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食王传 > 第121部分

第121部分(1 / 2)

>    好在,自己对当皇帝没什么兴趣,所以,这点倒是不用去考虑。

那个璃匠徒弟,在路上王况才知道他的名字,很少见的一个姓,阚,家里行七,不过前面几个兄弟都不在了,因此有人叫他阚七,也有叫他阚大的,王况还是习惯叫他阚七,因此阚七很是尊敬王况。

阚七正指挥着工匠在忙着,璃窑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就等到窑干了之后就可以挑个黄道吉日试火,试火成功就可以正式开窑了,这时候还有些细微的收尾工作要做而已。见到王况前来,阚七停下了手里的活,向王况问好。

王况其实也就是来看看,因为他必须要赶在第一拨回长安的羽林军士之前把璃瓶烧出来,好装上桂huā金桔给长孙皇后送去,不光是长孙皇后那要送,老魔王,老黑碳,臭老酸这些朝中大佬都是要送的,王况需要靠这一bō的送礼来打开高端市场。

现在见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就放心了许多。又给那些匠人们许了若是第一窑能烧出来,到时候给大家奖励,引起一番欢呼声,一下干劲冲天起来。

回到家里,却见黄大沉着一张脸迎了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那对路上收留的假乞丐父子,又找上了mén来。本来这对假乞丐在进入建安后,就告辞了离开了队伍,王况还以为他们只是随自己来建安,好在路上下手偷些什么东西的呢,见戒备森严下不了手,就要回去了,没想到他们还在建安。

这段时间王况忙得都没时间去顾到这里,有时候家里呆的时间也不长,家中事务内有嫂嫂在管着,外有黄大,他自是不用cào心。黄大本来就对这对假乞丐没什么好脸sè,一路上对他们都是冷着一张脸,要不是王况说的要看他们搞出什么huā样来,也许半路上他就把他们了结了。

“呵呵,大郎你换个眼光去看问题就是了,有什么能比在眼皮子底下更清楚的呢?”王况笑了笑,进mén去了。

那对假乞丐正站在厅mén口侯着,一见到王况就不停的作揖,说的无非就是这段时间寻访遍了整个建安,却怎么也找不到家人,想来是听岔了,眼下无路可去,求宣德郎收留等等这些王况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的话。

王况既然已经准备把他们放到眼皮子底下监视起来,自然就不会再放他们走,想来想去,就把黄大叫了过来,把这对假乞丐安排到番薯地去忙了,这时候正好冬闲,地需要翻一翻,正缺人手。

这对假乞丐也知道,自己刚进来,是不可能接触到王况的核心的,也不心急,就千恩万谢的跟黄大去了,黄大去是要暗中jiāo代下孙家的几个老爷子,有事没事的时候,多注意盯着这俩家伙。孙家庄的几个老爷子活了一大把年纪,除了身份尊贵的外,什么人没见过,这俩家伙在几个老头有心防范下,一举一动都别想瞒着什么人。

第一九0章流水大席和大功劳

第一九0章流水大席和大功劳

贞观六年的一整个冬天里,建安和唐兴这两县就几乎没有闲着的人,这就和周边的州县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其他州县的人,此时除了商家还在忙碌外,其余人家基本都是或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盆一边烤着火一边说着家长里短,或是日头出来的时候,裹了厚厚的袍子窝成一团坐在日头下懒洋洋的晒着;再或者就是走亲访友去了。e^看已经打过好多遍霜了,地里的活该忙的早已经忙完,就等着过完年开chūn后才会再开始忙碌起来。

已经到了腊月,那些在修路工地上忙碌着的人根本不愁年货的事,小东家早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和慎家,孙家一起派了人去采买了,每个修路的人都有份,一人两斤豚ròu,一斤糯米,一斤白面,二两糖,五尺布。这些都不算在工钱里的,据说是小东家和孙家自掏腰包,后来慎家也参与了进来,开始就只着三家,但等到其他商家听说了后,有能力的也都各出了点。

