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164部分

第164部分(1 / 2)

>

陶应脸‘色’大变,他没想到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开阳。

事到如今,当然不能一口承认,不然的话,陶应岂不是师出无名?

“这徐州是我陶氏的天下,即便我父亲不在了,也只能由我陶氏子弟执掌权柄,臧霸,我再问你一句,你愿意出兵抵御李贤吗?”

臧霸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陶应,嘴里道:“我是大汉的骑都尉,只听从大汉州牧的话!”

这句话可谓一语双关,让人分外遐想。

陶应听罢之后拂袖而去,“好你个臧霸,他日必让你后悔!”

事不可为,刘备只得尾随陶应而去。

城头上,臧霸目光如电,“传令,孙观,你可派人通禀李使君,就说陶应不遵陶谦号令,徐州可能有变”。

吴敦疑‘惑’不解:“大兄,既然徐州有变,我们何不再等等?”

臧霸不屑:“一个陶应翻不起大‘浪’,我派人传信,不过是为了‘交’好李贤罢了”。

“大兄以为这徐州一定是李贤的吗?”

臧霸叹了口气,大有不舍之意:“目前来看,徐州已是李贤囊中之物”。

刚才刘备一直避在陶应之后,所以城头几人并没有发现刘备的踪迹。

一个陶应可能算不了什么,可如果再加上一个手握五千兵马的刘备,那事情就不同了。

陶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半途间,刘备思来想去,都不愿意放过臧霸这等助力,他打马来到陶应跟前,嘴里道:“二公子,我打算再去劝劝臧霸,他麾下兵马强盛,如果有他相助,必定事半功倍”。

陶应好整以暇地看了刘备一眼,嘴里道:“臧霸狼子野心,他会听你的吗?”

言语间充满了质疑,不屑。

刘备强忍着怒意,笑道:“试一试,如果能够收为己用自然是极好的”。

“罢了,你且去吧,我在这里等你”

“谢二公子!”

拜别陶应之后,张飞破口大骂,他向刘备怒斥道:“大兄,陶应小儿太过无礼,我们何必为他卖命?”

刘备很是冷静,“我且问你,如果李贤执掌徐州之后,你我兄弟还能待在这里吗?他视我如仇寇,只想置我于死地!”

“陶应呢?大兄你真的想做那劳什子都尉?”

刘备不屑,“你以为我真的稀罕什么徐州都尉吗?陶应狂妄自大,我不过是想借助他的实力阻挠李贤罢了,就算日后陶应成事,这等没头脑的人,又有什么可怕的?”

关羽不曾言语,张飞又骂了几声,方才住口。

相对于威‘逼’过甚的李贤,陶应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根本威胁不到刘备。

一行人去而复返,再度来到开阳城下。

当然,城头的几人却不知道刘备已经与陶应勾结到了一起。

甫一见到这伙人马,城头警钟大作。

“我是平原郡国相刘备,请骑都尉臧将军出来答话”

臧霸刚刚回府,听到刘备前来之后,只得再度登上城墙,“我是臧霸,不知刘使君意‘欲’何为?”

刘备拱了拱手,道:“我听说徐州臧霸忠孝无双,手刃无数黄巾,实乃徐州栋梁,这一次,陶谦陶使君病入膏肓,让我入城一会,我想邀请骑都尉同行,不知可否?”

臧霸心头一动,刘备要入城?

不对,这厮是在诈我!臧霸心头冷笑,昨日陈登的使者团刚刚由开阳往北而去,陶谦怎么敢食言而‘肥’?

一定是这大耳贼想哄我出城!

想到这里,臧霸脸‘色’不变,嘴里道:“这却难了,陶使君有令,让我驻守开阳,不得擅离职守,刘使君如此,却是让我难做呀”。

刘备‘摸’不清臧霸的底细,也不知道李贤已经许诺了无数好处,他依旧蛊‘惑’道:“徐州即将大变,臧将军驻守开阳,只怕坐失良机呀”。

臧霸不为所动,在他想来,再多的‘阴’谋诡计也无法抵挡住实力的碾压。

相对于目中无人的陶应、兵马不多的刘备,毫无疑问,坐拥数万大军的李贤才是最值得投靠的对象。

“刘使君不必多言,我意已决!”

