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新列强时代 > 第159部分

第159部分(2 / 2)

真到了那时候,驻守金陵的太平军不想西征军步北伐军后尘,金陵被彻底隔阂内外交通的话,就不得不出重兵打通安徽至江西的水陆交通,而一旁虎视耽耽的江南和江北两座大营又岂会坐视不管?

到时候集结于两江湖广等地的大部分清军主力,人马超过二十万之众,虽说不一定能拿得下金陵,但重创甚至全歼太平军西征军主力不在话下。

就算石达可再能打,在绝对的优势兵力面前也只有完蛋一途。清军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在巨大的战功面前还是有人肯拼命的。

说不定如此一来,太平军元气大伤,就算没发生动摇太平天国根基的‘天京之变’,太平军也将处于绝对劣势,要么被逐步蚕食要么在清军各部的猛攻下迅速覆灭,想象历史上那般蹦达十年之久根本就不可能。

要不是湘军这一败的话,太平军西征军也没法安然聚集兵力再下武昌!

这都是湖北打得如火如荼,吴可召集手下核心弟兄召开军事会议跟学习总结会议时说的,可以说湘军这一败的连锁反应之印象了今后好多年的南方局势变化。

这份总结记录成册在乡勇队内部刊印流传,这都是乡勇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过程中的老规矩了。

除了必要的识字学习是强制性以外,其余自我学习那就是自愿性质,愿意学的还能借此有所提高的,前途大多不错混得最好的眼下已是中队长一流人物,最起码一个什长是少不了的。

左宗棠部也模仿乡勇队经验,自然每次总结后的小册子要第一时间拿上一份,顿时气得不轻找到吴可质问。

吴可表示无所谓,拉着老左去了巡抚衙门,总结小册子里的内容也让张大巡抚吃惊不已,跟老左一样询问为啥不把想法告诉曾剃头,说不定湘军还能避免败得太惨湖北也不会出大乱子。

“以湘军那帮骄兵悍将的心理,哪听得进逆耳忠言?”

吴可表示这不是自己的错:“搞不好,他们还会以为咱们见形势大好之机,想要分上一杯羹呢,徒遭人厌烦跟不爽,何必呢何苦呢?”

左宗棠此时还没后来的老辣,认为湘军处于不利局势时,就该出兵帮上一把!

吴可自然很不以为然,表示这样损己利人的事儿打死他都不会做。当时真要如此行动的话,搞不好会引来金陵太平军主力的疯狂反扑。

他有信心保住庐州不失,但淮北地区就没那么好运了。

到时淮北糜烂丢城失地,朝廷怪罪下来可不会理解他们的初衷,板子打下来的话说不定大家都得倒霉。

再说了,以湘军当时有些急功近利的打法,也不一定会感谢他们帮忙牵制西征太平军注意的好意,胜了只会将功劳揽在自家身上,败了自然一切免谈。

说不定人家暗地里还骂他们傻子呢!

张亮基表示赞同,湘军之前实在太过顺风顺水,看看他们的将领级别就知道了,不是提督就是总兵参将什么的,傲气得很难听人劝的。

回去之后吴可又召开了一次乡勇队内部会议,将他跟张亮基还有左宗棠议论的事儿简单述说一遍,而后告戒大家以后作战不管多有顺利,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谨慎跟清醒,不要被一时的顺利冲昏了头脑。

湘军一败,整个湖广地区都糜烂了,几乎任由太平军西征人马纵横驰骋,太平军在江西的地位更是牢不可破。

要不是有江南和江北两座大营牵制的话,说不定士气正盛的金陵太平军跟一部分回援的西征太平军,就要对吴可部下手了。

这时候吴可坚持不打淮南地区的好处便显现出来,由于淮北地区没有跟江西等地有陆路连接,走水路也十分不便,太平军西征主力就是想找乡勇队的麻烦,也得先打通鄂北襄阳一带的清俊防线再说。

吴可部眼下除了要扎紧篱笆严厉控制淮北地方之外,就是防备金陵太平军还有被围在山东的太平军北伐人马流窜而来,算得上轻松惬意,至少比此时的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要轻松得多。

当然,局势轻松并不代表着他清闲,通过之前采购洋人军火的渠道,此时吴可又向那几位洋人冒险商人下了大笔定单……

第330章实力扩张

“诸位诸位,此次我们要见的可是中国一省军事武装总司令,诸位要打起精神不要让客人不满才好!”