至于说jī鸭鹅类的,家家哪个不养上个几只?鱼?去建溪里捉就是了。有了这些,基本上年货就算是备齐了,所以这些民工也不急着回去,都想趁着这年关到了,路上行人少了的时候抓紧多修一点。

腊月二十二这天,富来客栈mén口的招贴栏上贴出了一张大红布告来,说是富来客栈联合了城内的几家客栈酒楼,准备在腊月二十四小年这天,在城里的街道上大办流水席。

当然这流水席并不是大家以往的那种,而是由这几家挑头,将其店里的各式菜肴都做上一份,摆了出来,然后各家各户,若是有拿得出手的菜肴,也可以做了摆出来,供全城的人随意食用。

而且,据说,几家酒楼客栈的掌厨的,都会给除了这些酒楼客栈做的之外的菜肴评判,按类评选,分为糕点,小食,菜肴三种,选出几样做得好的,头名能得到一贯钱的奖励,第二第三名一直到第十名也都有从几吊到一吊钱不等的奖励。

为了公平起见,还特别规定了但凡是有亲友在这些客栈里做厨师的人家,都不参与这次评选。因此大家寻思下心思就活络开了,一贯钱啊,很yòu人呢。

而且,若是能被评上头名,那岂不是说,咱也能开个酒楼食肆了?赚大钱不敢说,但hún个饱总归是没问题的罢?再说了,富来客栈里的菜式,只要huā些钱,都可以去学,在建安咱争不过富来客栈,但是若到了外县,那还不是赚钱如流水?

这个点子自然是王况把整个建安城里的酒楼客栈东家都召集到一起商议出来的,说是商议,其实从头到尾几乎都是王况在安排,以前王况还只是富来客栈小东家的时候,说话就已经有点分量了,现在又有个宣德郎的官身在,当然是他怎么说,那些东家就怎么做就是,反正他们就抱着一个想法:跟着小东家走没错。

王况的想法其实就是搞个烹饪大赛,但因为目前他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建安,周边县虽然也是基本会跟着他走,但王况并没有很大的把握,要说办这样的大赛,放长安自是最合适不过,但是长安鱼龙hún杂,在自己没有得到朝中大佬们支持之前,王况不打算在那里办。

举办赛事是不可能一下就办得很大的,后世许多的赛事,都是从小规模开始,就说举世闻名的环法自行车大赛吧,开始也就是寥寥几个人参加,影响力很小,但坚持长年办下来,就成了全世界顶级的自行车大赛了。

从小办起,稳扎稳打,一步步的mō索着组织和管理经验,这对赛事的主办者来说是个很稳当的成长过程,总不能事事都要王况来,什么都要他来定,王况很懒,他才懒得多费这心思。书mí群2就让他们自己去mō索好了,自己只管出点子,简单的说,自己就是大脑,他们就是手脚眼鼻耳,还是需要通过锻炼来协调的。

这第一步就是把这个流水席在一两年内搞成定式,每年定期举办那么两三次,只要固定了下来,然后如果周边的县也跟着起来了,那就可以把各县的头几名单独组织起来举办个更高一级别的赛事,再等到各州都起来了,就可以举办个各道内的赛事,如此慢慢发展,到了最后,时机成熟,就可以搞全国xìng的赛事了。

等到形成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分成专业和业余两种,各酒搂客栈食肆作为专业人员参加,平常人家的就做业余人员参加,这也是给饮食业一个发掘民间烹饪高手的机会。

因为有奖励的驱使,又有一天多的充足时间准备,所以几乎各家各户都行动了起来,不就是一道菜么,虽然是要费点钱去做,让人白吃了去,可自己不也可以去白吃别人做的么?说不定还能趁这机会学两手呢。

而那些对自己烹饪有点信心的就更是盘算开了,嗯,三种奖励,得,某就各做几样来,摆上满满的一桌来,这满天的撒下网去,说不准还能为自己网到一个奖项呢,即便是最后一名的一吊钱,那也是足够回本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