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我心安然 > 第3部分

第3部分(1 / 2)

>增强国力,实现国富民强。

根据刘嬷嬷对昱文帝登基这三年多时间朝廷推行的民生政策的描述,比如减赋税、鼓励开荒、鼓励经商、严惩贪官等市井小民乐见并乐于谈论的事,这个皇帝应该是一个有着长远眼光和开明头脑的帝王。

这样的年头,社会风气应该不会太坏,百姓勤劳挣钱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本来呢,这皇帝也好,朝廷也罢,跟安然这个小小少女没半毛钱关系,但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安然深知经济发展、民生民情离不开政治。当然了,了解一些就够了,这些认知能够让安然心安一点,也敢想去做一些事情。试想啊,

这要是个乱世,想着保命就够了。

除了刚“醒”来的第一天刘嬷嬷不肯松口外,安然每天早晚都会坚持让秋思扶着在院子里走几圈,她后脑上的包包已经慢慢消下去,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刘嬷嬷也就不再反对了。

这是一个不大,但还算齐整的小院,一溜三间正屋,屋子左边有一个厨房,右边还有一间小棚子堆了些杂物。小棚子前面空地上围着一小圈竹栅栏,估计之前应该是养鸡什么用的。

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榆树,榆树边上还有一口井。

安然会认识榆树是因为前世有一次去济南出差,那儿负责她公司品牌的主管徐蓉跟她关系挺好,带着她和店长几人到城郊自己家里吃农家饭,徐蓉的妈妈特意让小孙子从村口的大榆树上摘了好多榆钱儿给她们包了一顿别有风味的饺子,吃的安然那叫回味无穷。离开村子的时候她们一群人还专门去“参观”了一下那棵榆树,并拍照留念。回到深圳后安然兴致盎然地到网上“百度”了好多关于榆钱儿的资料,不过之后一直没有机会再尝榆钱。

可惜啊,现在早已经过了吃榆钱儿的季节。安然抬头看着大榆树,惬意地眯了眯眼,嗯,她很期待明年春天的到来。

整个院子,安然最满意的还是那一人半高的院墙,目测过去至少有2米2。虽然旧,但看起来很结实。

这在这个庄子上是唯一的。

刘嬷嬷说,冷家是从平县俞家买的这个庄子,俞家是个商户,已经过世的俞老太爷白手起家,生意做得挺大,但是子嗣单薄,只有一个儿子娇生惯养长大。俞老太爷过世后,掌家的俞老爷花钱的能力比挣钱能力强,家业渐败,亏得有个追随老太爷多年的老掌柜忠心得力,才得以保住俞家在平县的几间铺子。俞老爷的妻子温婉贤良,屡屡规劝夫君奋发向上,学习经营,却令得俞老爷非常厌恶她,还娶了冷弘文的妹妹冷幼琴为平妻。当年,冷家虽穷,但新科举人冷弘文才学出众,前途看好,而且冷幼琴也算是楚楚动人。

冷幼琴进门没多久,俞夫人被送到这个庄子上养病,据说当时就住在这个院子里,不到一年就病死了。

夏芷云嫁入冷家后,大半嫁妆充入府中,冷老夫人把夏芷云名下的一大片田地给卖了,

高价从冷幼琴手上买下了这个庄子。

刘嬷嬷每次说道夏芷云就抹眼泪,安然心中却是感慨:“又是一个傻女人啊!”

第四章 去平县

安然身子好了,就跟刘嬷嬷、秋思一起赶绣活,她先用了三天时间把绣架上未完成的百花图绣好。

安然绣百花图用的还是原身记忆中的绣法,是刘嬷嬷教的。刘嬷嬷的女红在冷府里是最好的,府里针线房的绣娘大都跟刘嬷嬷请教过绣艺。安然和秋思自小也是跟着刘嬷嬷学刺绣的。安然觉着刘嬷嬷的绣法很像前世的瓯绣,前世安然学的主要是苏绣,但为了博采众家之长,增长眼界,老太太也给安然介绍过粤绣、湘绣、蜀绣、顾绣、京绣、瓯绣等各主要刺绣流派的特色。加上安然本身对刺绣有着浓厚的兴趣,长期以来倒是逮到很多机会欣赏、研究了不少各大流派的优秀作品,甚至是大家名品。

