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173部分

第173部分(2 / 2)

一切都像沙蝎子预计的那样,华军士兵换班,三百马匪启动加速、冲过沙坡中间的低矮地带,最后甩开警戒士兵,华人勘探营地映入眼帘,一览无余!

是的,沙蝎子将华人的营地看得清清楚楚,因为夜色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华人在营地四周安装了四套大型探照灯,上百米长的灯光在营地四周来回巡视,刚刚冲过沙坡,马匪们就被营地内部的士兵发现!

谁能想到在这片沙漠上会出现探照灯这种高科技玩意!就算劳伦斯也想不到探照灯这种东西,更别说相对比较土鳖的沙蝎子了。虽然惊讶,高超的战斗素养让沙蝎子没有降低冲锋速度,身后的马匪同样惊讶,但同样没有降低速度。

沙坡与营地之间的距离不到一百米,眨眼间马匪们就冲过三十米。站在塔台上负责探照灯的士兵立即吹响警戒哨,下面机枪阵地上的士兵立即进入阵地,掀开盖在机枪上的帆布,拉动枪栓,副射手插上弹链。阵地外传来的隆隆马蹄声让士兵们分外紧张,手速比平时满了两秒,就这两秒钟马匪们又靠近了十几米,通过探照灯的灯光,机枪手甚至可以看到马匪们狰狞的面孔。

探照灯同样为机枪手提供良好的射界,在这个方向上布置的两挺重机枪几乎同时开火,曳光弹带着子弹,在黑夜中分外美丽。只是,在马匪看来那些子弹带来的不是美丽,而是恐怖和死亡。

一瞬间就有十几名马匪被击中,其余马匪拉开队伍之间的距离,摘下背上的枪械试图还击,但战马高速前进中开枪需要骑手稳定身躯、慢慢瞄准,但战场上没有时间让骑手慢慢瞄准,再加上机枪手躲在严实的阵地内,更难以命中。

“敌袭!”营地内被全部惊醒,和衣而眠的高城听到哨响后立刻抓起身边的步枪,跑出营地后略微观察就明白了状况,抓住身边的士兵,高声下达命令。

“全体士兵进入战斗!注意其他方向可能出现的敌人!一排还击,重火力排立刻布置迫击炮!其余部队防御营地其他方向!三排负责保护工程师、工人还有后勤物资!”营地不大,高城的命令被军官们听到,并根据命令开始有序行动。

十几秒钟后加入战斗的士兵越来越多,轻重机枪和步枪一起开火,将马匪死死压制在上百米外。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道攻击的敌人有多少,为什么外围沙坡上警戒的士兵没有发出警报?营地内三个排的兵力是否能顶住敌人的进攻?对方到底是什么来头?

沙蝎子比高城更难受,他不顾自己一直以来的沉稳形象,对身边的手下大声嘶吼:“把机枪架起来!三队从左侧冲锋,四队从右侧冲锋,都散开,别挤在一块找死!”

偷袭最重要的是突然性,趁机不备突入敌营,杀人放火后从容而去,这才是马匪熟悉的作战模式。被华军发现并被机枪挡住后,几分钟时间就有三十多名精锐马匪倒在地上,这种损失让沙蝎子肉疼。要不是劳伦斯承诺的另一批军火的诱惑,他早就下令撤退,而不是和华军硬碰硬。

马匪开始在营地外围绕圈,准备利用华军兵力不足的劣势,找到突破点冲进来。他们挥舞着马刀长枪,骑在高大的阿拉伯马上不可一世,只是他们仍旧处于重机枪的射程之内,整个沙坡中央位置直径不超过六百米,完全处于机枪火力范围之内。

营地内的发电机得到充足的油料供应,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给塔台上的探照灯,在灯光指引下敌人分毫毕现,机枪手可以从容的移动方向,将子弹倾斜在敌人身上。

“打掉那几个大灯!”劳伦斯终于发现了问题的关键,被探照灯照射后,马匪处于明处,华人处于暗处!

