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违背了爹的意思,怎么跟他老人家交待?”
“怕什么,左右我是他儿子。出了事他不向着我。还能向着外人不成?”尹周嵘说出这句话。倒有些底气,毕竟是两父子,尹相爷刀子嘴豆腐心。等到事发,就算皇上恼了他,他爹一定不会不管他。
“说的是,”尹邓氏放下心来,仿佛看见了不久以后,余舒跪在她脚边哭求的场面,就有心情对尹周嵘说起:
“今天我去她家,看到她府上好大一座花园,外头天寒地冻,可园子里一派春景,人在里头,穿着单衣都不觉冷,好不稀奇。”
又将永春苑里的珍禽花木形容了一番,尹周嵘半信半疑:“真有这样的神仙去处,早就传遍京城了,你不是说她乔迁宴请办的很热闹吗?难道就没人逛过她家园子?”
“那是几时的事了,天还没冷呢,怎么瞧得出稀奇,”尹邓氏撇嘴道:“你没见她家大门一天到晚闭得死紧,平日里能有什么客人。”
尹周嵘心思一动,颇为艳羡道:“传言她拜过一位老神仙为师,很有些通天的手段,那园子八成是修成了一处风水宝地。可惜了,竟叫她占着。”
尹邓氏眼珠子一转,冷笑道:“等到官司了了,我们拿稳了她,就叫她把那宅子让出来,来换她娘的平安,不愁她不答应。”
两口子这会儿倒是心有灵犀,只是他们此时机关算尽,妄想着侵人家财,全不知三日过后,公堂上会是另一番光景。
***
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三方搜查证据,事先了解了案情,各有准备,就在腊月初五这一天,开堂公审。
由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御史中丞组成的又叫小三司会审,分头调查,共同审理,各人的主张并不一致,打个比方,大理寺通过调查认为被告无罪,刑部侍郎和御史中丞却都认为被告有罪,那么在审案当中,就会互相攻坚,互相举证,说服另外一方,最后才能判定被告是否有罪,从而量刑。
在翠姨娘这件案子上,薛睿和王御史的立场都很坚定,一个要为余舒开脱,一个则要攻讦她。
是以今日升堂,一开场火药味就很浓。
尹周嵘作为原告,先行被带了上来问话,其余涉案人员都在偏厅等候传唤。因为是公审,除了有宁王坐在一旁监审,衙门大门敞开着,有人望风而来,也有些过路的百姓停下来看热闹,不一会儿就把大门外面堵了个水泄不通。
“堂下何人?”在座刑部李侍郎最为年长,所以由他最先问话。
尹周嵘自报了家门,将状书递了上去,这是必需的过程,有两位主簿当堂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作为供词。
王御史伸长手拿了状书,匆匆瞥过一眼,就递给李侍郎,不等他和薛睿详阅,就拍了惊堂木,高声道:
“将犯奴翠屏带上。”
还没问过原告就要传被告,李侍郎皱眉,扭头看薛睿,见他脸色平平地默看状纸,也就没说什么。
不一会儿,翠姨娘被带了过来,两旁衙役一声“威武”,就把她吓得差点摔倒,缩头缩脑不成样子,再说旁边还有个理直气壮的尹周嵘,对比之下,更显得她心虚。
“你就是翠屏?”王御史先声夺人,“十七年前曾在尹家做过下人,后来和人私奔的那个?”
话里设有陷阱,翠姨娘只要点头就上了当,得亏这几日余舒耳提面命,把她耳朵都念出了茧子,她听到王御史问话,没急着回答,而是抬头瞅了瞅问话的人,见是个马脸大鼻子的老男人,就没说话,反而闭紧了嘴巴,看向坐在右侧的薛睿。
余舒叮嘱她——到了公堂上,那个长的最丑的问你什么。你都不要理他,只管盯着我大哥,看他怎么说,你就怎么答。
翠姨娘自然是认得薛睿的。
王御史不见她答话,冷哼一声,就要发难,却被薛睿打断:“王大人不忙,原告就在这里,不如让他自己辨认。”
说着就问尹周嵘:“这位余夫人,是否过去在你家做过下人?”
