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474部分

第474部分(1 / 2)

>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朱桓手中有兵马五百人,他们俱是难得的精锐。

如今,朱桓领下的军令是探查沾县的情报,其中包括拔掉烽火台这项任务。

就在刚才,朱桓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拔掉了两根钉子,接下来他即将面对的是最后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烽火台。

太行山脉在这里凸出一角,远远看去,像极了一根矗立的牛角,因而,本地的居民称此为牛角山。

牛角山上建有一座烽火台,可以监视太行山道的一举一动。

朱桓在向导的引领下翻山越岭,一路疾行。

不知道过了多久,采药为生的向导忽而说道:“到了”。

朱桓立刻做了个隐蔽的手势,军卒们会意,当即藏入灌木丛中。

向导喘了口粗气,嘴里道“将军,你看到那块黑色的岩石了吗?烽火台就在上头”。

朱桓微微颌首,道:“去两个人一探虚实”。

“喏!”

两名军卒狂奔而去,他们在山道间如履平地,看得向导瞋目结舌。

土生土长的山民也不可能做得比他们更好!

不多久,军卒去而复返,“将军,烽火台是原木垒成,里头可以容纳二十人”。

“可有哨探?”

“尚未发现,不过,这块岩石滑溜的很,没有外物,难以攀登”

“守军是怎么上去的?”

“应该是用绳梯上去的,不过现在绳子被收走了”

向导这时候也出言赞同,道:“不错,有一次我到这里采药,看到他们用绳子入堡,很是麻烦”。

朱桓略一思索,便下令回撤五里。

对于训练有素的精锐来说,攀登山岩不是什么难事,真正困难的却是如何攀登不被发现。

白日间,军卒警觉性比较高,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暴露了目标,可是,到了晚上就不同了,朱桓有八成的把握在晚间突袭成功。

点头回转之后,众人草草吃了口肉食,他们没有生活,就这么相互依偎着,等待天黑。

日落月升,转眼已是子时。

朱桓唤起军卒,往牛角顶而行。

这时,一轮明月高挂在半空,洒下偏偏银光。

牛角顶地势险要,驻守此处,可以看到方远数十里之内的一举一动。

垒在牛角顶上的烽火台像一个鸟巢,完美地与山石契合到了一起。

五十名军士留下了一半,朱桓带着另外一半人马攀岩前行。

没了绳索,军卒们依旧无所畏惧,他们用抓钩努力攀行。

没多久,一名军卒便到了顶端,他放下绳索,朱桓一行沿绳而上。

到上头,朱桓才发现山顶其实大的很,这里足有五十多丈。

不远处,隐隐有恶臭传来,似乎是守军的茅厕。

强忍着臭气,朱桓开始打量环境,正所谓一览众山小,借着月光,他隐约看到不远处的太行山道。

看模样,一旦冀州军由此进犯,此处的烽火便会第一时间点燃。

军卒都已经上了山顶,他们潜伏在夜色中,等候朱桓的命令。

朱桓侧耳聆听了片刻,对手下附耳说道:“你们从侧面上面,控制火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从这里上去,杀了他们”。

军卒颌首听命,他们很快便爬了上去。

今夜,只有两名军卒轮值,一人在打着瞌睡,一人蜷缩在角落里打着呼噜,在他们身前,一个盛满火油的火盆正在熊熊燃烧。

军卒猎豹一般蹿起,他们在电光火石间便抹断了轮值哨兵的喉咙,一刀致命,干净利落。

没有一丝动静传出,朱桓很是欣慰,接下来,他带着麾下杀入内台,十名犹在梦中的军卒尚未醒来便死在梦中,只有一名什长留了下来,朱桓需要他来控制烽火台。

短暂的厮杀耗人心力,得手之后,朱桓留下轮值的军卒便沉沉睡去,直到太阳升起。

为了防患于未然,沾县与烽火台一种固定的联络方式。

每到日出时分,烽火台都需要点燃青烟,以示平安。

如果出现敌情,烽火台的狼烟持续不灭,冲天而起,而青烟只持续一刻钟。

这一日,烽火台的青烟照常升起。

沾县的守军松了口气,平安无事!

