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跳出陷阱 > 第1部分

第1部分(1 / 2)

>找好书,看好书,与大家分享好书,请加QQ群

书友1号群 245108226

书友2号群 220943849

本书由【】。。提供下载!!

提供TXT;UMD格式电子书下载~

所有小说免费下载~

《跳出陷阱》

作者:溪桥

第一章

江凯国放下电话就想骂娘。海顺公司涉嫌走私的那个案子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

今年春节刚过,江凯国收到了一份揭发海顺公司走私的信件。收信人是市公安局刑警队,发信人是“一位知情者”。虽然没有署名,但信中列举了海顺公司的种种走私行为,并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配合公安拿出相应的证据。早就听说过海顺公司的手脚不干净,在货物出入境时有猫腻,一见这么一封内容丰富的检举信,江凯国顿时来了兴趣,觉得很有干头,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要触碰海顺公司,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首先是来自局里的。当时他拿着这封来信找局长请示,局长却笑笑,从抽屉里取出了同样的一封信,并告诉他,几位局领导错前错后都收到了这样的出自一人之手的检举信。局长不以为然地对他说:“这种无凭无据的东西你也信?你一个刑警队长要是整天跟着随便的一封检举信去立案破案,还像是一个严肃的执法者?”

严格地说,这是一封匿名信,其内容虽言之切切但详尽不足,同时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写信人躲躲闪闪似乎底气不足。一是没有留下任何地址或联系方法,就连自己的日常活动半径也未露出丝毫的痕迹,因为发信的邮戳来自外地的一个城市,而且几封信均发自不同的邮政所;二是写信人使用的是极为普通的a4复印纸,并且从信封到信瓤所有文字都采用了电脑打印;三是信的末尾写了句“在适当的时候我会主动配合公安出示有关的详细证据”,但何为“适当的时候”?是对公安的信心不足,一时不敢贸然地暴露自己,怕以后遭到打击报复?还是根本就子虚乌有,只是因为跟海顺公司存有私人恩怨,而借助公安之手搅一趟混水?但与刑事案件打过几十年交道的江凯国,第一反应就是:此信乃知情人所为,应立案侦查。

江凯国直视着局长说:“我从没把刑侦当过儿戏。这是一封匿名信不假,但你琢磨过没有,照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几个检举人敢署上自己的大名?能胆大妄为集团化走私的人,哪一个没有深层的社会背景?他们往往先抱住一个什么人的粗腿,然后就有恃无恐了。如果你是检举人,而且是一个小小的百姓,敢写上自己的大名?我觉得能写出这样的检举信就已经很勇敢了!”

江凯国是局里公认的“炮筒子”,这几句话也切中时弊不无道理,把一个四平八稳的吴局长噎得只有狠狠地瞪着他。

海顺公司的全称是海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民营工贸企业,本市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中的一面旗帜。起先做国内电子成品生意,后又发展成专做来料加工的外向型企业,而且越做越大,近几年又增加了一项成品燃油的保税业务,不但每年的纳税额在本市的私营企业中名列前茅,与日渐衰退的原国营外贸企业相比,创汇能力也日益凸显。但是近两年,老百姓对这个赫赫有名的企业却颇有微词,私下里有涉嫌走私的传言。这种传言,不但江凯国听到过,相信局领导也听到过,市委、市政府的大小官员估计也有所耳闻。据说海关也曾做过稽查,但最终却得到了一个否定的结果。一位抓管私企发展的市府要员在年终表彰大会上,给海顺公司颁发“优秀企业”奖状时,感慨万千地说了一句话:“树大招风啊!”亲自上台领奖的海顺公司郝董事长,乐呵呵地回了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嘛,很正常。”从此,海顺公司便彻底得到了定论,无论海关还是公安对此事再也无人提及。

但江凯国一直在心里对海关先前的稽查结果很不认可。无论依照工作经验还是生活经验,他都觉得社会上对海顺公司的传言应该不会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传言固然颇具夸张的色彩,但同时也具备了事出有因的属性,正所谓无风不起浪。老百姓在张长李短锅大碗小的鸡毛蒜皮上,或许会三人为虎以讹传讹,但一触及社会民生大事大非,往往三缄其口谨言慎行,更不会口出浮言。多年的刑侦工作告诉他,许多案件的线索就来自于周围的人群之中,这封信应该是事出有因。他认为这正是公安介入海顺走私案的一次良机,并预感到将有大鱼可捕。第二天在中层干部参加的业务例会上便拿出了自己手里的那封信,当众宣读。江凯国知道吴局长顾虑的是什么,但他一个刑侦队长却用不着想那么多。

第二章第二章

往往有些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有人强捂硬遮,天大的事情也会跟没发生过一样,悄无声息;相反,只要有人将其公开,再小的事也不能不算个事。尤其在公安这个行当,如果有谁对触律犯科且尽人皆知的事情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严格地说,便有袒护之嫌,便是违规。

江凯国念完之后盯着吴局长问,该怎么办。显然吴局长对他的突然袭击非常恼火,但还是微笑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不予理睬。理由还是先前所说的那样,诸如此类的信件见过得太多,且大多不可信,在他当秘书时就有所领教,各分局也常常可以收到。只要信以为真立案侦查,往往会白费精力,最终会弄得办案人员十分狼狈难以收场,而且也影响了方方面面的关系。既然海关已经做过稽查,也有了结论,公安自然也就毫无必要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吴局长是铁了心地要捂下这个案子了,江凯国不由自主“腾”的一下跳了起来,他不能眼看着一个有干头的案子泡了汤。坐在他对面的梁副局长是他的好朋友,此时一看他如此卤莽,直给他使眼色,要他冷静,克制,注意策略,而在会前知道他要将检举信有意公开的时候还特意给他打过“预防针”。可是此时的江凯国已经不知冷静和克制为何物,或许在吴局长对那封信表示不可轻信之时,就已经被他扔到了爪哇国了。他拍着桌子问吴局长:“对此等大案立与不立,你能做主还是我能做主,或者是在坐的哪一位能做主?”此言一出,不大的会议室立刻“嗡”的一下,失去了原有的安静,大家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这句话击中了要害。对于一个重要而且知名的企业,公安局要立案必须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这是规定。反言之,接到举报不立案,公安局也同样不能自己做主,而必须如实向上禀报。立与不立,最终由市政法委说了算。

其实,江凯国对此规定原本挺有意见,因为感觉到有时束缚了公安的手脚,在法制不断的完善之中,最终应该走向司法独立才对。不是警服都跟国际接轨了么?可是此时此刻,只能以此堵住吴局长。善于运用规则的人,才是好样的。他常给手下这么说。

这句话犹如突如其来的重磅炮弹,顶得吴局长张口结舌,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愣在了那里。

会场的气氛有些紧张,一阵议论过后便进入了鸦雀无声的状态,全场的目光全部落在了吴局长的脸上。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