尹周嵘答是。不等薛睿发问。就主动说道:“她叫翠屏,曾是我母亲院中丫鬟,因我成家立业,分到别府去住。母亲不放心我独自在外。就给我拨了几个人手。翠屏就在其中。”
这一说,就将翠姨娘的来历交待了个清楚,又掩盖了尹老夫人给他送通房丫头的本意。
薛睿点点头。看向翠姨娘:“他说的对吗?”
翠姨娘眼瞅着他,也点点头,傻乎乎道:“对。”
王御史抢话:“那你也承认是你当年背主私逃,并且偷窃了主人家的财物吗?”
翠姨娘闭嘴,看薛睿。薛睿也问她:“户部侍郎尹周嵘告你与人私奔,并且偷盗了他家的钱财,你有没有做过?”
“我没有!”翠姨娘这回不必看他脸色,也知道要大声否认了:“冤枉啊,青天大老爷在上,替民妇做主,他那是诬告陷害!”
余舒叮嘱她——只要有人问你私奔与盗窃之事,一概要喊冤枉,不但要喊,还要大声的喊,打死不能低头。
翠姨娘少女思春的时候是对尹周嵘心存向往,但一别十数年,再相见,当年俊俏文弱的二少爷,变成了眼前这个中年发福的白胖子,她哪里还有丝毫绮念。
“啪!”王御史敲了惊堂木,指着翠姨娘喝斥道:“住口,我等问话,你只需答是与不是,再敢胡乱嚷嚷,本官就掌你的嘴。”
“王大人,”李侍郎凉凉地插嘴:“余夫人虽无诰命在身,却是朝廷命官父母,尚未定案,是万万不能动刑的。”
说完他还略带鄙薄地看了王御史一眼,那眼神好像在说:这点儿刑法都不懂,你也好意思出来混,老子真替你丢人。
王御史闹了个大红脸,转过头不理会李侍郎,却没有再贸然开口,薛睿趁机会开口质问尹周嵘:“你告余夫人背主私逃,盗窃你家财物,有何凭据?”
“有翠屏签与我家的卖身契一张,”尹周嵘慢条斯理地举证:“因她与人私奔,卖身契自然留了下来,那奸夫原是进京赶考的秀才,我怜惜他才学,便让他住在府上,好茶好饭地款待,岂料此人心术不正,偷摸了我家的丫鬟,事情败露之后,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我难为他,就与翠屏狼狈为奸,偷摸到上房窃取了若干财物,凑齐了盘缠,就趁夜私奔了。”
这般说辞与他哄骗尹相爷的并无两样,乍闻之下,毫无破绽。
接着,李侍郎就先传了尹周嵘口中的人证,邓氏房里的老妈子,以及住在城南的一位老郎中,二人口供,证明翠姨娘在尹府期间,确有与人私通珠胎暗结之事。
李侍郎扭头和薛睿商量:“薛大人以为如何?”
“不是还有一张卖身契吗,呈上来。”
尹周嵘这便从怀里取出一纸旧文,翠姨娘瞪大了眼,余舒并未透漏给她有两张卖身契的事,是以她被蒙在鼓里,一心以为那就是她的催命符,面露惨白。
尹周嵘扫了她一眼,心中冷笑:现在知道怕了,要怨就怨你生了个好女儿吧。
薛睿最先将卖身契拿到手上,余舒已经告诉他尹邓氏李代桃僵的把戏,仔细辨别手上这一份,很快就发现了与他从余氏宗族手上得到的那一份有所不同。
他不露声色,转手递给王御史,道:“王大人分辨一二,这是真是伪?”
王御史早见过这张卖身契,偏要装模作样地看了两眼,又命人当场取了翠姨娘的手纹和字迹验证,点头道:“我看是真的。”
薛睿提醒他道:“这卖身契虽是同尹家签的,却是尹老夫人做主,上头也有尹老夫人的名号与表记,合该去相府请尹老夫人过目。”
大安的奴隶制度相当严格,买卖奴仆。不是只有一张白纸黑字,卖身者签字摁个手印就算了的,还要有正当的牙子作为中间人,卖身契上同样留有买主的记号,再到当地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