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因为关心战局,还是其它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以恭亲王和桂良为首的京中大佬基本上每天都会来到临时城防指挥部一趟,有时候事态万分紧急一天来个两三趟也不算希奇。
但凡针对列强联军的动作和举措,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商量出来的,时间一长京中大佬们也就习惯了,这一次也不例外。
与一干京城大佬见了礼,分别落座之后上了茶水,闲聊几句后桂良率先沉不住气直接开口催问。
以他和吴可的私交,稍微没点规矩无所谓,在座其它京中大佬却不好如此。
“那中堂大人这事是否可行?”
吴可轻轻一笑,放下手中茶盏不答反问。
“这个,我总觉得有些不太妥当!”
桂良跟洋人打过不少交道,自然明白洋人那惟利是图的尿性,想要依靠威胁杀掉人质的手段逼其退兵,可能性真的不大。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吴可轻笑出声,目光一一从在座大佬脸上掠过,摇了摇头接话说道。
“难道吴督台就对此没一点心动?”
不等桂良开口,坐在上首的恭亲王便忍耐不住插了进来。
“自然没有!”
吴可义正严辞回答,见在座大佬脸上很有些不悦,他也不恼只将自己心中所想原原本本道出,至于大佬们愿不愿意听那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听了他的解释,在座大佬中好些个心头原本的计量顿时冷了下来,冷静之后思量了一阵觉得确实如此,顿时便失去了从中继续运作一番的想法。
“虽说如此,但总是一条路子不试试看,又怎能知晓有用没用?”
当然,吴可话虽说得明白,却也不是人人都听得进去了,便有那坐在角落的兵部左侍郎不以为然道。
“既是如此,试试倒也无妨!”
见这厮话一出口,便挑起了在座大佬们不少兴趣,吴可也没阻拦的意思顺水推舟说道,反正不管如何他是打定了用武力解决麻烦的想法。
送走了这群心急火燎的京中大佬后,吴可又一心扑在了军务上,没空理会京中大佬们的手段。
再说匆匆离开临时城防指挥部的京中大佬们,回去之后又商量了一阵,决定趁交战间歇期干脆把这事给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就在京师清军与列强联军暂时休战的当天下午,城中便有信使直接赶到列强联军在京郊的大营。
联军高层虽然恼恨,但该有的外交礼节却是一点都不少。
因为吴可和两江清军及时援救的缘故,清军已与列强联军打了一日有余,虽说联军连破清军外围五道连环战壕工事,却也让京城官民看到了阻敌于城外的希望,在洋人面前腰杆子自然也不可能太过弯曲。
那肩负重任的信使也不客气,见了联军高层后直接表明来意:希望联军就此退去休兵言和,如果联军执意攻城将直接处死巴夏礼等人质。
听了这赤落落的威胁,联军高层都气得够戗。
可是气愤过后却是郁闷,他们还真有点顾忌,以额尔金为首的联军高层方面顾忌自己等人的策略失误,可能将会导致落在清人手中的人质死亡,担心进攻会导致清军因失败而恼羞成怒杀害人质。
巴夏礼等人在国内确实算不得什么,可在远东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背后的家族虽然势力一般可是额尔金等人也不愿平白得罪。
当然要他们就此退兵更是不可能,不过好在联军眼下正需要休整一番,正好趁此机会与清国官员纠缠一番,看能不能诓得清国主动释放人质,到时候没了顾忌新仇旧恨一起算。
信使也是知道,这样的‘大事’想要一次性解决根本不可能,不过见到联军高层没有把话说死就知晓有戏,所以也没逼迫过甚坐了一个时辰便回来交差。
得到消息之后,被京中大佬们点名负责此事的兵部左侍郎自然大喜过望,以为自己此番将立得大功压那吴大总督一头。
正因为如此他便越发将巴夏礼等俘虏看得死死的,每日里好酒好菜的供着不好怠慢,害怕出了事情功劳飞了不少自己也得顶缸。
再说了这位兵部左时候未尝没有担忧,担心京城被洋人军队攻破以后,洋人会找他们这些满清官员的麻烦,他吩咐手下千万不要虐待巴夏礼等俘虏,与他同般心思的官员可不在少数,他的这番指令被执行得非常不错。
不说巴夏礼等俘虏待遇突然变好,又是单间房舍又是好酒好菜的供,立时明白了看押他们的清国官员想法,顿时在看押的房舍里嚣张跋扈起来。
“洋人真的答应谈判?”