“知道了知道了,亨利你这家伙就喜欢罗嗦!”

“就是,清国官员我见得多了,还不就那么一回事?”

“哼哼,要不是看在白花花银子的份上,我才不愿意跟蠢猪一样的清国人有任何交流!”

“得了吧迈克,要不是有这位清国司令的大笔银子,你只怕连上海都不敢回吧,那帮可恶的黑帮分子可是找你找得正急呢!”

“……”

上海开往苏北地区的某条中国商船上,五六名金法碧眼的老外正开开心心坐在舱房里闲聊,畅想着以后的光明‘钱景’。

一行到了连云港后也不停留,马不停蹄直接路过苏北进入皖北地区,吴天志率领一干后勤处小头头们早已等候多时。

尽管不是那位安徽提督亲自出面有些遗憾,但以亨利为首的英国商人到也没太过在意,只要有白花花的银子赚,他们才不会在乎人家是不是老大亲自出面。

吴天志跟这帮商人打过几次交道也算熟悉,之前在武昌休整的时候就没少接触,后来到了河南又合作过一两次,这一次同样按照来办法来。

乡勇队扩张得实在太过迅速,以吴可堂堂的记名提督之位搞大袄足够冷兵器不难,可火器上的缺口就大了。

先看货再付余款,亨利等人也想把这条线抓紧,可不敢在军火质量上动什么歪脑筋,之前他们糊弄着拿来的几款旧枪被买主批得一无是处,几个人高马大的洋人被矮他们两头的吴天志训得跟灰孙子似的还屁都不敢多放一个。

没办法,遇到了识货的土霸王他们可不敢乱来,还想不想赚钱了?

他们也不是没接触过别的清朝官员,不是卑躬屈膝一点骨头没有,想办个正事却又拖拖拉拉不敢承担风险,最后生意成了还得给人家送好处。

关键这好处一送就得好几月,尼玛的太耗心神了,赚的那么点银子值不值得还两说得很捏。

要么就是态度僵硬得一塌糊涂,摆着一张高高在上的嘴脸,好象他们卖军火是求着人家一般,(当然事实确实如此)陪尽笑脸不说还得老老实实接受上下盘剥打点,这日子怎叫一个累啊。

他们就是卖些散货的小杂鱼而已,可比不上那些有政府支持,可以直接不鸟清朝省级政府的底气。

乡勇队就不同了,人家老大识货也没那么多弯弯绕,只要质量过关认可了就爽快付钱,也没中间人插手的余地和空间,不需跟那些屁都不懂的官员玩什么贿赂把戏,这钱才叫赚得轻松愉快。

而且以乡勇队那位老大以令人咂舌的速度升官,手头人马迅速扩张地盘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变大,军火生意的规模跟利益也在不断加大,他们就更不敢在这时惹怒买主,将自己等人一脚踢开然后找别人合作。

这是他们绝对不想看到的情况,因为与乡勇队的买卖越做越大,他们一行也逐渐从众多的冒险商人中脱颖而出,就连那些大洋行的襄理见了他们都个热情笑脸,这种好处可不能随意让人。

查验无误之后,几名洋人开开心心接过余款,邀请乡勇队后勤大总管后也不气馁,带上新定单沿原路重新返回上海租界。

吴天志则是带上五百杆最新制式来福枪,还有配套的刺刀弹药以及必要的维护工具和零件,在上千乡勇队战兵的保护下返回庐州。

自从江西大战以来,吴可已经陆陆续续从亨利等军火商人手上,?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