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陈默就把这些课本搞到手了,当年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有把记笔记在课本上的习惯,这是因为当时的家庭都比较穷,过日子就已经很节俭了,哪里还有钱给孩子买笔记本记笔记?
正因为如此,所以陈默在拿着这些课本自学的时候省下了不少力气,不懂的地方他有笔记可以看,实在不懂的,他只能先放着,比如说英语和化学,这两个领域没有接触过的人是很难自学的。等到他上初中之后,他才把这两个科目弄清楚。
后来他自己摸索出了一套学习的敲门,自学的速度越来越快,初三还没上呢,就已经把大学的课程也自学完了,不得不说,陈默的脑袋确实是相当变、态啊。
想起这段自学的往事,陈默就觉得十分有成就感,话说能自学到这个份上的人只怕不多吧?像他这样的年纪就已经把大学课程都给自学完了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陈默自然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
不过这也让此刻的陈默感到很无聊,以前在上课的时候他还能自学高年级的课本,可自从初三开始,他每天上课基本都在琢磨维修电视机的事情。没办法,课本上的知识他都懂,他不干点别的难道还要再听老师炒剩饭不成?
现在的陈默已经对维修电视机不那么感兴趣了,他的兴趣在电脑上面,可是电脑硬件知识他都已经掌握了,软件方面他的造诣也极高,在电脑没有联网的情况下他还能做些什么呢?
陈默想到这里看了看摆在课桌上的电脑,看到同学们都在看书,他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决定靠摆弄电脑来消磨时光。
很快的,教室里除了同学们的翻书声之外,就只剩下陈默的双手敲击键盘的声音了,他在无聊之下开始随意修改电脑上安装的win98系统。
同学们听到动静全都扭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陈默在玩电脑,没有一个同学多说什么,大家转回头去接着看书。
这个时候的张忠州老师正在办公室打电话:“喂——是胡教授吗?我是小张啊。”
电话另一头考核过陈默的胡教授开口道:“小张,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张忠州看了看陈默解答的那道化学题,沉声道:“胡教授,刚才李晓峰和陈默进行了一场比赛,我出的试卷上有一道化学题,题目您应该知道,是关于那个配方的,结果陈默居然在没有任何实验设备的情况下推算出了准确的化学分子式,按照他的能力来看,他已经完全达到了毕业的标准,您看要不要我跟他谈一下毕业的事情?”
胡教授听到这话笑着回答道:“我早就看出这孩子聪明异常,他是个很不错的苗子,不过他现在还小,心性还不是那么成熟,我听说他昨天晚上和另外两个同学跟大学生打架了对吧?年轻人就是容易冲动啊,我们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确定他真的合格了再进行毕业考核也不晚嘛,再者说了,他毕竟是乡下出来的孩子,知识面还有待完善和扩充,还是让他在班上多学习一段日子吧,何必要揠苗助长呢?”
张忠州听到这话点头道:“恩,我知道了,打扰到您真是不好意思,我会继续观察他的,确定他符合毕业标准我再给您打电话吧。”
胡教授沉声道:“先这样吧,南方天才少年班刚成立,你可不能懈怠啊,现在班上的情况怎么样了?”
张忠州笑道:“班上的竞争氛围非常浓厚,特别有陈默这个新生的刺激,许多人都干劲十足,如果他们以后稍有懈怠,我会给他们提个醒的,您老就放心好了。”
胡教授笑道:“那就好,不过你要控制好火候,可不要刺激过头了,不然这些好苗子中间有人退学了多可惜啊。”
两人接着又聊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至于张忠州刚才提到的配方,这就属于比较机密的事情了。
谁都知道天才少年班的学员们很牛,待遇和学习环境都是国内一流的。许多人都觉得从全国这么多的青少年里面挑选出不到一百人的精英分子组成天才少年班,给他们一点特殊待遇也不为过。
不过大众对于天才少年班的理解仅限于他们都是尖子生,然后前途一片光明,比如只要进入天才少年班学习两年,国内所有大学的文凭都可以随便挑。
可是除此之外的事情呢?大家好像就不是那么清楚了。
第98章国家振兴计划
(感谢书友“天涯道尊”的大气2476赏!鞠躬!感谢投推荐票的书友!鞠躬!)
广大民众全都不知道国家开设天才少年班的真正原因所在,也不知道这些天才少年们毕业之后去了哪里。媒体对这些问题全都刻意回避,从未报道过,他们只是在每年招生的时候跑出来对天才少年班大肆吹嘘一番,搞得每个青少年都以能够加入这个群体为荣,然后各大媒体就偃旗息鼓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是因为某些部门授意的结果。
国家为了吸收全国青少年的精英力量,自然需要新闻媒体大肆报道天才少年班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特别,这可以帮两年一次的招生工作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等到学员们毕业之后,他们的去向就成为了一个大众信息的盲区,人们只是听说这些天才少年班的学员们是包分配的,却不知道他们被分配去了哪里。
这个答案只有少数人才知道——这些天才少年们毕业之后全都加入了国家振兴计划。
所谓的国家振兴计划,指的是通过少数精英分子的参与,在短时间内极大的提升国家整体的科研水平。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薄弱的领域,国家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追赶上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就算追不上,至少也要拉近差距才行。
当然了,凭借老式的教学和选拔模式,精英分子也能找出来,但是这里面涉及到的时间周期就比较长了。
按照正常的入学年龄来计算,一般等到大学毕业都差不多二十一二岁了,并且一个尖子生跟一群平庸的同学待在一起时间长了,那么这个尖子生的竞争力也会下降,可能原本一个极有才华的学生,最后就变成了一个有点才华的学生,这也是一种损失对吧?
但如果从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对特别优异的青少年进行专业性的培养呢?这不就能大大缩短教学周期,从而快速的扩充科研团队了吗?加上让这些精英分子聚在一起念书会客观上加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追求上进,这不是把原本就已经是精英分子的他们变得更加精英吗?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国家才提出了振兴计划,并且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设了天才少年班,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快国家在科研方面的进步。
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累积,天才少年班的毕业学员们确实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比如说张忠州刚才提到的那个配方,它就是天才少年班的毕业生研究出来的成果。
这个配方涉及到了国家水利工程,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机组就在华国,这个配方就用在这批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发电机组上。它其实是一种润滑剂,主要作用就是减少发电机组在运行时因为高速旋转而产生的高温高热,从而延长机器的运转时间和使用寿命。
目前全世界只有华国掌握了这种技术,其它兴修了大型水利设施的国家都对这项技术眼热不已,某些国家甚至不惜使用特殊手段想搞到这项技术,从这里不难看出这项技术的重要性。
至于张忠州为什么只看到分子方程式就知道分子式代表的是这种配方,那是因为这个成果就是他的一位学生研发出来的,当年他还给这位学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帮助,所以他才对这种配方的化学分子式如此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