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315部分

第315部分(2 / 2)

现在没有,不等于以后也没有!

思来想去,李贤还是把港口选在了城外,反正古代又没有油轮,没有航母,区区几千吨的木船,想来城外的水深还是足够的。

当然,为了稳妥起见,李贤又派人仔细问过了当地的渔民,听他们话里的意思,朐县外的水深即便没有五十米,也应该有二十米,用渔民的话说就是:一口气‘摸’不到底儿,船沉了要冒半天的涡儿(漩涡)。

朐县所处的海域咸度较大,海风吹拂,亚热带的骄阳肆无忌惮的暴晒着冲上海滩的海水,水分飞快的蒸发了,盐粒在盐田底下沉淀。

晒盐的方式经过李贤的改良后为郡府赚取了大量的银钱,成千上万个大小盐田在朐县海岸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朐县狭长的海岸线为大规模的海盐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盐铁暴利,自古皆然,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贩‘私’盐的,人家冒着砍脑袋的危险偷运盐巴,为的还不就是其中巨大的差价?望着连绵不绝的海岸线,李贤意气风发:“这些盐田不错,垄断的滋味就是快活!”

一开始,李贤为了生活,不得不贩卖鱼干,现在,李贤摇身一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他开始享受权势带来的好处。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日子算是天上地下了吧。

想到这里,李贤笑了起来,滚热的海风吹来,带来了微烫的水汽,但他却不以为意。

赤脚踏在朐县城外的沙滩上,李贤向不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投去了满意的一瞥,有了银钱的蛊‘惑’,朐县城几乎十室九空,近万户的朐县人拖家带口,呼朋唤友的参与了这次修造港口的计划,几千的当地百姓,又加上数千的降卒,这港口修建的速度也还马马虎虎,李贤却不知道这速度在古代已经是十分恐怖了,没有挖掘机、没有吊车,有的只是一辆辆木轮车、一个个竹制的扁担……

按照李贤的计划,港口应该准确的分为三块:一块为码头,主要有东、西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西面为军港,朐县未来的水师就驻扎在这里,平日里严禁百姓出入,更不得渔船进出,简而言之,码头的西面成了军事禁地,没有许可,任何商船民船是不允许驶入的;东面的为民用港口,说成商贸口岸也行,来往穿梭的渔船商船都可以停靠在这里,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补给,比如说:蔬菜、盐巴、淡水、‘药’材等等;另外一块为贸易区,由于距离朐县城不远,这个贸易区就等于是朐县城的延伸,只是在这里,所有的税收要比城内高处一成(商品货物),虽然现在只是空‘荡’‘荡’的一片海滩,但李贤打算把它打造成应有尽有的海岸“消金窟”,所谓的促进当地消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剩下的一块,那就是防务区了,在这里将会驻扎一支军队,平时负责维护港口治安,抵御外敌入侵。

古人云: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来自后世的李贤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个有秩序有规划的港口和一个‘乱’糟糟的渔港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按照李贤这样的分割布局,即便以后港口进一步扩大,也不会产生功能不明的现象。

码头、贸易区、防务区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同时又互不干扰,这样一来能够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各自的职能,一旦外敌入侵,又不至于慌‘乱’间忙错手脚,可以说,这个港口的设计思想绝对领先于时代。

港口不出两个月就可以投付使用,但船呢?真正可以下海使用的大船没有一个月的时间根本造不出来,即便造出来了,那船也不能立刻使用,因为造船需要的木材很特别,别看木头都能漂,但能漂浮和能承重是两码事。

都昌城的船只满负荷运载,而且很是陈旧,李贤早就想换一批船只了,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如今正好趁着兴建港口的机会,李贤打算拿出一笔钱来造船。

要想找寻合适的造船木材,就需要找到“熟悉水‘性’”的木头,在水中和在岸上不一样,有些材质的木头在陆地奇硬无比,但一旦入了水就立马恹巴了。

最好的木材在云贵之地,材质最好、最适合下水的木材当属铁梨木无疑,明白这一点的李贤早在建港之初就派人四处收购木材,砍伐铁梨木。

反正这时候又没有什么环境保护组织,林子里的木材多的是,唯一不方便的只是运输问题。

一根木材,在云贵可能只是百十钱,可是,运到朐县,起码得要一贯钱,这就是十倍的差价。

建一艘船,起码需要数百根木材,也就是说,每艘海船仅仅是木船的造价就得数百贯!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

