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啊?竟然能烤鸡蛋。”一个学子嘴里含着鸡蛋,一边往外哈着热气,一边口齿不清的说。
“别说,这烤的鸡蛋还真比煮的好吃多了,往后我们带鸡蛋来就都这么烤好了。”
“哎,我可听慎家的小郎说了,说是昨天建安来了一队人,是去长安的,里面有个他们慎家的贵客,据说做吃食没的说。你们说会不会是他啊?”
“没准,我也听前几天建安来的表哥说过几次,说是他们那有个富来客栈的小东家,做吃食一流,据说这次去长安是皇帝召见。瞧他面生得紧,这唐兴城里常来越王山的人我们大多认识,或许就是他也不定。”
也就打这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从唐兴出门的学子慢慢的都学会了烤鸡蛋,有的出门游学还会带着几个生鸡蛋,生鸡蛋虽然容易破,但胜在保存期长,冬天放上十天半个月都没问题,就是夏天,放上十天也不轻易坏,不像煮熟的,三五天就坏了。
当晚,王况做了几个俯卧撑,又做了会单腿蹲,洗刷完毕后正要睡下,窗外传来几下叩击声,王况吃了一惊,这夜静人深的,而且还是在县衙内,外面又有羽林军,可以说戒备也算比较严实了,怎么还有人半夜叩窗?
想了想,来人应该不是存了坏心,否则就不会叩窗提醒他了,不过为了谨慎,他还是将身子藏在窗边的一根柱子后,问了声:“谁?”
“恩人,是某黄大。”来人压低了声音,但王况还是听出了黄大的声音。
王况把窗打开,黄大一跃就跳了进来,手里提着个包裹,伴随着一股子的血腥味。王况点灯再细看黄大,却见他满身是血迹,尤其是胸前一大滩的血迹更是吓人,都已经干了,结在衣服上。
“怎么了这是?”王况大惊。
“恩人莫担心,某并未伤着,这身上的血是他的。”黄大把手中的包裹放到桌上打开,赫然是一个面目狰狞的人头,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似有不甘。
第七十六章 和敌人不谈光明正大
“这是谁?”王况看到人头,吓了一跳。连忙跳开:“拿走拿走。”这个黄大,几个月没露面,竟然干出了杀人的事来,若要是被杀的是穷凶极恶之徒还好,若要是无冤无仇,这事情就大条了。
见黄大有些体力不支的样子,等黄大把人头又包好放到一角落里,王况才让他坐下说话,又从包裹里拿出干粮卤味和一馕酒给他,幸好王况后世有低血糖的毛病,养成了随身带着吃的习惯,否则这大半夜的要去叫高三拿吃的,就要惊动不少人,李业嗣可是就住同个院里。
黄大坐下就狼吞虎咽起来,看样子是饿了一天了。
“说吧,怎么回事?”见黄大缓了点,王况问到。
原来黄大自从那次揭了王况的招贴后,又随着商队北上了。在栖霞岭上又遇到了劫道的,这栖霞岭正处于闽浙赣交界处,山高路险,属于三不管地带,平属常有盗匪出没。这次黄大就没那么幸运,没能逃脱,被抓了起来,本来也是要被砍了的。黄大见势不好,就编了通谎话,说是要投靠盗匪。贼首因抓黄大很是费了些工夫,见识了黄大的腿力的,觉得留下有用,就留了黄大没杀。
这股盗匪平属狡猾,每次总远远的派出斥候打探消息,但凡有官兵前来便远远遁走,而大商队他们也不动,就专门动小商队,而且向来不留活口,因此这两年总是有商队失踪,却不知道是谁干的,而失踪的又是小商队,所以也没怎么引起官府注意,都以为是流贼干的。
在栖霞岭上呆了几个月,有几次黄大都有机会逃走,但是他总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提王况的名字,因担心这伙人对恩人不利,就忍下没走,并细细打探。
直到最近,黄大才打听到原来这伙盗贼竟和扬州邓家有勾连,邓森便是他们的首领,自大业年间就在南海一带活动,但随着唐代隋后,朝廷加大了围剿力度,他们在南海被官兵剿得无处可去,几年前就辗转到了栖霞岭这三不管地带隐匿了起来,而邓森则冒了南海富商住在扬州,并勾连上了扬州参军事骆武。
他们这伙强盗盘距在栖霞岭,而邓森则在扬州提前用快马把商队的消息送到栖霞岭,而骆武则将军营里的刀枪提前报废提供给他们使用。
邓家要去掳王况的事,黄大是知道的,而且后来邓森家和骆武被诛他也知道,但这次在山上却是见到了一年青人,山上的强盗都叫他小当家,打听下才知道是邓森的大儿子叫邓正,因为邓森出事的时候他正好送给养来山上并准备押运劫得的钱财回扬州,所以被逃过了。而也正是这邓家大郎,也打听到了王况明天就要翻越栖霞岭,决定在险要之地设下埋伏,要拿王况的人头祭坟。
黄大打听到这消息,吃惊不小,就想着要赶快来给王况报个信,可巧不巧,就在他准备逃下山来时,被邓正叫去陪着查看设伏之地,黄大便趁其不备,从他脑后给了他一下,又怕杀错人,就割了人头,准备带回建安让邓三和邓小三认认。这一路从栖霞岭下来,又要躲避巡逻的土匪,一直到下午才下得山来,从栖霞岭到唐兴也有六十多里路,他又怕山上人发现派人追来,就专挑隐密路走,没吃上一口,等到唐兴城已经夜了,本想继续赶路去建安,却听到路人说王况等人已经在唐兴了,便打听好了王况住处,等夜深了才翻墙进来,也幸好王况从来没有早睡的习惯,所以黄大摸到院里,见这间屋里有动静,就叩了下窗,被他误打误撞下叩对了,这要是叩到李业嗣的窗,说不得都不容他分辨立马拿下。
知道事情的原委,王况想了想,决定还是要通知李业嗣,栖霞岭确实有一处险要之地,王况后世去东北上学每次都要坐汽车过栖霞岭,在栖霞岭半坡上有个缓地,而缓地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那里还有眼泉水,一般过山的人都会在那眼泉那歇脚喝水,如果一千年对地貌改变不大的话,那他们应该就是会在那设伏,而且听黄大说的,山上还有二当家和三当家,底下还有百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