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况这边话还没完,众臣们听了却是直点头,纷纷jiāo头接耳的议论了起来,听听,建安县伯多大度啊,再看看那黄老头,就怎么看也怎么不顺眼了起来,建安县伯与之一比,那就是建安县伯在天,曹四mén在地了。你一个年龄快赶上人家建安县伯三倍大的老头子,心xiōng竟然如此,人渣啊,人渣,某等都羞于与尔小人同朝为官了。
阎立德原来是闭着眼准备作壁上观的,在他看来,自己和建安县伯那是再无任何有jiāo集的可能了,而且曹四mén是自家细郎的智囊,他这个当泰山的不可能不知道,甚至他比其他人还清楚,许多事情,都是这个曹四mén出的馊主意。治学之人,都有那么几分的固执,在阎立德的心里,一直都是以为自家细郎本心是好的,就是这个曹四mén教唆坏了的,要没这个曹四mén,自家细郎也断断不会和王家二郎闹到如此不和的地步,自己也不会因此而受了牵连,在这一刻,他开始对别人有了怨念了,可能是受了万海的大大刺jī吧。
本来,阎立德还不想说的,毕竟这个曹四mén再是不堪,那也是自家细郎魏王李泰口中的师傅不是?现在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心里憋着的那团怨念噌的就冒了起来,不可抑制。
“陛下,臣奏请反坐若是著作郎所言是虚,则请反坐,以戒天下”阎立德情商是低了点,但是他的智商可是不低,刚就偷眼见到大唐军神李尚书的嘴角挂着冷笑,又有长孙相公跳出来直言曹四mén所言太过,长孙相公是什么人?《大唐律》可是他编的,天下还有谁能有长孙相公对《大唐律》了解的更透彻的?如果长孙相公自称第二,那是没人敢称第一的,长孙相公这么说,摆明了曹四mén就是无理取闹了。
或许不诏而兵是个罪,但顶多不过是个贬谪的处分,现在长孙相公这么说,那就罪更轻了,或许只需要罚俸了事情,而曹四mén竟然暗指建安县伯有谋逆心。好么,既然如此,那某就给你来个反坐,你说建安县伯谋逆,建安县伯没有,那就是你要承担谋逆的罪名了,正好,给自家细郎身边清了这只讨厌的苍蝇,说不准,建安县伯就不再对自己存了那么高的敌意呢?嗯,一举两得,就这么地,于是,他就请求动用反坐了。
所谓反坐,那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诬告,滥用莫须有的罪名扣到那些身负重任戍守边疆的要员身上,这些人里,或是文或是武,虽然身居高位,但因职责所在,不能来朝,比如说现在的并州总管英国公李世勣(徐世勣,因李世民赞其为“纯臣”而赐姓李,字懋功,亦作茂公。),他是国公,又要呆在并州总管一州军政,也却是最容易被人安上个有不臣之心的莫须有罪名的。反坐的效果就是,如果你告一人某罪,但你拿不出证据或者最后查证其人无罪,那么你这出首之人就要承担你所告的罪名,故在大唐常会有发生某一nv子被判jiān*yin良家nv的罪行的,就是反坐的后果,并不是说这个nv子真的行了那样的事。
李世民正在发愁怎么处理这事,长孙无忌的一句话让他看到了希望,辅机看来是站在王二郎这边的了,那么处罚肯定是不大,好么,既然你曹四mén胆敢跳了出来让朕没了面子,朕也该让你好看。而且,刚刚王二郎所说的三桩案子,矛头直指曹四mén。当然后面不可能没有李泰的影子,但王二郎说的话里已经很明确了,魏王所做之事,他不追究。
王况既然暗中表了态,那么李世民也要表态一下,一个著作郎和一个给大唐带来民富粮丰,其手下又刚刚给大唐夺下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大银矿的县伯相比,就是一只小蚂蚁和一匹千里马相比,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谁轻谁重,都不用想。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我大唐就是觊觎你东瀛的银矿怎么了?我就是要夺下来又怎么了,别说没有当初东瀛人来掳人,派人到大唐来大肆窃取我大唐的各种成果的事实。就是真没有事实,朕要知道有这么个大银矿,也是要找个“事实”来的。发兵东瀛为大唐子民报仇,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若不如此,大唐人到了外面,还不是要饱受了欺负了?当年汉帝敢为了几匹汗血马出兵大宛,朕就不能为了一个银矿出兵东瀛了?黄大那哪是不诏而兵,他那绝对的是深合朕意,深懂朕为了大唐呕心沥血的心啊,这样的一员虎将,如何舍得处罚?