可惜马匪们的反应太慢,在开枪瞄准探照灯之前,三门迫击炮发射的炮弹呼啸着落入马匪中间,虽然松软的沙土抵消了大部分能量,但炮弹带来的威慑力仍旧不容小觑。起码沙蝎子就丧失了继续进攻的勇气,华人发现了自己的偷袭,有机枪扫射,还有大炮轰击,这片沙漠上就没有那个部落、马匪可以攻破华人的营地!

“撤!”沙蝎子大吼一声,调转马头向后撤去,马匪们经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仍能够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分钟后马蹄声就从营地四周渐渐消失,只留浓重的血腥味和弥漫的硝烟。

冲出沙坡时,马匪队伍又被两侧的华军士兵偷袭,再次损失二十多名骑手,沙蝎子的队伍才算逃离死神的魔爪。一直逃出五公里沙蝎子才收拢部队,一统计,差点哭出来,十分钟左右的战斗损失一百三十多名精锐战士,差不多是自己手下的一半,他恨恨的瞅了劳伦斯一眼,这人可把自己害惨了,以后再也不找华人的麻烦!

第三百三十九章战舰交付

逼问劳伦斯后竟然发现根本没有第二处军火库!沙蝎子一怒之下将劳伦斯抛弃在沙漠之中,没有留下任何水源和食物,只有一支装有一颗子弹的手枪,这对劳伦斯是最残酷的惩罚。结果劳伦斯到死也没有走出沙漠,也没有勇气将手枪里的子弹**自己的身体。

此时的护航舰队刚刚驶过苏伊士运河,英国人用复杂的眼光看着四艘战列舰逐条通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驻扎在埃及的英国造船专家在几米外详细观看了挑战级战列舰,他们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站在运河通道旁边,差一点就要跳到华国人的战列舰上。

进入地中海后跟随护航舰队的舰只,又多了来自意大利、奥匈、西班牙等国的军舰,只要在大海上有一点野心的国家,都不会放过近距离观察挑战级战列舰的机会。遗憾的是,传回伦敦的情报表明,即使挑战级战列舰,以英国的造船能力也不足以在两年内建造完成。幸好它们是华国的战舰,在英华关系缓和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殖民地不会遭到华国的进攻。只是这种依靠敌人怜悯的感觉相当不好,英国造船专家再次遭到海军和政府上层的压力。

大白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出地中海后,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地中海舰队才松了一口气,平心而论,不考虑港口补给等因素,四艘挑战级战列舰可以在地中海称王称霸,即使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都不敢与四艘挑战级战列舰正面对决。

随着大白舰队进入欧洲,各种新闻媒体都在头版用大幅文章介绍这几艘战舰,一时间关于华国的舆论再次成为欧洲人谈论的焦点。****论、华国威胁论等甚嚣尘上,商人财团高喊华人抢夺自己的市场、战舰威胁自己的商路,军人叫嚣华**队终将攻入欧洲、像鞑靼骑兵一样再次让欧洲陷入中世纪的黑暗,甚至平民在舆论攻势下也将辱骂华国列入平时的聊天内容。

各国政府收到巨大的压力,英国海军甚至考虑出动主力舰队将四艘挑战级战列舰留在大西洋,好在政客们保持着理智的头脑,在各国五岳舰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惹恼华国并不是明智的举动。

1907年6月15日,大白舰队穿过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后,抵达北海沿岸的德国威廉军港。令人惊讶的是,前来迎接华国大白舰队的德国高层众多,让前来观瞻的各国外交人员、媒体人士不解——什么时候德国和华国的关系这么好了?

码头上,海军高级将领、德国外交官、德国主要媒体代表站在上千名民众前面,而站在最前面的,是德皇威廉二世率领的部分皇室成员、主要大臣等,这样的力度,即使欧洲的祖母前来访问也不会出现吧!

两名英国卫报的记者经受检查后被同意在码头上拍照,两人布置好照相机后,发现身旁正是熟悉的一名泰晤士报驻德国记者。

“嘿,戴维,还在使用柯达公司的箱式照相机吗?这么宏大的场面,我建议你使用华国鹰眼光学公司生产的鹰眼一代,比你们的轻便多了,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操作,而且照片更清晰!”泰晤士报记者希拉斯嘲笑道。

卫报记者戴维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