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59部分

第259部分(2 / 2)

东吁军并没有携带军粮,他们一般走到哪吃到哪,纯粹的以战养战,当然他们在强抢、搜刮百姓的粮食,屠杀护粮的百姓时,也耽搁了不少时间,还没吃饱肚子,郑兴就率领陆战队赶过来了。

四百明军士兵,不由分说,也没等到齐射,就将四百颗子弹全部射出,再换上弯刀,他们这是准备与东吁军拼命了,虽然肉搏不是他们的强项,但明军占据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四个打一个,加上东吁士兵刚刚败退,心内恐慌,如果再不能取胜,陆战队的士兵就应该考虑退役了。

如果真的拼命,剩下的东吁士兵尚有一战之力,但现在的他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在明军扑过来的一刹那,数十东吁士兵四散奔逃,明军向四面八方狂追了半个时辰,郑兴担心遇上东吁军队主力,这才收兵,回到瓜拉亚托村汇合。

估计有三四十东吁士兵逃过了明军的追击。

陆战队太给力了,郑兴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当地的百姓:只有明军才能保护百姓。

随后赶来的苏米丹,在明军士兵的陪同下,到处宣扬明军的战绩,以及明军为了保护当地的百姓,如何与东吁军拼死血战。

在陆战队的影响下,苏米丹已经成为讲故事的高手,虽然每一次战斗,他都不在现场,但他凭借自己合理的想象,硬是编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烈之歌,而陆战队的士兵,就是每一次战斗的功臣与主角。

如果这时候有随军作家,只要根据苏米丹的叙说,肯定能写出一个个让人肝肠寸断的老调故事。

最受感动的还是当地的百姓,耳闻、目睹,加上东吁军先锋被歼灭事实,让他们争相归化为汉人,只有在明军的羽翼下,他们才有可能过上安生的日子。

郑兴没有立即北上,他除了在军营中喝茶,就是随着士兵去看望、安抚附近村落的百姓,直到陆战队第十旅、第十一旅全部归队。

前方的侦讯回报郑兴,在哲莱河北岸发现了东吁军队主力,大约有一万东吁士兵。

东吁军的数量与先前传回的讯息一致,郑兴决定北上。

三天后,郑兴的先头部队已经接触到东吁军,在发生小规模冲突后,双方在哲莱河南岸的瓜拉立卑一带对峙。

瓜拉立卑的北面就是哲莱河,再往北去,就是一座小山,叫做乌鲁美拉山。

郑兴怎么也想不明白,吉伦海为何要在这样一处险地立营,如果战败了,逃跑都无路。

难道东吁军是要破釜沉舟?还是吉伦海有什么奇谋?除了这样两,郑兴看不出,东吁军有什么战胜自己的把握。

郑兴摆出惯常的防守阵型,等待东吁军进攻。

但此处的地形不够开阔,哲莱河顺着乌鲁美拉山蜿蜒向东后,再向南拐出一个巨大的弯道,战场的宽度不过数百米。

为了增加枪手参战的人数,郑兴创造性地摆出一个五排抢手的战阵,每排六百名枪手。

对面的东吁军可不管郑兴的烦恼,他们最有效的作战方式,就是进攻、冲杀,吉伦海是东吁的名将,他的作战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失败,就是他隆战死的那场战争,他的对手是明军的陆军。

东吁军队的失败,乃是因为龟缩在白古城内,最后白古城破,东吁军人心涣散,再也无法与明军正面作战,东吁因此灭国。

但吉伦海不愧为东吁最优秀的将领,即使国王他隆战死,他还是率领一万余东吁士兵突出大城军与明军的包围圈,来到这个陌生的半岛。

现在同样面对明军,灭国之仇,破家之恨。

今天,吉伦海准备与明军好好打一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就看上天眷顾谁了。

战斗一开始,吉伦海让自己仅有的一千骑兵打头,所有的步兵紧紧跟在骑兵的后面,他要全线出击,用士兵的人数,摧毁明军的阵地。

山呼海啸,潮水开闸。

东吁军顺着阳光的方向,天使般开始了魔鬼的勾当。

郑兴早就准备好了,除了正面的三千枪手,左右侧翼各有五百名士兵严正以待,一旦正面的枪手伤亡过大,或者东吁军冲破正面的防守阵型,他们必须上去,二十门山地炮,在西南侧翼,炮手们已经调试完毕,他们在等待郑兴的命令。

