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世纪烟云 > 第17部分

第17部分(2 / 2)

“真巧啊,你怎么也在这里!”他同时也发现了她。

他们快活地双手紧握,两对眼睛互相凝望。预想不到的见面,使他们都欢喜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卢丽珍感到脸热乎乎的,心都差不多要跳出来了。

“怎么不写信告诉我呢?”她看到了他胸前别着的劳模会议证。

“事情仓促,而且会议的时间短。”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要不是我刚好出来大书店买书碰见你,你回去了我都不知道呢!”卢丽珍说。

“这就叫做‘有缘千里来相会哩’!”易志良高兴地道。

“我的学校就在前面一个站。”她说。

“我刚好到师范学院去探望姑母后出来乘车。”他告诉她。

原来,这里是省城的一个文化区,有几所大中专学校都在这里。街道繁华热闹而又相对的安静。易志良的大姑母在师范学院工作,卢丽珍就在附近的学校读书。他们的相遇是天假人愿,这是两人似乎都心里想着,可是两人心里都没有想到的事。

“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她问。

“今天是会议最后一天了。明天一早就要回去。”他说。

“我们到附近的东湖公园去走一走好吗?”她提议道。

东湖公园离车站不远。冬暖的夜晚,天气清爽。公园里,绿树下有对对情侣相依相拥,也有双双的恋人慢步徐徐。九曲桥上灯光闪烁,倒映在湖水里摇摇曳曳,使人感到湖水里似乎有另外一个仙境。湖边唱粤曲的歌声阵阵,游人如织。

他们坐在柳树下面的一张情侣石凳上。两人在茫茫人海中不期然的相遇,使得他们都感到冥冥之中好象受到了什么力量的驱使,除了高兴,还有激动,更感到亲切。问工作啦,问学习啦,问身体啦,还有问亲人啦,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令易志良非常高兴的是卢丽珍最近在学校开始领助学金,可以基本解决每个月的伙食费了。卢丽珍考上卫生学校后,他曾把两个月的工资寄给她,帮助她解决入学后的一些生活费用。

“你工资不多,以后就不要给我寄钱了。”她低着头说。

“不要紧,你有点儿钱就买点书和用的东西,把生活和学习安排好一点儿吧。”他关心地说道。

“为什么你对我那么好呢?”她忍不住问。少女的心,有许多美妙也有许多疑问,这是她早就想要问他的话了。

“其实我也跟你一样,我想读书还读不了啊!”他问非所答地说。

于是,他把他的身世,他的遭遇,他的少年的苦难和母亲的不幸全都告诉她知道。

卢丽珍听了,心里涌起了一股热流。想不到他竟与自己是同一个阶层出身的人。他爱他的母亲,他忍受着心灵巨大的痛苦,顺应着时代的脚步,去探索人生道路。眼前的他,是个一貌堂堂的青年。他为人善良而有志气,做事认真而有作为。她原以为他是个工农家庭出身的青年干部,他对她的关心只是一种同情,并且,她曾经对这种同情产生过怀疑。没想到他在人生的道路上竟经受过了如此巨大的劫难。也许是同病相怜,他的说话像一丝甘泉,滋润着她早旱的心田,使她感到亲切,受到鼓舞,也感到了活力。从她懂事开始,她就看到冷酷,遇到欺视和无情。能遇到这样的男人,正是她这一生的缘分,她不由得把身体靠近他,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我虽然入了团,又入了党,当了干部,我憧憬美好的未来。可是,现实中我却有许多问题弄不清楚。我是在石缝中求生存的人,也许有一天我还是要当农民的。”他最后说出了心里的话。

“不,你一定有光辉的前程!”她坚信地说。

夜深了。月亮开始偏西,公园里游人渐渐少了。空气变得清冷起来,易志良感到了一些寒意。他看看卢丽珍,上身只穿着一件深红色的卫生衣,一条长长的辫子垂落在蜂腰上,显得十分健美和苗条。白皙秀丽的脸蛋在灯光和红衫相映衬下如芙蓉出水般的晶亮。他担心她会受冻,便站起身来,把身上穿着的棉衣脱下来加在她的身上。

“我们回去吧!”他说。

她顺势紧紧地拥抱着他,他情不自禁的在她的脸颊上轻轻的吻了一下。两个人的心都猛烈的跳动起来。

月亮悄悄的躲进了云层。

开会回来,山区劳模罗金生的话不幸言中了。还不到春节,各处的食堂粮食告紧,吃饭改为吃粥,并且,每人每餐只能分到两碗。开始,这粥还象稀饭的样子,吃的时候还用得上筷子;不久,粥越来越稀,一张口一仰头就喝了下去,男女老少个个叫肚饿。公共食堂没有菜,菜芽子一出来就被人拔来吃了;又没有油。于是,不到一个月,大家肠子干了,肚皮瘪了,挖芭蕉根的,挖野菜的,摘树叶的,人们就象野猴一样,睁着饥饿的眼睛,到处觅吃;再过两个月后,水里和地里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搜来吃的了,面肿的,肚胀的,脚浮的,就象瘟疫一样到处蔓延开来。

由于卢屋生产队有卫星田,报的产量特别高,所以上交的余粮就特别多。几乎上交余粮后便没有社员的口粮了。原来,下级要对上级负责,要承认高产,就必须能交出余粮。新年前,由县到公社都专门开了反瞒产会议,元旦一过,各大队都陆续把余粮交清了,交不清的轻则被斗争,重则被免职。卢伟导庆幸自己当时听了易志良的话,迅速把粮食集中到大队来,全大队的粮食统一集中保管,否则,卢屋生产队的农民早就没有吃的了。从劳模会开会回来之后,易志良和卢伟导的工作都有变动。易志良官升一级,调到另一个公社去任社长去了;卢伟导从大队长变为大队书记,虽然还是做的“戴笠麻”的官,但说话管用了,责任也就大了许多。不过,他觉得自易志良调走之后,公社里便少了一个知己,有些事情做起来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一天,公社召开工作情况研究会议,各大队支部书记参加。会上研究了两个问题。一是要巩固食堂,要保证每人每天最少有半斤食粮,不够半斤的要上报公社。同时,食堂菜地可以分一点给小组种瓜菜。种瓜菜时间短,收成快,粮食不够可用瓜菜代替。二是要发给农民工分钱。自公社化后,吃饭不要钱,劳动只有记工分,没有报酬,农民连买煤油的钱都没有,很多意见。

“抽烟的没有烟丝钱,私人又没有地方种烟,许多人开始抽树叶了。”有人说。

“农民拉屎无草纸扪,都用禾杆揩屁股啦,开会一屋子臭屎味!”有人说。

“做的工分没有钱,做不做一个样,以后就无人出工了!”有人担心。

“现在出田的不出力,磨洋工,修水利的工分又多,生产队的工分都是虚的。”有人道。

“我曾经计算过,我们大队如果把卖余粮的钱分给农民,每干一天活争十工分还买不到两分钱一盒火柴哩!”有人道。

“吃饭不要钱,粮食无代价,除了一点余粮款,大队哪来钱发给农民呢?”有人问。

“不是说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么,我看公社要拿出点儿钱来给农民发工分款才行。公社有商业,有工副业。”有人建议。

“现在可不是大炼钢铁的时候啦!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大队当的家。”有人提醒道。

讨论没有结果,最后要求各个大队回?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