刘嬷嬷对安然这几天刺绣的速度和热忱觉得很是惊讶。之前的安然虽然刺绣很有天份,也会跟她们一起做从绣庄接来的绣活,但并不是很热衷,绣的速度也比较慢。比如那副百花图,前面一半绣了将近15天,可这后面一半安然就绣了不到3天。

自从夏芷云死后,安然极少开口说话,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最经常做的事就是发呆。偶尔看点书,绣点东西,也是做着做着就发起呆来。

可是这次醒来后,刘嬷嬷发现安然“活力”了很多,虽然话还是很少,但听她们说话的时候眼里有了明显的兴致,有时还会问一些关于夫人、关于夏家的事情,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是低着头没有任何反应。安然刺绣的熟练度和速度明显比以前强太多,而且一绣起来就是连续两三个时辰。

秋思对刘嬷嬷的疑惑很不以为然:“这不是好事吗?这说明小姐长大了,想通了。一定是天上的夫人保佑着我们小姐。难道嬷嬷不喜欢小姐这样吗?”

刘嬷嬷一愣,是啊,小姐长大了,更懂事了,这不是很好吗?想那么多干啥?

这天晚上,孙大家的小石头过来了,告诉刘嬷嬷明天他的哥哥大石头要去县里,问刘嬷嬷要不要搭他家的牛车去,或者要不要帮忙捎带什么东西。

孙大是庄子里的佃户,家里有三个儿子两个闺女,顺序排下来是大石头、二石头、大丫、小石头、和小丫。刘嬷嬷经常指点大丫和小丫刺绣,两家走得比较近,每回他们家用牛车去县里,

都会叫上刘嬷嬷。庄子里的其他人坐牛车都要付车钱,一人一趟来回五文钱、单次3文钱,可孙大家从来不肯收刘嬷嬷的钱。

这次刘嬷嬷生病、跟着安然受伤,已经很久没有去县里送绣活了,最近三人赶了不少荷包、绢帕出来,还有安然绣的那幅桌屏和刘嬷嬷绣的一套三幅大屏风。家里的油、盐都没有了,还欠着老李大夫的钱,刘嬷嬷确实也准备去一趟县里。

看着刘嬷嬷跟小石头确定了出发的时间,送小石头出门后,安然抬起头对刘嬷嬷说:“嬷嬷,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县上。”

“姐儿,你想买什么吗?嬷嬷给你带回来。”安然很少出门,这还是她第一次提出要跟去县里。

“不是,我就是想去看看,

我还没去过县里呢。”安然拉着刘嬷嬷的袖子,大眼睛亮亮的满是渴求。刘嬷嬷心头一软,摸了摸安然的头,

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安然就起床了,约好的出发时间是辰时一刻。

前世的安然一直有个习惯:冬天爱钻被窝睡懒觉,上班时间都是闹钟敲三遍,赖到最后一刻起床,周末就是不睡到肚子饿绝不起床。其他三个季节却是勤快得很,

一早就醒,一醒就起,多出来时间就看看书,听听音乐。对这一季节性特点,安然谓之“身体的自然反应,冬眠效应”。

秋思把安然上半部分的头发梳起两个小包包,下半部分则扎了两根麻花辫。

今天,安然穿了一身淡蓝色的交领单衣襦裙,粉红色的系带,下裙打了褶子,裙摆上绣了几只翩翩飞舞的大蝴蝶。衣服的布料不是很好,但还算透气舒适,缝制和绣花都是极其精美的,可以看出做衣服人的用心。

这是刘嬷嬷生病前为安然赶制的新夏衣,也是安然现在最好的一身衣服,之前的衣服都小了,还都洗得很旧很薄。

安然站在大榆树下,亭亭玉立,裙摆飘飘。刘嬷嬷看着看着眼眶就湿了:小姐长大了,越来越像夫人了。等还了钱,

还是得给小姐再做两身衣服,之前的都小得不能穿了。

担心牛车坐不下,秋思也没要跟着去,只是再三叮嘱小姐要跟紧刘嬷嬷,别走丢了。安然笑着扯了扯秋思的大辫子:“知道了,秋思嬷嬷,

你好罗嗦呀。”气得秋思嘟起嘴,小脸儿涨得红红的。

安然俩人到庄口的时候,牛车上已经坐了孙大媳妇和小丫,还有安然叫不出名字的另外三人,看到她俩来了,大石头笑着打了个招呼,就赶上车出发了。孙大媳妇把最前面的位置让给安然,就同刘嬷嬷闲聊起来,她知道安然孤僻,很少说话,一向不喜欢与人交谈。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