不说京中大佬们得到消息后上如何的欣喜异常,吴可听到消息的时候却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总觉得这事儿太过荒唐很有些不可思议……
第501章各有算计
不管吴可心中如何不屑,可负责谈判的兵部左侍郎手下信使,却是接二连三与京郊列强联军高层取得联系,并就退兵事宜展开激烈讨论。
这下,不要说本就心存别样想法的官员,就是那些持观望态度的大佬们都有了兴趣,纷纷出手想要参合上一手。
不战而屈人之兵,多么让人向往的境界啊,如果他们能在如此为难之际做好,那功劳可就太大了。
对此,吴可不说好也不道不好,无论列强联军高层是顾忌人质安全,还是有别的什么想法,但在谈判期间他们必须息兵是诚意的表现。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他是十分乐意多出几天准备时间的。
这不,京城这边派出的信使还在跟联军高层纠缠,大运河上两江清军第二批援军便及时赶来,正好解了吴可手头缺兵之患。
短短一天半时间的战壕防御战,吴可手头火,枪手就伤亡了近四百,不是他狠狠算计了一把列强联军,一次爆炸便报销了近千联军战士,估计联军的伤亡还比不上清军这边的呢。
如此巨大的人员损失,就是一贯心硬如铁的吴可都有些受不了,加上他又不怎么信任留守的京畿清军,能用自己做的事儿绝不假手他人,因此自然角色身边人手不够用。
这一次,两江后续援军一下子来了一千五百,虽然其中只有五百专职火,枪手,但是另外一千步兵也经过火,枪训练,真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能顶上出力,加上随船运来的足够后勤物资,足以暂时缓解他眼下的燃眉之急。
不说吴可不声不响的默默积蓄手头力量,再说京城官员与列强联军之间的谈判,双方各怀心思唾沫横飞的大谈了整整三天时间,最后还是那个样没有任何结果可言,只不过互相吊着不肯在这时彻底撕破了脸面。
京中负责此事的官员自然想立下大功出人头地,虽见列强联军高层态度暧,昧心头恼火,但却不想撕破了脸面不好收场。
列强联军高层也投鼠忌器,如果不是担心人质的生命安全,只怕调整过来的联军早就对清国京城发动猛攻了。
为了打破僵局,京里的官员们却是搅尽脑汁想尽了办法,这不巴夏礼这厮又有了用武之地。
此时的巴夏礼已经从牢房里释放出来,转移到一个距离一家有名饭馆附近的庙里,留守在京的官员们派人劝说巴夏礼,要他写信给联军高层,让联军不要进攻京城用谈判解决问题不好么?
这家伙很是狡猾,知道清人有求于他先是矜持一下,然后在留守京官的恳求下答应给额尔金写信,劝说其停止军事行动和恭亲王奕谈判解决争端。
联军高层正想法子救巴夏礼等人出京呢,接到信后不怒反喜。
他们立刻摆出服软架势,在谈判桌上也不那么强硬坚持表示他们会考虑退兵事宜,但京中必须首先释放巴夏礼等人以表诚意。
负责谈判的信使回去汇报自家大人,负责此事的京官们一想确实如此,他们想和列强联军进行退兵谈判,总不能还拿捏着人质吧?
当然,他们也担心洋人有诈,等人放走以后又说话不算数。为了以防万一将来出了事担负罪责,他们立即将事情向留守京中的几位大佬做了汇报。
为了释不释放巴夏礼等人之事,京中几位大佬又一次聚集在吴可的临时城防指挥部里,共同商讨此事。
这些京中大佬都是明白人,刚开始时还对此事有些兴趣,可是联军高层一味找借口拖延时间一长便纷纷冷静了过来,知道列强联军是不可能轻易撤军的。
不过心中明白归明白,也不好打击了手下官员们的积极性,便任由下面人折腾就是,他们在后面掌总盯着不会出什么篓子。
怎么说因为这样的谈判,列强联军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给京城清军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准备,有这一点好处已经足够。
更不要说,在这期间两江清军又来了一拨支援,通过之前的战斗他们已经认识到了两江清军的强悍战力,自然是来援的人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