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新列强时代 > 第207部分

第207部分(2 / 2)

“行了别跟老子嚎丧了,你没做好事情自然就得接受惩罚!”

吴可只觉耳朵嗡嗡作响好象几百只鸭子齐声嘶鸣一般,不耐烦的摆了摆手没好气道:“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可是大人……”跪在堂下的中年胖子却是很不甘心,张嘴还想辩解些什么。

“好了好了没什么可是的,又不是要你的命!”

吴可真心不耐烦了,眼睛一瞪怒道:“不过是叫你交了钱让出位子而已,你丫的又没本事把差事办好,又没拿了你的官帽子哭丧个脸做什么?”

跪在堂下的中年胖子欲哭无泪,心中疯狂呐喊:是没拿了老子的官帽子,可是五万两赎罪银和坐冷板凳的待遇,比起丢官罢职也好不了多少吧?

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说说,可没胆子嚷嚷出来。

“好了好了你下去吧,老子最烦的就是你丫这样的混球!”

吴可却没有轻易放过这厮的打算,嗤笑道:“老子还是那句话,有本事你自己活动去,反正老子是没功夫拦着你的!”

赶走了刚才那位鼻涕眼泪一把抓的中年胖子,吴可轻轻叹了口气一脸无奈:总督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话说他真没想到两江官场如此糜烂,尼玛的比之那帮绿营兵丁也好不到哪去。

他现在已经全盘接手了两江政务,之前的官府招工只是开胃菜而已,先解决了城里十分严重的阶级对立情绪,而后便开始真正插手两江传统政务。

想让两江地区正常运转自然需要底下官员们的努力,而且他对具体的政务流程,真的不甚明了,以眼下的局势也没时间供他慢慢了解上手。

而且两江政务十分繁杂,民务仅仅还是其中一项而已,还有财政,税收,教育等等一系列事务都必须他亲自把总。

当然了,他如果当个甩手掌柜也不是不可,但下面人胡作非为起来的后果就得他一力承担了。

幸好吴可是两江官场老大,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都是他一手而决,只要没坏了章程就是,至于他使用的是何种方式却是无关紧要了。

他自然不会跟手下官员客气什么,根据之前收集到的两江各方面数据和材料,按照眼下实际情况分派民政方面的任务。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他给手下每位官员都下达了任务指标,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自然最好,要是完不成任务的话视情节轻重以罚款和拿掉官帽子作为惩罚。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任务派下去之后各种希奇古怪的事儿都出来了,为了完成任务下头官员更是手段齐出花样繁多,可惜最后能够合格的却是少之又少。

对于这样的情况他头疼之余也不客气,该罚罚该骂骂,这月才刚刚开了个头便有三位品级不底的地方土皇帝受了挂落,一下子从他们身上就敲出了十几万两银子,还将两位直接提溜到冷板凳上坐着,有能耐的话就自己去朝廷活动调动职位,反正两江是没他们的立足之地了。

好不容易将这段时间的政务整理了一遍,吴可松了口气之余便开始关注其它地区的局势……

第429章情势

先说说两江的情况……

因为吴可的个人原因和外部因素,他最关注的自然是江苏和安徽两地状况,至于江西还是那句话,有湘军在他没法深度控制。

江苏的情况不能说好也说不上太坏,苏南精华地区因为连年战乱破坏严重,人员损失倒还在其次最要命的是庞大的经济损失。

自古以来都是天下繁盛之地的扬州,不说毁于战火但也民生凋敝。眼下更是因为吴可坚壁清野的举措,而显得更加残破萧条。

受战火影响的不仅仅只有扬州,附近的镇江跟常州也没讨到好去,因为站滦原因经济都受损严重,不说替两江提供充足税收,还要两江总督衙门时不时的帮扶救济一把,情况可不怎么乐观。

