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2)

>表现出来,体检也可能检不出来,其家属也并不一定知道他患有这种潜在性疾病。那么,法医要证明死者是内在潜在性疾病导致死亡,就一定要拿出证据。这些疾病,通常是不能被肉眼所发现的,那么怎么获取这样的证据呢?法医组织病理学会帮助法医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一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在简单肢体接触后,就有一方突然倒地死亡。显然外伤不足以致死,那么就要通过法医组织病理学对死者的内脏器官进行检验,确定死者的猝死缘于何种疾病,从而界定行为人应负的责任。如果死者是患有潜在性的心脏疾病,那么说明行为人和死者发生纠纷这一行为,诱发了死者潜在的心脏病突然发作,导致死亡。行为人的行为只是死亡的诱因,一般不能按照故意伤害致死定罪,那么根据具体案情的不同,按照过失致人死亡定罪,或者只负责民事赔偿责任。

那么,法医组织病理学是怎么开展的呢?显然用法医现场勘查箱里的那点儿玩意,是不可能解决这一高科技问题的。

之前,我们介绍过尸检的程序。如果法医在尸体检验的时候,发现外界因素并不能导致死者死亡,并且通过毒物化验,确定死者并不是死于中毒,那么法医就要决定对尸体进行组织病理性检验。这样,法医会通过尸检工作,逐个或者整套取下尸体的全套内脏器官,比如:心、肝、脑、肺、肾、脾、胰腺、甲状腺、肾上腺等等。当然,取下的脏器,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仅会腐败,而且会组织自溶。所以,法医会立即将取下的内脏放置在一个桶里,桶里装着准备好的福尔马林溶液,这样的工序,会把组织固定,防止组织的腐败和自溶。

固定后的组织,会变成灰褐色,质硬。总之,和学校生物实验室里瓶瓶罐罐里泡着的差不多。固定完成后,法医会对器官进行观察,然后在一些常规的部位或者怀疑有问题的部位进行取材。也就是把那些部位切成小块状或者小条状,这一步工序,叫作取材。取材也是比较辛苦的工作之一。因为组织器官经过福尔马林的浸泡,充满了刺眼冲鼻的味道,而在这种工作环境里,法医还需要仔细认真地发现、辨别可能有异常的组织部位进行取材。但取材毕竟只取一小部分,所以如果取不到异常部位,那么所有的后续工作都是白费,最后的观察检测也不可能发现异常。

取材后,为了防止组织器官细胞死亡后引发的水肿而影响镜下的观察,法医要对取下的检材进行“脱水”。这道工序是把组织器官里的水分都去掉,用的仪器设备是脱水机。

脱水完毕后,法医要进行“包埋”的工序。包埋的工具类似于大家冰箱里用于制作冰块的格子盒,法医将这些格子盒里装满加温融化的石蜡,然后将脱水后的检材放进去,等蜡凝固,检材就被石蜡包埋在里面,就像是琥珀一样。做好的蜡块就是一个一个小立方体,人体组织就在立方体的中间。这道工序,是为了方便下一步切片。

切片使用的仪器是切片机。

切片机

切片机对一个法医很重要,别看只是个小小的机器,它能把蜡块中的组织切成很薄很薄的片。这些薄片薄到只有一层细胞,为了不出现在镜下多层细胞重叠并有碍观察的情况,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切下来的薄片,放在摊片机里,就会因为水的张力作用而张开,周边的蜡融化,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组织。切片和摊片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两步工序,如果法医的技术好,则可以一次成功,如果技术不好,则要反复切、摊。当然,取下来的检材有限,所以也由不得法医不停地去切,所以技术好可以节省检材,以备今后复核检验。

法医这时候会拿着一张载玻片放进摊片机里,小心翼翼地把组织薄片放置在载玻片上,这一步要求组织片不能打皱或者重叠。把组织片成功地放置在载玻片上以后,法医就要进行最后一步工序——染色。因为未经染色的细胞没法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所以只有用一些特定的染色方法(常用的方法是HE染色),把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染色了,才能更清楚地观察细胞形态、分辨细胞种类,以及判断细胞是否正常。染色干燥后,在载玻片的中央组织片处,覆盖上一层盖玻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之前所有的工序,都是定式,只要学习操练过都可以进行。最难的一步,就是最后的阅片。必须具有大量组织病理学知识的法医,才能准确、客观地通过阅片而诊断出死者组织器官的异常情况,从而明确死因。就像是病人之前的挂号、分科、引导工作,都很简单,而最后的诊断则必须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进行。

