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庆皇帝半信半疑地答应了,当即让人准备,研墨下笔,按照余舒的请求,真模真样地写了一面明黄颜色的令旗给她。
余舒捧着这面令旗,不需山田次郎多嘴,一手指着香炉,道:
“点香。”
边上候命的小太监立即打着火折子点香。
在众人千奇百怪的眼神目送中,余舒昂首阔步地走向大殿门外,奉旨招雨去了。
等她人影消失在门口,兆庆皇帝扫视司天监跪拜众人,起了个腔,却只让一人起来了:
“大提点看座吧。”
朱慕昭好像没事人一样站起来,捋了捋袖口,重新坐下。
其他人老老实实跪着,心里叫苦,真心祈盼余舒不要是说大话,赶紧招来一场雨,好让他们解脱。
山田次郎也与安倍葵回到座位上,而那口箱子与笼子,则叫人抬下去了。
兆庆皇帝不放心地又派了几名官员跟出去盯着,随时进来汇报。
。。。。。。
余舒跨出宫门,就看到站在不远处露台上的景尘。孑然一身的他,沐浴黄昏下,身形有些萧索。
“右令大人不进去吗?”
景尘回头看她,“方才你在殿上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他该感谢她帮他找了一个绝佳的借口推脱吗,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福祸。想来她正是他的福,而他,就是她的祸吧。
“听到如何,”余舒走上前去,站在十二层玉阶上,瞭望远处高耸的钟楼,一只孤鸟斜飞。
“我以为你不会多管闲事。”昨日他询问过她,她摆明了无心理会,现在却突然站出来,是因为要与他划清界限,不相为伍吗?
景尘眼神一暗。
余舒看到,心下不然,不做解释,她昨天拒绝景尘的提议,表现出不愿参与的样子,一方面是不甘愿被他和司天监利用,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自己亲身上阵的可能性。
但是接到湛雪元凄惨的死讯后。却让她横了心。
这是个时机,她不妨赌上一回,只要老天爷给脸,那她的名声势必要如日中天,若是老天爷不开眼,她顶着破命人的锅盖,办砸了事,谁也不能拿她开刀,最多是丢人现眼。
像她脸皮这样厚的人,比起丢命来说。丢人有什么可怕的。
当年义阳城中醒来。前尘即成故土,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
一路走来,多少坎坷。几经磨难。能到今天这一步。她的生死已经由不得旁人摆布。
“你。。。有几分成算?”景尘问。
余舒听到了身后脚步声,知道是兆庆皇帝派人出来,眼底精光一闪。道:“我有真龙号令,上可通天,你说我有几分成算?”
说罢,她便一步跨前,沉吸一口气,扬起了手中三角令旗,直指天向,中气十足地洪声喝令:
“大安明君文治武功,上应天命下佑苍生,八方水土听吾调令,风来雨来电闪雷鸣!”
老天爷,你既然让我来到这世上,就是给了我一个活下去的机会,我若不惜此命,岂不负天!
天让我活,何人奈我!
几句话被她呼喝的虎虎威风,丝毫不见女子矫气,身后那几名官员面面相觑,刚要交头接耳几句,异变突生——
“轰隆!”
一声雷鸣,平地激起,炸醒了人的耳朵。
景尘心跳一砰,转头看向余舒,但见她两眼如炬,凝望天边,眸中烧着不知名的神色,让人心也慌慌。
“风来雨来电闪雷鸣!”
余舒手中真龙令旗挥舞的呼呼作响,看似毫无章法,却每一下都气势十足,那道兆庆帝亲笔书写的旗帜在她手中幻化出一道道明黄的碎影。
而此时殿上,群臣也听到了那一声雷响,人人作惊。
兆庆帝身形一动,险些起身离了宝座。
“打、打雷了!”不知是谁低喊了一声。
随即便是嗡嗡不绝的低语声,兆庆帝没有制止,而是神情莫名地转头看向了司天监中唯一在座的朱慕昭。
大提点迎着皇帝略带兴奋与问询的眼神,轻轻摇首。他只是昨日卜算到,今日水陆大会,必不会潦草收场,有紫薇异星横空出世,黄道天助。
竟不知余舒哪里来的这样的底气,关键时刻站出来,胆敢顶着皇帝的名头,去号令天公。究竟是她精通占卜天象,还是另有缘故,有待考证。
反观山田次郎的表情,就不那么乐观了,他死死盯着大殿门外,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就在此时,一道闪电“噼啪”撕裂天空。
殿外的天色,以人肉眼可及的速度,昏暗下来,靠近大殿门口的人,很快就感觉到了一股冷风吹入。
“呜——呜——”
炉中的香烧了一半,外面已经是闪电雷鸣,东风呜呜。
余舒洪亮的喝令声,清楚地传入殿堂,鼓舞的人心躁动。
那将百易师,人人面露激动,昨日倭国人招雨时候,可没这么大的动静。
“噼啪!轰隆!”
又是一串闪电雷鸣,殿门口突然多了一道人影,刚才被兆庆帝派出去的一名官员小跑进来,惊喜跪地道:
“启禀圣上,下、下雨了!”
兆庆帝浓眉一瞠:“当真?!”
“真真下雨了,好大雨点子,砸的人疼呢!”
举殿哗然,兆庆帝再也坐不住了,只见他长身而起,离了龙椅,兴匆匆地撩起龙袍踩下玉阶——
“众臣随朕前去接雨!”
这一场雨,可是听了他的天子号令,非比寻常啊!
总管太监连忙跟上皇帝尾后相扶,一众大臣无不起立相从,就连那几国番邦使节,也都兴匆匆地跟在后头。
君臣浩荡荡行至殿外,满眼风雨乌云交错,唯见一道高挑的人影立于雨中,脸肩浃湿,堪堪收回令旗,转身露出一张精神笑容,湿气满面,两手托起旗帜,亮声跪道:
“圣上明君是也,故斯天公授雨,福泽苍生,微臣幸不辱命!”(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七章 淼灵使者
宫外狂风骤雨,大殿上却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忽略掉那几个东瀛人不计的话。
余舒这一场大雨招来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老天爷的面子,地利是水陆大会这种难得一见的场合,人和则是服帖了兆庆皇帝的心意。
手持真龙号令,呼风唤雨,一解了司天监的窘局,挽回大安易师声誉,二压了东瀛阴阳师起死回生的风头,三来使得龙颜大悦,居然做出携领群臣出门迎接雨势这般举动。
余舒一声“明君”,叫进了兆庆帝的心坎里,古来帝王生有何求,不过太平江山,后世流芳,而明君不是自称,再没有比天意所指更有力的证明。
今日水陆大会,番邦朝贡,司天监女官持天子令招雨;天降福泽,必将载入大安史记一页中。
。。。。。。
回到殿上,众人归位,兆庆帝满面红光,兴奋犹存,当场指着余舒,对重臣道:
“此女乃奇人也!”
众人无不称道。
余舒知道自己锋芒毕露,想谦虚是不可能的,不过有个重点还是要重审一下:“圣上谬赞,微臣呼风唤雨之术,非有当世明君而不敢动用,此乃天意。”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该做的她都做到了,眼下只要把皇帝老子哄高兴了,她还怕不能名利兼收么。
余舒起了个头,自然有一群臣子把话接了下去。歌功颂德,讨好皇帝,谁不会两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