛盾是导致回汉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
吴可听得好一阵目瞪口呆,他虽然知晓回汉矛盾深重,但没想到矛盾的源头却是从此而起,大开眼界之余心中难免惴惴。没想到陕甘回竿矛盾激烈到这等地步,看来想要以温和手段解决根本没可能。
同时左宗棠又告之回汉矛盾另一冲突点——地畔相争!
地畔相争是回、汉冲突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陕甘地区著名的皮影戏《打羌白》第二出回回头目马盛上台有四句道白:“家住沙窝在马家,地畔相争动杀伐。”
所谓“地畔相争动杀伐”一句,指的就是同治回变起于地畔相争。同治以前,回、汉田畔相争主要发生在回、汉人口分布密集,人均土地较少的地区。关中回民人多地少,对农耕之事相当重视,不但吃苦耐劳,而且懂得精耕细作,甚至不惜以小麦换汉人粪灰肥田。
正因为如此,许多不为汉民所重视的边角之地,大都变成了收获颇丰的高产之区。例如大荔沙苑回民善于农事,会经营沙地,护沙的工作做得很好,白马营的粮食产量很高,是从前人称为“金粮”的产地。
相对于一般的汉人,回民较为富裕,有一定经济能力去购买新的土地,而地少人多的现实情况也使得这种扩展的欲望更为迫切。
以回民巨堡南王阁为例,该村回民人口众多。有一千数百户,北部羌白镇、东部八女村以及西部的毕家村均为汉民所居,唯有南部为回民势力范围,但又邻近沙苑,土地较少。回民富裕而地少,所以尽力向汉人买地,南王阁西面金水沟一带的土地逐渐购为已有。
对于那些离本村较远的田地,只要汉民肯卖,也不惜受跋涉之苦,重金买人。比如南王阁的回民在距离本村20里路的姚期寨买地,地里没有粪,要从南王阁运去,每日只能运一同半。
汉人则利用回民买地心切切的心理,意图高价把地售出,但另一方面又担心一售地与回民,便永不能赎回来了,所以不愿把地售给回民。矛盾彷徨之中,冲突由此而生。
而陕甘地区周期性的集市或庙会既是乡村商品交换的场所,也是人员汇集、大众娱乐的场所,在乡村生活中占居重要地位。赶集时,双方往往因为细故小事发生争斗,甚至引发械斗,杀伤人命。
同治以前,泾阳的经纪牙客对于贩羊牛为业的回回很不公平。汉人来卖猪,经纪牙客很顺利地给的是好价钱。回回卖牛羊,他们百般习难,估的价钱很低。因此泾阳县流行着两句话,就是“黑猪卖的是白银子,白羊卖的是烂银子”。
而且,回回卖了牛羊,往往不能及时收到钱,有时长达一两个月。西安鱼化寨这一带过去汉、回杂居,常因此故打架,后来便闹成大祸。从前七月十一日是双水庙汉人过会的日子,回民小贩常上这里来赶会。汉人吃柿子论把儿(蒂)算钱,但汉人或把把儿吃下去,或抛掉,结果打起架来,回民经常吃亏。
八月十四日是三会寺回民的会,汉人就去赶集。有一天集上双方打了架,死回民六人,汉民一人。结果告到官府,回民被轰下去,从此回民便衔恨在心,以致积怨成仇,弄得不可收拾。
第666章扯皮
左宗棠这么急着秘会吴可,不是为了在吴可面前炫耀他对陕甘回乱的了解,而是找支援来的。
别看福建搞洋务兴办船政局弄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可毕竟福建洋务才刚刚开头,除了口号喊得响亮其它地方只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
左宗棠明白这一点,所以便急匆匆找上了吴可。
作为南方三督联盟的两面旗手,关系又是铁得不能再铁的好朋友,左宗棠十分清楚两广地区实力到底有多强。
在吴可的保驾护航下,两广不仅建立的完善的轻工业体系,各种轻工业产品能够做到完全国产化,还有一部分产品甚至卖到了外国。
如此成绩放眼真个大清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初左宗棠听到消息的时候振奋不已,第一时间来信要求吴可主动宣传,将这样大振官民士气的好事宣扬出去,帮助本就火热的洋务热潮更填一把大火。
可惜的是吴可不愿出这样的风头,让左宗棠遗憾不已备感失落。
不过两广出产的轻工业产品,却是在福建市面上大行其道,活跃了福建经济不说还引得一干福建富豪纷纷效仿,这对左宗棠来说却是一桩好处,不用官府亲自动手民间便自发形成一股大办轻工业的浪潮。
正是因此,左宗棠才更加明白两广实力之雄厚。要不是吴可隐藏得极深,又将治下轻工业新式工厂分散各地的话,只怕两广早就成了洋务运动的兴盛之地。
福建推行的很多洋务举措,其中都有两广支援过来的人才帮忙,这才免去了花大价钱请洋人的麻烦。
更让左宗棠惊讶的是,两广方面不仅轻工业发展迅猛,在重工业以及军工厂方面也是着有建树。
两广拥有三家具备制造火,枪的火,枪工厂,还有五家专属子弹制造工厂以及配套的火药厂等等军火工厂,每年的产量足够供应两广清军训练所用,还能有一部分库存留做储备之用。
就两左宗棠带到福建的那上万楚军人马的弹药补充,也都是从两广军工厂那头提供的,听说两广这边还在尝试制造火炮,就是不知道现在出没出啥成果。
而且琼崖的矿区发展十分迅猛,一系列围绕着矿区开办的工厂给两广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钢铁,两广的军火工厂不愁没有合格的原材料供应。
这,就是两广强大的底气所在!
左宗棠此行就是为了两广自产的枪械弹药,他奉命入陕剿灭当地回民叛乱,以当地的情况而言所需弹药物资显然不是一个小数字。
当然朝廷可以解决一部分,但他可不敢把所有希望都放在朝廷身上,自己也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这时候两广的资产军械和弹药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左宗棠的请求,吴可很爽快答应下来,不说两人关系亲密,左宗棠此时有难处他当然得帮上一把,更何况左宗棠又不是不付钱。
两人商量了整整一天时间,便将军火供应的事儿谈妥,而后便趁机聊了聊各自对眼下大清局势的看法。
总之,两人都对朝廷平息叛乱有信心,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彻底平息叛乱,谁心中都没底。
好好的跟左宗棠聚了一回,因为时间关系第二天便各奔东西,左宗棠忙着回去整军备武做好出发准备,吴可也要跟手下后勤部门打好招呼,让他们做好协调工作一旦左宗棠启程他所需要的大批军火物资立刻跟进。
同时,陕甘回民叛乱让吴可心生警惕,回去之后立即召集手下幕僚收集有关方面的资料,同时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