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新列强时代 > 第297部分

第297部分(1 / 2)

>隔江相望。

可惜清军早有准备严密封锁长江,两部人马始终未能会师导致所有战力不能往一处使。

骆秉章收到涪州的告急文书,急派道员章源率湘军军千余人,水师炮船数十艘赶来布防。另调皋司刘岳昭之湘军,副将唐友耕巳革知府唐炯之川军增援,并从贵州增调清兵入川作战。

这时太平军已在眼前,清军援兵不知何时才能到达,远水不救近火,姚宝铭急得手足无措。恰巧当时清军参将徐邦道回籍探亲,姚宝铭就央求他出来主持防务。徐邦道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财产极为卖力。

为了便于守城他不顾城外百姓的死活下令放火,把城外的民房一起烧光,用这些民房的砖石修墙筑垒以作负隅顽抗。

而这边石达开已经挑选识水性的战士,采用奇袭的方式,于4月1日夜半在涪州上游朱家嘴一带突破乌江,随即在江上扎起浮桥大队人马陆续过江,清军兵勇闻风溃逃沿乌江西岸二百余里的防线顷刻瓦解。

次日,太平军占领涪州城南的高山,遍地扎营。以南门外黄泥波为中心,东折,过石嘴,仰天窝、下火炮铺、半边街、盐店嘴抵涪陵江;西折,经六郎街、演武厅、远北至龙王嘴,抵蜀江,太平军所踞黄泥坡、仰天窝,皆高瞰涪城,相距不过数十丈时以铣轰击城中。

4月5日,石达开把一切布置就绪之后,亲临城下指挥攻城。这时清军焚烧城外民房的大火还未熄灭,居民呼天抢地惨不忍睹。石达开对此十分痛恨,立刻写了训谕射入城中,痛斥地方官的残暴,号召涪州城内四民起来反抗清朝官兵,投向太平军。

4月5日石达开亲临前敌指挥攻城,当天即获大胜涪州城外敌垒被一举扫平,负责涪州防务的清军参将徐邦道几乎被活捉。

但从第二天起连日大雨不能进兵,太平军就潜挖地道准备用火药炸城。他们在黄泥坡大营附近的草屋中大打锣鼓通宵达旦,以掩盖挖掘地道的响声。城里的人都以为他们是在演戏只有精明的徐邦道识破了太平军的计策,在城内挖壕灌水加以阻拦,以致潜挖地道一直未能成功。

四天以后雨住天晴,由唐友耕、唐炯所率领的清军援兵已经到达。唐友耕原是李蓝叛乱武装中的一个小头目,叛投清军之后依靠残杀旧日的兄弟极为不断升官,是四川叛乱武装必杀之而后快的目标之一。

他们于4月10日到达涪州,12日就商量出城反攻太平军的策略。当时太平军在城外的主要阵地共有三处,即黄泥坡、龙王咀与仰天窝。

唐友耕、唐炯与徐邦道用拈阄的办法决定各攻一处,结果唐友耕拈得龙王咀,唐炯拈得黄泥坡,徐邦道拈得仰天窝。而此时湘军刘岳昭的五营人马,较两唐晚一天,且是驻军于江对岸之北山坪。

唐炯对于湘军奉命远道赴援却不与石达开交战十分不满,曾毫不客气地指出,“楚军(即湘军)畏之(指石达开)如虎。自(石达开)窜蜀来,无敢撄其锋者。而刘某(岳昭)尤庸劣,贼在南岸,辄引军向北岸行,或偶到南岸,闻贼至急逐去。”

当两唐匆匆赶到涪州后,迫于军令不得不向太平军发动攻击。但他们和徐邦道谁都不敢担任正面攻击的任务,因此只得最后采取拈阄之法来决定,可谓千古奇谈。由此可见,对于石达开,当时并非单单是湘军刘岳昭一人“畏之如虎”,两唐、一徐也彼此彼此。

也就在这时,两广总督吴可下令手下将士源源不断增援兵力空虚的贵州,在当地清军的配合下轻松站稳脚跟,并迅速接手围剿叛乱苗民的战斗,同时严密关注四川战局随时准备过去增援。

果然,骆秉章得到消息后大为兴奋,甚至还亲自写信给吴可表示感谢,溢美之词就像不要钱般奉送。

不怪他如此激动,要知道吴可派往贵州的湘军部队,在整个湘军系统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精锐,蒋益澧,刘坤一还有刘长佑都是战功赫赫的大将之才,却是四川清军最为缺乏的人才和战力。

