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2)

傅作义自然对蒋介石感激涕零。为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甚至一改以往用兵谨慎的作风,开始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竭力寻找华北解放军主力决战。为此,他将自己的王牌部队第35军编为摩托化部队,加上新编骑兵第4师及炮兵部队,合编为机动兵团,作为自己的进攻利器。

未料这个机动兵团却并非如其所想的那样锋利。1948年1月,35军进攻到涞水附近,遭到了解放军歼灭性打击,军长鲁应麟兵败自杀。这一事件如一盆冷水迎头泼在了傅作义那狂热的头顶上,他在悲痛得几昼夜寝食不安之后终于渐渐地清醒了。

所以,当蒋介石在南京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时,傅作义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狂热。

参谋总长顾祝同站在那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面,满面忧虑地介绍着国共双方态势。“林彪匪部百万之众下一步必将开进华北,华北国军首当其冲。当务之急是迅速决断华北国军的行动方略,是原地固守,还是避敌锋芒,撤出现地以求保存实力?”在情况介绍即将结束之时,顾祝同终于把这个难题抛了出来。他看了看蒋介石,蒋介石却正在看着傅作义。

傅作义的脑子里正在飞快地选择着自己将要采取的态度。他比谁都更清楚自己的处境: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只有42个师,连同地方保安部队将近50万人。其中还有22个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重大决定面前不能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这样的实力如果只是用来对付聂荣臻的40万大军还有可能,如果去与聂荣臻和林彪两支大军相对抗,却只能是笑谈。所以,唯一的出路是撤离华北。可撤出华北又要往哪里去?南撤跟着蒋介石走向最终的毁灭?还是西撤回绥远另作打算?

正想到这里,蒋介石终于开口说话了:“傅将军如果认为平津难保,可以率部撤往江南地区。有关事宜我已经替你作好了安排。”

在座的国防部长何应钦立即插话说道:“是的,总统已向国防部下达部署,准备宣布傅作义上将为东南军政长官的命令。本部正在会同有关各方着手准备启动海陆运输力量抢运华北大军南调京沪。”

傅作义对这一消息早有耳闻,也早有准备。他故意略加思考,然后慷慨激昂地起身说道:“多谢党国关照,但是我有疑义。我们华北拥有50万大军,不经决战便弃守平津重镇,那么,我们的军队还有何威严所在?又如何向国人交待?”

一听此言,蒋介石心中暗喜,却故作沉默之状。在座所有人都未敢轻言,空气在这一瞬间凝固了起来。片刻之后,蒋介石终于启口说道:“宜生果真有把握和信心固守平津?”未待傅作义回答,他进一步试探道:“我知道宜生乃守城名将,当年以一个旅守涿州孤城长达三个月之久,张作霖父子率数万之众围攻却奈何不得。现在华北虽有50万大军,可共匪同样实力强大。若华北能够支撑半年,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重振军威。到那时,宜生之功,将千古难没。”

傅作义应声道:“委员长放心。我建议在天津、塘沽之间构筑60公里的弧形阵地,再于平津之间建立连绵不断的碉堡群,全军上下,积极备战,以主动姿态伺机进攻。林彪在东北经过近两个月的恶战,元气大伤,非经三四个月的休整不可能再起攻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构筑防御工事。一旦林彪入关,利则战之,不利则从容南撤。我想,固守半年应无大碍。”

蒋介石闻声站起:“好,宜生实乃党国栋梁!”

散会之后,蒋介石兴奋仍在。他暗暗想到:只要傅作义再次发挥当年守涿州时的才华,守住平津半年,拖住华北和东北共军,国民党军队在江南重整武装就会赢得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在眼下徐蚌会战已拉开帷幕的情况下,守住华北更为事关重大。

跟蒋介石一样,此时的傅作义也在心中暗喜。他庆幸自己的一番慷慨陈词居然蒙住了所有的国民党将领。他当然不是想固守平津,他清楚地知道,只要林彪一入关,华北失守势在必然。但他有自己的算盘。

从华北的兵力部署上就可以清楚看出傅作义的真实想法。他将蒋介石嫡系的22个师摆在北平、天津、塘沽一线,却将自己的20个师摆在北平、张家口至绥远一线。这条长达千里的“长蛇阵”大有奥妙。一旦东北解放军入关,蒋系军队首当其冲,在最前线抵挡,而傅作义自己的军队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溜回绥远。

所以,傅作义自称要固守平津,只是拒绝南撤到蒋介石的掌心之中。目前,南京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他又怎么会在此际远离家乡直下江南、等着蒋介石将自己的军队肢解和吞并呢?