“轰……隆……”

“轰……隆……”

“轰……隆……”

……

东吁的骑兵还没有将速度加到最大,明军的山地炮就开始射击了,郑兴这是担心东吁的骑兵太快,抢先用山地炮将他们的气势压制下去。

山地炮数量太少,人马伤亡倒是不大,但开花弹爆炸时发出的巨大响声,顿时让山呼海啸的东吁士兵吃瘪。

在现代科技面前,人的声带还需要经过千万年的演化。

东吁骑兵闷头前进,明军炮手默默地发射开花弹,经过调试,开花弹的命中率越来越高,已经开始在骑兵的群中开花。

对于这些令人恐怖开花弹,东吁的骑兵毫无办法,除了加快速度,争取早进入到自己的攻击范围之外,他们没有任何防守能力。

东吁骑兵没有弓箭手,在进入到刀枪攻击范围之前,他们挨了三波炮击,但损失不大,伤亡的士兵不足一成。

彻底解决东吁骑兵,还是要依靠燧发枪。

东吁骑兵刚刚摆脱开花弹,迎头就是燧发枪的无情打击,最紧张的是站在队伍后面的吉伦海,不知道这一千骑兵,是否像上次在坦道基一样,遭到明军灭绝性打击。

第442章尸墙

吉伦海真的没有失望,明军的枪手一波射击未完,这一千骑兵就报销了,战场上到处是伤亡的骑兵,人马的尸体几乎填塞了东吁士兵前进的道路。

在骑兵伤亡的同时,明军的山地炮却是一刻未停,开花弹全部投射向后面的东吁步兵,步兵人数太多,只要开花弹不是偏得离谱,就会在步兵的群中开花。

吉伦海最为关心的还是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当最后一名骑兵坠马的时候,他隐隐有一种感觉:结束了,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吉伦海苦苦思索,他突然发现,骑兵全部阵亡,乃是因为前面没有掩体,如果借助山坡、城墙的掩护,明军的燧发枪就不会这么肆无忌惮了。

现在步兵正在步骑兵的后尘,开花弹打击过后,就是明军的燧发枪。

难道步兵也会全军覆没?

吉伦海不甘心,他到现在都没能与明军真正干上一仗,难道东吁最后的这军队,会葬送在他的手上?

他不愧是东吁军最为优秀的将领,在这生死存亡时刻,终于想到了一个对付明军的办法,“传令下去,将战马的尸体集中起来,作为掩体,让士兵们躲在后面射箭。”吉伦海就不相信,明军都是铁打的,难道他们蓝色的服装能阻挡东吁锋利的箭矢?

接近燧发枪射程的东吁步兵,开始清理道路上的战马尸体,堆积在正前方,他们准备躲在尸堆后面,用自己锋利的箭矢对付明军。

明军的枪手突然发现,在他们的前方,东吁士兵躲在战马的尸体后面,他们的燧发枪失去了目标,燧发枪的子弹还不足于穿透战马的尸体,再钻入东吁士兵体内。

但东吁士兵暂时还无法向明军放箭,战马倒下的地方,那是燧发枪的射程,这里还是在弓箭的射程之外。

吉伦海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东吁士兵虽然减少了损失,还是没法攻击明军,除非将战马的尸体前移,让东吁士兵进入弓箭的射程。

有希望就有动力,吉伦海很快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尸堆前面,再垒起一个尸堆,这样东吁军就会距离明军近一,反复几次,就会进入东吁弓箭兵的射程。

明军发现了吉伦海的企图,在东吁士兵垒起尸墙的时候,燧发枪放弃了齐射,而是采用射的方式,只要东吁士兵露头,就会用燧发枪伺候。

在付出一些伤亡之后,东吁士兵终于搭起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