“曹四mén,阎卿奏请反坐,尔可有异议?”反坐不是轻易就能动用的,通常情况下,只有双方的矛盾jī化到再也没有缓和的地步,才会采用,不管怎么斗,必须有一方倒下,另一方才能消了气去,这就是反坐的妙处。现在既然是阎立德这个本应是曹老头同一阵营的人跳出来说要反坐,说明就连魏王一系的人也看不下眼了,很好么。
第三九0章 三叠
∷:∷
第三九0章三叠
王况话说一半就停了下来,实在是他的话还没说完,朝堂上就已经luàn作了一团,而他品级还不够资格坐得离李世民足够近,中间隔了好长一大溜的大佬及那些还不够格成为大佬但品级比自己要高的官员呢,比如说蒲熙亮就是比王况高那么一点,有那么多人挡在前面七嘴八舌的,王况可不愿意费那个劲去扯着嗓子喊,一个是làng费体力,另一个大声说话是对领导的不敬。书mí群2
倒是没想到,他这一停,正在组织着下面该怎么说,才能既给李胖子一个教训,又不打击了他编写《括地志》的积极xìng的时候,本该是李胖子阵营,不管怎么着按情理来说也应该是保持沉默的阎老头却跳了出来,旗帜鲜明的站在了他这一边。
这让王况很是有点诧异了,让他对阎老头的为人有了新的认识,看来,画如其人,这话说得不是没道理啊,阎老头如果不是有阎立本这尊画坛大神的兄弟遮挡了他的光芒的话,这时候他的名声恐怕是更为响亮得多,而阎老头在历史上并无恶评,至少王况没见到过,说明什么,说明这老头是个学术型的人才,只认个理字。
连坐,这倒有点意思了,既然阎老头跳了出来,那么说明哪怕将这个曹四mén拍得稀烂了,事情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无论李胖子再怎么不得百官的喜,但他在这朝堂上肯定是不会只有曹四mén这一只tuǐ的,最起码,三五只总该是有,这世上,每个人处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对同一件事情就会有不同的判断,真正的英雄所见略同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能说是在大致方向上是相同,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所以,有人会主动的投怀送抱投入李胖子的阵营并不希奇,李胖子也不会笨到将主动投靠的人给拒之mén外了。曹四mén跳出来后,阎老头也跳出来反拍他一把,却没见李胖子阵营的还有人出来说话,可见,曹老头当是已经在李胖子那失去了威信了,也失去了原本的地位。也是啊,自己三番五次的让他针对自己的计划流产了,换谁也不甘呢?李胖子对他的信任肯定要大打折扣,曹老头对自己也就更加的恨之入骨,这也恰好能解释一个智囊,为什么会在今天作出这么不智的举动来,那是脑mén被冲晕了哦。
王况所料这次倒是没差,曹四mén今天确实就是利令智昏了,尤其是石像事件,人跑了,又没研究个结果出来,李胖子对他已经很是不满了,然后呢,白眉和尚又在池州现了下身接着就不知所踪,曹老头派去池州的人也是无功而返,就更让李胖子失望。曹老头不怨恨王况怨恨谁?
但凡人一不如意,潜意识里总是会把责任从自己身上推个干干净净的,这一点王况身有体会,后世多年的不如意,他原来也是怨天尤人,后来发现还是自己xìng格的问题,是自己从小独立惯了,自己做自己的主惯了,所以受不得约束,尤其是不如自己的人爬到他头上更让他难过和压抑,所以在职场上是屡战屡败,而这个xìng格已经是骨子里深刻了的,即便他后来再是注意,但只要导火索一出现,火yào桶还是马上就能点燃。
就看王况现在,还是不喜欢受到约束,就是怕约束所以才不喜欢呆长安,而愿意躲在建安当土皇帝就知道,哪怕是又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还无法完全的改了。也幸亏王况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