当然,按照傅作义老谋深算的功力,他的算盘还不仅仅这么一点。要求固守平津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可以捞得更多的美援。早在1948年的春天,美国政府采纳了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决定直接将大批援华军用物资交给傅作义,以帮助他守卫平津,如果此时傅作义南撤,那么,这批美援只能成为泡影。从7月份第一批价值1;6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运抵天津时起,大批量的美国军备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抵达天津港口。听着那一声声令人振奋的汽笛声响,傅作义怎肯弃之不顾?况且在绥远那片地旷人稀、物资匮乏的荒凉地带,不把美国人的装备捞足,又哪来的本钱保住他的绥远老巢?

夜,渐渐地寂静下来。傅作义坐在窗口,透过玻璃窗望着漫天的星斗,国民党的前途让他忧心忡忡,但想到自己的排兵布阵,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回想起刚才会议上的最后一轮争吵。这轮争吵是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挑起的,这位被称为“小诸葛”的公认“军事天才”,居然满腔怒火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国军的处境人所共见,我们现在的选择决不是守,更不是撤,上上之策只能是与共产党议和。”

白崇禧慷慨激昂几句话,顿时语惊四座。大多将领怒言反击。白崇禧却是满面忧虑:“你们这些只有匹夫之勇的沉睡之人,当前东北共军尚未入关,平津依然在我之手,徐蚌一带几个兵团仍可坚持数日。这是天赋我等的最后时机了,倘若再过几月,我等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纷纷杂杂的争吵之中,蒋介石一言未发,忧虑同样像阴云一般笼罩着他。

蒋介石的忧虑给傅作义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蒋委员长很快也就自身难保了,傅作义暗暗摇头,看来这个“小诸葛”的确见识非凡,可惜他当着委员长的面谈起议和之事,岂不是惹火烧身吗?

飞机平稳地穿过云层,从南京直抵北平。傅作义紧闭双眼,脑海中却在不断翻腾。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他一面回想着白崇禧在会议上的发言,一面回想着近几年从大女儿傅冬菊那看到的一些共产党的书籍,特别是毛泽东的那本《论联合政府》。

回到北平,傅作义终于下定了决心,悄悄找来几位亲信:“我以前一直希望跟随着蒋介石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现在发现这条路也许是走错了。共产党主张搞联合政府,我越来越觉得这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我打算凭借着在冀、察、绥三省的实力参加共产党的联合政府。请你们设法与中共秘密联络,将我的意见转给毛泽东。”

但这些亲信几经周折却无法与西柏坡取得联系,傅作义一筹莫展,忽然想到了他的大女儿傅冬菊。自从傅冬菊从天津大公报社调到北平后,为他提供的有关共产党的政策信息越来越多,她肯定与共产党有联系渠道。

傅作义没想到的是,傅冬菊早就是地下党组织的成员了。她从天津调到北平正是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作傅作义的工作。早在1943年,傅冬菊在重庆见到当时的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时,周恩来就曾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过:傅冬菊,你可以做做你父亲的工作嘛。

所以,多年来,傅冬菊总是通过各种机会作父亲的工作。现在,傅作义心中着急,也没有别的路子可走了,只好问自己的女儿:“你一定有和共产党联系的方法,看看能不能让我和毛泽东联系上。”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但我可以帮你问一问。”傅冬菊说。

“好,尽快。”傅作义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于是,傅冬菊紧急找到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的书记佘涤清。二人商量后,决定帮助傅作义传递相关消息。

傅作义得知傅冬菊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毛泽东,终于面露喜色:“我要给毛泽东发一份电报,内容是这样的:毛泽东先生钧鉴,为了保护北平的古迹,为了北平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愿与贵党贵军开始和谈。盼能派南汉宸先生来北平谈判。我现在仍能控制50万军?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