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东桥都有一个东字;金风有一个风字,大家都取一个,简称就是东风。同时,我们三个村都在石陂区的东面。毛主席说,‘东风压倒西风’,我们就取个吉利,叫‘东风高级社’,意思是永远胜利,永远富强。你们说,好不好?”易志良笑容满面地问道。
“好啊!”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
“今后大家就是一家人,土地分配、劳力安排、种作划分、收成结算,一家人统筹兼顾,共同富裕!”易志良声调激昂地说。最近以来,在张滔的影响下,他认真地加强了学习。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篇讲话中,毛主席对北京郊区白盆窑农业社由互助组直接升入高级社的做法和对慈奚县歧山乡办大社的做法作了充分的肯定,使他受到了启迪。目前,从报纸上看,一村一社的规模已落后形势,一乡一社甚至几乡一社是当前工作的热点,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兴水利和平整土地,就是这种形势发展的催化剂。他认为,区党委的部署是积极的和及时的。他预感到,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就要到来了。“我建议,从明天起,我们成立平整土地青年突击队。根据县水利局绘制的图纸,突击队员再具体测量定位,插好标签,然后分到各个社组去负责领导施工。各小社做好劳力安排,三天后开工。”
说干就干,东风农业高级合作社得到区党委的批准,正式挂牌,石陂区的第一个一乡一社的大社就产生了。青年干部易志良任社长。原河东、东桥、金风三个合作社复名为东一、东二、东三村。村长仍由原来村社的社长担任。由于一乡一社,统筹兼顾,土地的划分和劳力的安排都没有矛盾。人们都被不久未来的美好理想鼓舞着,各样工作都顺利地开展着。
东风农业社平整土地突击队由各村派出能写会算的青年参加,选一个队长。这个队长叫卢丽珍,初中毕业,容貌端庄,仪容闲雅。一双俊眼水汪汪的活泼非常。她跟在易志良的后面,与几个青年男女一起扛着标杆,拿着小旗,在田里来回忙碌着。易志良每定一个点,她就插一支标杆,然后,按照大路小路或沟渠的要求量出宽度,插上第二条标杆。当纵横几条干线的一些端点定下来后,突击队员便分组开始工作。有几个青年在她的指挥下插小旗。只见她一边眯着一只眼睛朝标杆的另一端望,一边打着偏左偏右的手势,声音清亮,指示明确,俨然像是一个有专业训练过的测量员的样子。易志良站在一边记录着数字,见她穿着一件红底黑花的夹袄,深蓝密纱的裤子,系着一条白色的围巾,身材匀称,肤色洁白,蛋脸桃红。在春风吹拂下,乌黑的女学生装式的短发轻轻飘动,显得甚是美丽而袅娜。
三天的工夫,施工的标志便全部插好了。卢丽珍还帮他计算了一些土石方。那里要搭桥,那里要下涵,也写得清清楚楚。这天,当易志良看到她写的一些数据时,抑不住心里的赞叹道:
“丽珍,你非常聪明能干,为什么不再读书呢?”
“家里没钱!”她说。
“你爸爸做什么的?”他关切地问。
“爸爸过世了。”卢丽珍的眼眶立刻红了起来。
原来,这卢丽珍是开明地主卢济平的孙女。卢济平是老中医,解放前在城里开普济堂药材铺,为人极是善良。卢丽珍的爸爸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读大学土木工程的,一直在外省的一个铁路局工作。土改后,因父亲病故回来奔丧,便改在一所中学教书。但由于加入过国民党,不久便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份子,被管制劳动。一年前在山里劳动时,挑着担子一个趔趄坠下崖去跌死了。
易志良听到了她的叙述后,不觉心里如坠落了一块铅。没想到眼前这个如花似玉的少女的身世竟是如此悲惨。她刚踏上懂事的年龄,家庭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命运处在灾难的浩劫中。
“你测量得很像个模样,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吗?”他把话题叉开去。
“我经常看到父亲怎样工作,便也知道一些东西。”她低着头,还在想着父亲。
“你念完初中了吗?”他问。
“一年前,我考上了徐昌高中,可是没有读。”她说。
“你应该考取中专。读中专不用交学费。”
“可是,家里就只母亲一人劳动,如果我读书的话,个人的生活费都成问题。”她声音有点儿哽咽,眼泪跟着簌簌的流了下来。
也许是同病相怜,易志良的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觉得她就像他的妹妹,她跟他有相同的遭遇。这个聪明漂亮的姑娘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迎接她的应该是晶莹的雨露和明媚的阳光,而不应该是暴雨狂风。他一下子就产生了一个念头,他觉得应该帮助她。
不久,他有机会见到了她的妈妈。这是一个面目清扬,丰神整洁的中年妇女。岁月的坎坷虽然使她的眉鬓之间有了一些皱纹,可是她仍然十分清丽。她是湖南人,过去一直跟着丈夫在外,从来不事劳作,回来之后经历了许多变化,犹如脱胎换骨,身心都十分破碎。当她听到易志良要帮助女儿读书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看到了这个青年的诚实和热情,看到了女儿的希望,感受到了这人世间的真正的友情和温暖。
一年以后,卢丽珍在易志良的资助下,果然考读了一所医士学校。三年毕业后她当了医生。后来易志良挨批落魄,卢丽珍毅然相爱,成了患难夫妻。这是后话。
当施工标志插好后,各生产组社员便按照分工路段包干完成任务,并开展劳动竞赛。三个月的工作两个月就完成了。东风高级合作社十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个三纵十横二十沟(渠)的崭新面貌。易志良开展工作的经验被他总结为三句话:一是思想领先,二是大社保证,三是青年带头。他的工作经验在全区干部会议上作了介召。
张滔在会议上对全区干部作了实现农田水利化和把小社并大社的总动员。他说:
“《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农业正在迅速地实现农田水利化,并将在几年内实现耕作机械化。在这样情况下,农业生产合作社如果规模过小,在农业的组织和发展方向上势将发生许多不便。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同志们,我们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我们不能学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走路,必须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要紧跟形势。为了更好地走好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区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区委决定掀起农田水利化高潮。全区平原十个大乡在三个月内必须实现方格化。大家可以向东风高级社学习取经。同时,为了组织好生产,要求把原有的村一级农业社,全部合并为大乡一级农业社。各大社社长由区政府任命。”
一场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掀起来了。春耕之前,广阔的田野上到处插满着各色小旗,农民挥锄的,担坭的,夯土的,熙来攘往;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千年的小农经济,随着田园阡陌的改变而得到了改造。人们似乎感到,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就快到来了。几个月来,区干部们忙于到下面去蹲点,掌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