第五百零一章怒

朐县大兴土木,消息很快传到了下邳。

董承匆匆觐见天子,添油加醋地将事情叙述一番。

天子刘协闻听之后勃然大怒,“李贤太过可恨,朕的寝宫还未动工,他竟然还有‘精’力去搞什么港口,朕倒想问问他,是朕的宫殿重要还是劳什子港口重要?”

董承松了口气,在他的大力蹿啜下,刘协终于对李贤萌生了不满。

只要持之以恒,一定可以将李贤取而代之!

机会难得,董承趁热打铁,道:“陛下大可将李贤召来,当面质问”。

质问?

李贤麾下有‘精’兵强将,万一他像董卓那般无礼,谁能制他?

事到临头,刘协反而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如此怕是不好吧,我听说青州的都昌港日进斗金,如果朐县也能如此,李贤终归是做了件好事”。

这就打了退堂鼓?

董承很有些恨铁不成钢,“陛下,话虽如此,可是,陛下毕竟是一国之君,哪有一国之君却无宫殿的道理,这干系到大汉的颜面,天子的颜面!”

刘协叹了口气,一个人在异地待得久了,不可避免地会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宫殿再大,只有朕一个人住的话,又有什么意思?”

董承‘阴’沉着脸,他的‘女’儿也跟天子分散了,身为天子名义上的丈人,他总不能劝天子另觅佳人吧?

那样的话,董承岂不是成了小人?

又聊了一阵子,董承s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他告辞而去,只剩下刘协一人依窗而望。

朐县有山,又临海,在方圆百里之内,有不少的渔民家里都储存着浸泡几年的木头,那些木头即便比不上铁梨木,但也好过于匆匆下水,未经浸泡的木材,而且,渔民留作自用的木材,自然是经得起考验的。

想到船,李贤不禁怀念起他的船队起来,“甘宁呀,甘宁,你何时才能到来?”

“使君,远处那个黑点是个什么东西?”李贤的耳边蓦地响起一个惊讶的声音。

随着护卫手指的方向看去,李贤果然在蔚蓝‘色’的海面上看见了几个黑点,眉头一瞥,他张嘴说道:“应该是船吧”。

话音刚落,他又抬手唤道:“李轻车,朐县海面上有这么大的船吗?”

傲然而立的李轻车在朐县生活了十几年,说他是个土生土长的朐县人也不为过,前些日子他通过招贤馆的选拔,成为李贤身边的书办,一开始他还不乐意,觉得对方小看了自己,可当他接手了那差事,开始和李贤一起做事之后,他才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办这职务虽小,但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多不胜数,于是,心有定意的李轻车安稳了下来,他决定踏踏实实的做出个样子,让李贤看看他的能耐,撇去他的这番小心思不提,当李轻车听到李贤的疑问之后,这“傲书生”也是疑‘惑’不解,嘴里道:“使君,朐县海面上怕是没有这么大的船,即便是过往的商船也没有这么快的船速”。

李当机立断,只见他大喝一声,长声唤道:“来人呐,着令徐盛火速带人前来,不得有误!”。

一时间李贤根本就没有想到对方也有可能是自己人,也无怪乎他如此设想,按理说甘宁在广陵应该没有这么快的速度。

一刻钟的功夫不到,三艘大小不一的黑‘色’船只便乘风破‘浪’,威风凛凛的出现了在众人的面前。

‘潮’热的海风呼啸的带着帆船破‘浪’而来,眼看着三艘‘阴’森巨大的海船就要冲到近处,隔着十多丈远,李贤突然看到那艘最大的舰船上冒出几个袒‘胸’‘露’‘乳’的汉子,接着便是“碰”的一声巨响,虽然听不到那锚链落水的声音,可那高高溅起的海水还是清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