这时,韩遂统领自家兵马已经出了山道。

韩遂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以这种方式回来。

汉军先锋,只是先锋而已,在后面还有田楷等人的大队人马。

这条山道韩遂曾经来过,此时,他环顾左右,道“阎行,看来朱桓果然有一手,你看,两侧的钉子没了”。

阎行微微颌首,道:“朱桓此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李贤却对他信任有加,将军,李贤看中的人物,岂是庸才?”

韩遂锊须微笑,道:“嗯,是这个道理,对了,阎行,前面就是沾县了,你有何破城良策?”

“强攻只是下策,我军远道而来,如果一直硬攻强打,折损定会严重,能够少些损耗的话,总归是好的”

“何为良策?”

阎行没有妄加断语,他笑道:“斥候何在,我想先问问城中的情报”。

女婿如此沉稳,韩遂很是满意,“嗯,斥候来了”。

话音刚落,朱桓麾下军卒便出现在二人面前,“斥候王焦见过将军”。

“免礼吧,烽火台已经夺下了吗?”

斥候挺直了腰身,道:“幸不辱命,朱将军带着我们连夺三座烽火台,沾县守军尚不知晓”。

韩遂由衷赞叹,“妙极,妙极,此役过后,我定向大将军禀明此事,朱将军立下一桩大功呀”。

斥候不置可否。

阎行这时候问道:“沾县的情况可曾探明?”

“城中有两千守军,守将名叫杨密,是马超的部将,沾县城高两丈,只有两座城门,前些时日,马超刚刚下达严禁商贾入城的军令,若想混入城中,只怕较为困难”

阎行毫不意外,“城门是什么制成的?”

“生铁,绝非木制铁皮,而是实心的铁门”

韩遂吸了口冷气,数百斤重的铁门,完全杜绝了破门而入的想法。

阎行又道:“城中民居、军寨多以木材为料?”

“不错,靠山吃山,百姓们都用木材建房”

“不知军侯可否绘出城中军力布防图?”

军侯躬身行礼,“时间仓促,小人只能挥出一部分,如果有疏漏之处,还请将军勿怪”

“无妨,你尽管绘出”

“喏!”

一炷香的功夫过去,军侯终于完工。

阎行手指舆图,对韩遂说道:“根据城中的兵力分布,我的计策就在这里!”

韩遂定神望去,之间阎行所指的方向是一座山脉。

夜色已深,沾县城中万籁俱寂。

东侧的大山挡住了空中的月亮,也挡住了部分寒风。

星星点点的光亮下,只有数百名轮值的军卒在城头巡弋。

冀州军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大举进犯,守军不得不提高警惕,严加防备。

只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使得守军过于依赖烽火台,他们固执地认为,只要烽火台没事,那便平安无事。

沾县东侧的太行山道不利大军行动,一次行进五千人马已经是极限了。

五千人马对付严阵以待的沾县守军?

守军们表示不曾畏惧。

今日,牛角岭上的烽火照常升起,没有丝毫异常,守军们缓了口气,他们虽然虽好了万全准备,但是,如果能够避免厮杀,他们一定会乐此不彼。

只可惜,战争从来不会以军卒的意愿而转移。

沾县城东五里处的山林中,朱桓统领五百军卒正一路狂奔。

每一个军卒身上都背负着重重的军械,那是他们不同于寻常军卒的地方。

朱桓的目标就是沾县城东的这座山脉。

山道崎岖,地势险要,一旦夺取制高点便可以扼守要道。

事先,朱桓已经查探清楚,山顶只有百余名军卒驻守,不足为惧。

小半个时辰之后,朱桓到达山坡,他分出一半的军卒去解决山顶的敌军,自己带着剩下的人马开始布置军械。

山坡距离城池足有二百步,这个距离,早已经超过了寻常箭矢。

然而,对于徐州军而言,这一切并不是问题。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