吴可除了派遣三支湘军部队陆续进入贵州帮助弹压地方之外,还要求广西巡抚劳崇光征召部队做好出战准备,一旦四川有事蒋刘等人率部支援四川清军后立即顶上,以防备因为清军的突然调离让贵州作乱的苗民抓到机会。

吴可这时候也真没闲功夫太关注西南战事,他此时被一个等候已久的消息吸引全部注意……

第588章来自琼崖的惊喜

“大喜啊大人……”

张松一脸惊喜冲进了书房,对着正在翻阅书籍的吴可大声嚷嚷道。

“有何喜事值得先生如此激动?”

吴可很是好奇的放下手中书籍,满脸笑意打趣道。

“大人,琼崖那边传来消息,果真发洗储量惊人的铁矿!”

张松顾不得东主的调侃,满脸急切汇报了个大好消息。

“什么,琼崖那边有消息了?”

吴可猛然起身满脸惊喜追问,语气却是让人信服的肯定。

“没错大人,琼崖那边真的发现了铁矿!”

张松喘了口气收敛脸上狂喜,郑重点头确定道。

“快跟我说说,发现琼崖铁矿的详细经过……”

吴可这时再也蹦不住满脸惊喜,一把抓住张松让他坐下慢慢说。

这个惊喜来得太过突然,他竟有措手不及之感。

“大人,自从您派人手去琼崖勘察,特别关注要注意那里的矿藏分布特别是铁矿以来……”

张松此时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冷静,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将琼崖方面传来的消息娓娓道来,语气中说不出的欢喜雀跃。

也不怪他如此激动,在古代一座大型铁矿带者什么不言而喻,和盐一样铁也是国家专营,其中不仅涉及国防大计也牵涉海量利益,没想到两广之地还有这样的宝藏,以后总督衙门的日子可就要好过太多。

原来吴可刚刚掌握广东局势不久,便迫不及待派遣专业人手赶赴广东辖下琼崖也就是后世的海南勘察,一边查看地形地貌土产矿物,一边给两广清军入驻打好前哨准备。

不管今生还是前世他都没来过海南,可天涯海角的名声他早就如雷灌耳,更别说后世海南可是华南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如此宝地他要是没想法那就是傻子一枚。

当然,此时的琼崖开发程度极低,在世人眼中还是蛮荒地带,天之崖海之角的名头可不是开玩笑的,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流放之地,就连近在咫尺的洋人都没怎么听说想要插足其间,可见琼崖的名声有多臭了。

只有吴可才明白琼崖到底是一块怎么样的宝地,如果开发得好以后两广的粮食缺口都可以一定缓解,甚至还能开发出不少的盈利项目,而且还是拥有长期保障的那种,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手。

而且他隐约记得,也不知前世在哪本小说上看到,琼崖那儿有一处储量极大的铁矿,虽然不知真假但他还是派人前往仔细查看。

如果这事是真的话,以后两广地区的工业化发展就少了最重要的资源短板,而且一座大型铁矿的开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不是开玩笑的,甚至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好几条产业链。

只是时间过去了一年多,琼崖那边却是毫无进展,虽然不是有零星消息传回,但总不过就是那几样,还在勘察之中,与当地土人发生激烈冲突,希望后方援助等等,时间长了他加上事务繁多也就把这事给忘得差不多了,没想到这时候却传来惊人喜讯!

他又哪里知晓,海南石碌铁矿是后世中国铁矿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铝、金等多种矿产资源。据探察铁矿储量达数亿吨,品位高达62%以上。有专家认为石碌铁矿资源之丰,品位之高,闻名亚洲,称著世界,被誉为“宝岛明珠,国家宝藏”。

后世经过全面勘察的海南石碌铁矿主矿体长2570米,宽320—460米,最厚430米。矿石平均含铁量高达51%—43%。矿床铁矿石储量达3。75亿吨。按现在每年开采铁矿石460万吨计算,可开采82年!

当然以眼下的矿山开采技术,琼崖的巨型铁矿足足能够开采数百年!

让吴可没想到的是,自乾隆年间官府便在琼崖开采露天铜矿,一直开采到现在每年依旧能给朝廷提供数量庞大的铜矿原料。

经过幕僚张松的解释,他这才知道自己对琼崖有很大误解,琼崖的开发可不像他想象中那般落后,而且琼崖自古以来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是华夏对外交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而琼崖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则是联结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航线的极为重要的中转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