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食王传 > 第137部分

第137部分(2 / 2)

而几名副主事,就由其他几个客栈的东家来任,这主事和副主事不能落到旁人手中,要是这两个职位全被建州之外的人拿去了,搞个不好,以后就会把赛会给挪到其他地方去,这是在坐的人几乎都不想看到的,当然姜洪除外,不过他现在也没多想,姜家能走到今天,他也已经很是满足了。

评考则很简单了,除了今年的那几个评考成员外,以后每次的厨艺大比前三名都将自动担任评考,当然他们也得放弃参赛的资格,要是还想参赛,那就放弃评考资格,二者只能选一个。

当然做为主事和副主事,只能是筹划,不能干预到评的评选活动中去,这也是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孙铭前自然是同意的,不然的话,富来客栈可就要避嫌不能再参加大比了。

想到今后真的有事可做了,而且还是大事,孙铭前一时间是意气风发,连灌了好几瓯酒下去,要不是王况拦着,恐怕就要醉倒当场。

原本在王况想来很是艰难的全国大赛就这么在建安官员以及程处默和自己等人几个的笑谈中就定了下来,由不得他的心放得更野了些,要是等到万邦厨师来朝,那场面应该是有多壮观就多壮观,恐怕在赛会的时候,其繁华程度和长安也是相差无几了。

席间那些官员也提到了,大家不妨回去寻寻看,有哪个亲友或者同年同窗族中有开酒楼客栈或食肆的,都写信去相约,哪怕是开个小吃铺的也可以来,若是路费也出不起的,没关系,尽管来就是,建安这边负责你赛会期间的食宿和回程盘缠。

既然要掏钱,依了王况一视同仁的xìng子,干脆的,就定为了每个参赛的酒楼食肆客栈,不论大小,建安一律按每家三个名额来提供食宿和盘缠,多的你自己掏。

小食铺肯定派不了那么多人来,三个就顶了天的,能派得起多人的,大多都是有点财力的,这点钱,还是没问题的,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小mén小户人家来不起的问题,也不会落得个有失偏颇的话头给人抓了攻许的把柄。

当然,只限于这第一次,以后想再来,那就得自己掏腰包了,不光要管自己的食宿盘缠,要参加大比,你还得jiāo报名费,不然的话,这厨艺大比的奖金和一应运作费用,总不能全由建安这些东家出罢。

厨艺大比现在最要紧的是造声势,先不管来人厨艺如何,第一次大比都招了来,凑够人数,把声势给造出去了,随着大比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还愁没人来?

这样,也限制了以后人多鱼龙hún杂的情形出现。若是手艺好的,你在当地肯定是有了一定的名声,开的食肆肯定客人不少,收入应该还是可以的,负担这点费用应该没问题。'本章由为您提供'若是厨艺不佳的,开的食肆鲜少人光顾,恐怕就有问题了,这样的人,就得设个mén槛,以后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来参加的。

当然,也不排除有那么些人,身怀绝技,但又是穷困潦倒的,所谓说百巧千穷,说的就是这类人,但王况不是圣人,他没法顾及到所有人,为公平竞争只能这么来。

不过,若是真被王况发现有这样的人,王况并不排斥暗中资助一二,这样的人才,埋没太可惜了,至少,也可以让他到富来各处的分号里去显显身手。

天下没人是傻子,厨艺大比既然会是三年举办一次,以后参加的人恐怕会是越来越多,这第一次就能有三个名额的资助,等于是建安出钱请他们去游玩了一番,所以,王况料想明年来的人应该是不少的。

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整个建安的客栈只有那么几家,到时候安排住宿可是个麻烦了,黄良和林明及那些个官员也想到了这点,就有人提了出来。

“这有何难?各家各户总是会有空着的屋子罢?就让那些人家将屋子收拾出来,单独设立个mén户出入,这第一年么,自然是由评考局出钱支付,第二年后,那就由参赛的人自己掏钱了。”王况脸皮很厚的就将后世的家庭旅馆给搬了来用。

这样做好处不少,平时客人不多,建安不需要那么多的客栈,就现在的客栈,客人都没住满呢,你还开?那就是赔钱的买卖。而等到以后来往的客商逐渐多起来,自然客栈也就会慢慢的开多了。

但是厨艺大比是三年才一次,道内的大比也才两年一次,这都是比季节xìng还季节xìng的人流,总是不能让客栈开着就为这一bō吧,所以家庭旅馆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么一来,既给了建安人创收的机会,也会在日后的经营中逐渐产生竞争。

只要有人在第一次尝到了甜头,那么第二次,他就会想着办法的多让人上mén来住宿,既然要招来更多可客人,那就得先在硬件上下工夫,有一家改善的,其他家也会跟着改善。等到硬件都上去了,提升空间不是很大了的时候,就会想办法从软件上下工夫。

如是一来,以后,恐怕是建安沿街的房子都会越盖越漂亮,也会越盖越高,毕竟城里的土地是有限的,以现在的建筑技术,木结构的房子盖四五层没问题,家家的地都很大,多盖两层上去,一家起码能多出七八间房,那就能解决了这种季节xìng的客流安排问题。

当然,建安城扩大也是必须要抬上议事日程的,只是这扩城一事,不是黄良和林明可以做主的,一个地方的城墙有多宽,有多高,方圆多少,都和军事密切相关,朝中都有备案的,就是为的万一发生战事,好能迅速的根据这些资料来安排派多少援兵,如何派的问题。

战时,一丈长的城墙上安排多少兵是最合适的,这都有规矩,你要兵少了,防不住,要是兵多了拥挤,施展不开手脚也是麻烦,所以,任何一地,想要扩大范围改城墙,必须要上报朝廷。不然的话,你一座城,本来守城墙的只要一万兵,结果你不声不响的扩了一倍的周长,那就需要两万兵,等开战了,朝中不知道,只给你派了一万的兵,那守起来就困难得多了。

但是修城墙却是没关系,城墙日久总是要修的,难道还要等到朝庭批文下来,只要你修的时候不超出规矩就行了,没人管你。

只是历来,随便哪个城市,极少有扩大规模的,即便是扩大,也是在朝庭限定的范围内扩,从来没有过哪个城市是一下扩一半以上的,除了那些因为军事需要而设立的新城之外。

现在,建安就要打破这个记录了。

可以想见,如果按照王况设定的道路走下去,十年之内,建安人口恐怕暴涨不止一倍,这其中大部分都将是外地迁来的,包括建安本地的乡下,会有许多人来建安淘金。城外固然是可以住人,也可以经商,但在寻常百姓心中,没有城墙的守护,并不会觉得安全。

所以,要让人安安心心的在建安落地生根,那就得提供安全的守护,让他们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因此,将城区面积扩大是势在必行的。

不过这个工程恐怕就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完的,但提前做,总比将来人口拥挤了再来好,事实上,完全可以分几步走。

城西就是建溪,从城mén口到建溪还有一里之遥,如果直接把建溪当做护城河来用的话,就可以把城墙直接建到溪边,仅这一项,就可以把建安扩大一倍,而且有建溪作为屏障,那么靠溪的一面城墙可以最后再建,建溪虽说名为溪,但宽就有十几丈,最浅处也有一丈来深,绝对是个天然的屏障,只要将那座石桥拓宽了,桥头设个城mén也就行了。

如此一来,浩大的工程也只是建两段长一里的城墙而已,这个只要运作一下,借着建安升格的机会,找朝廷拨点款项下来,再让商户们筹点,州里出点,县上出点,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一般要让朝廷批准扩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一扩建就是要?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