更不要说江苏核心精华的金陵城被占,不说政治军事方面的损失有多巨大,单单经济上的损失就足够让咸丰帝好不心痛。

只能说幸好苏南的底子好,没了扬州还有苏州,没了金陵还有上海,富商大贾不说多如牛毛那也是不缺的,商业流通虽受不小影响但也因为大军云集的缘故便得格外繁盛,能够提供的财税依旧不容小觑。

苏北之的情况比苏南要好不少,因为与淮北之地接壤加上太平军的战略重心不在这面,使得苏北地区没有受到多少战乱波及民生凋敝。

当然这好个是相对苏南的混乱而言,苏北本就不是什么繁华富饶之地,要不是旁边的淮北发展得好,又有超强实力震慑金陵太平军不敢妄动,只怕现在的苏北已经完全落入太平军之手。

受到淮北的影响,苏北的情况商业氛围还算可以,苏北重镇徐州更是坐拥重兵对金陵不大不小也是个威胁。

之前吴可还只是安徽提督,虽然兼顾河南军务但对旁边的苏北之地实在插不上手。现在自然不同,他坐上了两江总督的宝座,便有了名正言顺插手苏北地方的机会和名义。

于是,乡勇队中一帮资力和能力都足够的将官得了新差事,纷纷赶赴苏北各地执掌军权,乡勇队的势力从淮北到苏北连成一片,对金陵城形成半保卫之势。

可惜的是跟吴可遇到的麻烦一样,当地清军绿营人马已不可用,乡勇队分派过去的将官不得不以带去的乡勇队战士为核心,当地团练为骨肉的部队从头开始练起,所以短时间内很难对金陵形成直接威胁。

还好淮北地区安稳多年,邻近的苏北受益颇丰,乡勇队将官与当地大户乡绅关系不差,对于相乡勇队过去执掌兵权的将官没有太大为难。

总而言之江苏的情况大致还算稳定,特别是吴大总督上任以来,就连各地肆虐的土匪盗贼都少了不少。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而且还十分严重,稍一不慎甚至有阴沟里翻船的危险。

先不说金陵城里城外囤积重兵,几十万太平军怎么看都是一股巨大威胁,无论指向何方都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武装力量。

当然,等到常州附近的近十万清军,还有苏北地区的清军全部训练部署完毕,金陵城里城外的太平军就不足为虑,除非洪大天王有那破釜沉舟的勇气,不然最后吃憋的倒霉依旧还是太平军。

问题是训练部署都需要不短时间,特别是苏北地区的部队,不可能跟吴可眼皮子底下的人马一样,为了提升施展经验和战斗力可以不管不顾;拉出去与太平军死磕,而太平军还不得不跟着当陪练。

派去苏北的弟兄可没吴可这般的威望和地位,地方上的民政官也不见得会老实配合,所以当地清军的训练和部属必须按照套路一步一个脚印,先抓基本功然后从剿匪开始一点一点积累战斗经验。

两江事务千头万绪,这点时间吴可还是等待得起的,关键是两江地区还有一处极不稳当的火药桶,稍有不慎不仅自身难保还会波及外人,这便是由和春和大钦差主持的江南大营。

话说江南大营依旧还是重兵囤积,近十万清军在手又顶在金陵城外,可以说是太平军第一大心腹隐患,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所在。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大钦差与吴大总督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不知道是不是想甩脱吴大总督的巨大影响力,除了江南大营第二次组建之前的那段时间,和大钦差不得不争取安徽清军的大力支持之外,其它时间江南大营与安徽清军之间的联系只能说乏善可沉。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而且这样平淡的关系还从吴可就任两江总督之后带到了整个两江官场。除了平日里必要的公务往来,还有时不时的催粮催银之外,江南大营与两江总督衙门之间几乎没有其它联系。

吴可对此自然十分生气和恼怒,可这样的事情却不能继续下去。

要知道去年太平军在江苏和安徽淮南地区取得一连串胜利,声势大振甚至都有那么一点中兴气象。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找近在咫尺的江南大营麻烦,和春的死活吴大总督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