刘备没想到臧霸竟然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又软磨硬泡,无奈臧霸铁了心,就是不为所动。

刘备无奈,只得告辞离去。

回到陶应身边,这位二公子面带不屑:“如何?臧霸答应出兵了?”

刘备尴尬不已:“没有”。

陶应冷笑几声,打马离去。

刘备脸‘色’急变,他把牙齿咬的咯咯作响,最终不发一言。

张飞脾气暴躁,适才险些‘挺’矛出手,好在关羽及时拦阻,才没让他惹出事端。

“大兄!”

“好了,翼德不必多言,这口气为兄还咽的下”

“大兄!”

“只要不让李贤夺了徐州,便是为人折辱,又算得了什么?”

张飞无言以对。

。。。

第三百一十一章青州事

兴平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李贤接到小沛于禁的飞鸽传书,看罢之后他大喜过望。

前期的投入终于看到回报了,徐州呀,富庶的土地,锁南镇北的要冲,只要成功将其消化掉,李贤马上就可以从一个二流势力成长为一流势力,那时候,就算袁绍、曹‘操’全力来攻,李贤也有信心见招拆招。

有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陶谦如此识相,倒是让李贤对他生出了几分好感。

大义让徐州,这可是个大大的馅饼,李贤自然不想放过。

至于刘备,让他去死吧。

陶谦诚意十足,这一点,从他邀请于禁驻兵小沛就可以看出来,不过,李贤毕竟是青州刺史,而齐国、乐安国刚刚平定,这时候‘抽’身前往徐州,他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机遇与风险并存,徐州,李贤是非去不可的。

此时,都昌城内可以商议的人依旧不多。

偌大的厅堂内,太史慈、赵云、徐庶、徐干、郑方一一到位。

相对于其他人,郑方还是第一次参与到这种级别的议事,盘膝坐在皮毯上,他把腰‘挺’的直直的,目不斜视,生怕引来他人不满。

徐庶见状笑道:“元临不必紧张,使君一向和善,待会儿畅所‘欲’言便是了”。

郑方感‘激’地看了徐庶一眼,嘴里道:“多谢先生提点,下官明白”。

这时候李贤已经在主位落座,徐庶便向郑方微微颌首,不再多言。

身为李贤麾下第一谋士,徐庶的地位至高无上,能够得他劝解宽慰,郑方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

清咳一声,李贤环顾左右,笑道:“有一件喜事要告诉诸位”。

“喔,敢问使君何喜之有?”

想到美处,李贤心情极佳,他说道:“陶恭祖打算让我执掌徐州,陈登陈元龙正在北来的路上”。

“喔?竟有此事!”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相对于山地较多的北海郡来说,徐州沃土千里,人口数百万,可以说是一块天赐之地。

黄巾之‘乱’将偌大的青州祸害的十室九空,可徐州却躲过一劫,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如果坐拥青、徐之地,李贤将成为数一数二的地方势力。

徐庶、徐干俱是大喜,他们都属于地方名士,李贤越强大,这便说明他们的眼光越是独特。

赵云一向不拘言笑,不过今日却也是面‘露’喜‘色’。

李贤在青州采取的各项措施深得民心,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如此种种都让赵云颇为感慨。

李贤是真正为民做事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他赵云赵子龙投靠。

太史慈前些日子便听说陶谦身染重疾,不过,究竟谁为徐州之主却不曾知晓。

徐州刺史呀,太史慈没想到好事这么快就轮到了李贤头上,他眉开眼笑,“主公,什么时候启程前往徐州?”

李贤深吁了几口气,可脸上的喜‘色’却怎么也按捺不住:“我打算明日出发”。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