有的时候,真相就在这一张张切片中,慢慢呈现。当然,法医组织病理学检验的意义,远远不止分辨伤病关系这么简单。有的时候,法医对于损伤的判断,甚至对于生前伤死后伤的分辨也要依靠法医组织病理学来进行。

【案例】某人在接受警方询问的时候,趁警察不注意,突然从窗户一跃而出,高坠死亡。但因为是在警务工作中突然死亡的案例,所以检察院介入了调查。经过检察院法医检验,认为死者确实符合高坠死亡的特征。家属为了索取赔偿,对这一结论并不满意,所以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了某知名法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法医仅仅通过尸体照片,就判断死者手上的两个黑点是电流斑,从而枉言死者在生前遭受过警方电棍的电击。这一事件曾经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两名民警也冤屈入狱。为了查清真相,相关部门组织法医专家,对死者手上的黑点进行了法医组织病理学检验。通过检验,确定这两处黑点只是生理特征,并没有电流通过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从而用确凿的证据证明了死者生前并没有遭受过刑讯逼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医组织病理学在很多时候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凡事要以科学说话,要以证据说话,信口雌黄只会被别人用证据来猛扇耳光。

◎刑侦实录

——————————————————————

夜幕已经降临,专案组一片死寂,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实验室的检验结果。

终于,实验室的刘柳主任走进了实验室,满脸凝重。

大家都坐直了身子,等待着刘主任发话。

刘主任说:“经过毒化检验,死者赵壮死于毒鼠强中毒。”

实验室里哗的一声开了锅,有的民警猜测是他杀,有的民警猜测是自杀。

王小美说:“我觉得,这起案子很蹊跷,我们的目标锁定谁,谁就出事,这肯定不应该是巧合。”

“你有什么看法吗?”丁局长问。

王小美说:“其实在现场勘查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些问题了。现场出奇的平静。如果说是死者为了给自己送行,准备了酒菜,不应该准备那么多菜,一个人是不可能吃得了的。第二,我注意到现场有一个白酒瓶,里面少了小半瓶酒。但是在之前出来的酒精测试中,赵壮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很少。结合我们尸检时看到的情况,赵壮是个有肝病的人,不宜饮酒。那么这将近半斤酒是谁喝了呢?第三,现场桌上确实只有一套餐具,但是我看了现场的碗橱,居然发现了一个碗、一个酒杯有问题。这个碗明显是用过没有洗的,还有油渍黏附。那个酒杯甚至还可以看到挂壁酒滴干涸以后的痕迹。”

“你是说有人在伪装现场?”黄支队问。

王小美点点头,说:“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有着很强烈的反侦查意识,他可能在和赵壮吃饭的时候投了毒。然后掩盖藏匿了他在现场的所有线索,把现场伪装成一个独自吃饭喝酒自杀的现场。同时,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凡是采用投毒杀人的凶手,通常是对自己的体力不自信,一般都是孩子、妇女或老人。我觉得这可以作为一个犯罪分子的刻画内容。”

“熟人作案?”丁局长说,“那杀人动机可以判断出来吗?”

王小美摇摇头,说:“尸体死亡方式很简单,现场也被打扫过,所以无法进行现场重建,也无法进行犯罪行为分析。究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杀人,不太好判断动机。”

“毒鼠强是禁药,能不能从毒鼠强获取的途径找一找线索?”丁局长问。

“我们这里在十几年前,还是个毒鼠强制造、交易现象严重的地方。”黄支队说,“以前搞过一次统一行动,对毒鼠强进行了全面清缴。所以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但是如果有藏匿在家的毒鼠强的话,因为毒鼠强性质稳定,现在拿出来还是可以害人的。这样,就没办法从获取途径来查了。”

丁局长是3年前从外地调过来的,对于这一情节自然不甚了解。

“那我们手上就没有一点点线索吗?”丁局长说,“没法查?”

话不多的刘柳主任再次开了口:“不,有线索。王小美在现场提取了那个脏碗和酒杯,我们从这里提取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DNA。”

“太好了!”丁局长高兴地说,“有了这个,我们就好甄别犯罪分子了。不过,想用这个来排查嫌疑人却很难,毕竟全市有300万人口,没法查。”

黄支队凝思了一会儿,说:“出租屋附近的位置,是交通比较乱的地方,我记得两个月前交警部门为了治理那一块地方,加装了不少摄像头。不如我们请视频侦查的同事,对那一块的视频进行研判,看看有没有线索。”

丁局长点点头,说:“今晚大家都休息,给视频侦查部门一晚上的时间去分析研判,明天一早我要看结果。”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