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拿出瘟疫做例子,就是怕乡民们出工不出力。
丑话说在前头,乡民们要想自己活的好,要想子孙后代不受瘟疫的胁迫,那便只有跟着玄甲军一条道走到黑,徐和让乡民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
将尸首掩埋之后,还未用过晚饭的军卒们将号角吹的震天响。
逝者已逝,号角是为亡者演奏的最后一曲。
战事虽然已经结束了,可北海军还是折损了近百名军卒的‘性’命。
按理说应该是一场酣快淋漓的大胜,然而,徐和却还是觉得有些难过。
“‘妇’人之仁!”徐和对自己恨铁不成钢,如果他能狠下心来,绝不至于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
报捷的信使早已经出发,下密城大捷的消息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传到李贤耳中。
想必,闻听这个消息之后,李贤抑郁的心情必定会晴朗些。
八个大族在下密城的势力被连根拔起,短时间之内,下密城各行各业竟然都出现了物贵钱贱的现象。
对于百姓们来说,价钱贵些还可以接受,可如果‘花’钱都买不到的话,那就是要命的事情了。
徐和不擅长这种平抑物价的事情,奔赴都昌的信使已经一并把这里的消息传了过去,不过,这般事情多拖一刻是一刻。
真要是‘逼’的没有办法了,徐和便打算开仓放粮。
据悉,下密城的府库内还囤积了不少的粮秣。
两个时辰之后,都昌城的李贤便看到了报捷文书。
虽然徐和将大捷的经过粗略的概括了一番,可李贤还是能够从中察觉到腥风血雨。
这一次捉拿叛逆,如果不是下密城的县尉临阵反戈,凭借徐和的三千兵马虽然也可以威胁到城池,然而真正意义上讲,如果没有趁手的攻城器械,玄甲军是攻不上城头的。
“苟石”,李贤喃喃自语,他做夷安县尉的时候,苟石已经做了下密县尉。
如今,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李贤从不入流的县尉成长到今日一州刺史的地位,过程可谓艰难至极,但收获也很是惊人。
大汉朝开过至今,像李贤这般二十一岁便担任一州刺史的人物可谓绝不仅有,而且,李贤常胜将军的名头早已经响彻大江南北,风头远胜曹‘操’、刘备,仅有河北的袁绍可以与之相较。
袁绍之所以有名气,不过是因为他四世三公的家世罢了,倘若他也是一介白丁,绝对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慕名投靠。
苟石有功有过,总体而言,功大于过,足以重赏。
李贤思虑一番过后,便为苟石书写了一个字“赏!”
至于下密城飞涨的物价,李贤只回答的也很是见到:“杀,抚”。
杀,摆明是要求徐和杀‘鸡’儆猴,震慑不法之徒,抚,意思应该是要求拉拢安抚中立派,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徐和琢磨一番过后,很快就明白了李贤的意思。
苟石悬崖勒马,在平定叛逆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和慷他人之慨,从抄出的物品中挑了三件作为赏赐。
礼物的贵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徐和的这种态度。
一直忐忑不一的苟石见到礼物之后,大喜过望,连连表态要为李贤效死。
。。。
第二百九十四章谋划
下密城可以说是北海国内反对李贤的最后一处据点,将图谋不轨者连根拔起之后,为了稳定局势,安抚民心,李贤将徐庶派了过去。(
徐庶大智近妖,执掌一个小小的下密城自然手到擒来。
雷霆手段过后,两天的时间,下密城的物价便恢复到了往日的水平,而这时候,徐庶又施以小恩小惠,很容易便收敛了民心。
没有居心叵测的野心家,普通的乡民总是很淳朴的,他们习惯了被欺压、被剥削,一旦受到点点恩惠,便会感恩戴德,铭记于心。
下密城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之后,徐和回转朱虚城,全力防备曹‘操’可能的袭击,而徐九统领的三千兵马顺利划归李典、于禁手下。
刚开始,徐九等人都觉得心有怨气,他们认为让两个降将凌驾于自己头上,这是一种奇耻大辱,然而,短短几天的接触,李典、于禁便让人感觉到了他们非同寻常的能力。
无论是单挑对阵,还是‘操’演军阵,李典、于禁都绰绰有余。
相对于野路子出身的徐和,于禁与李典熟读兵书,腹中颇有丘壑,徐九等人从一开始的抵触,也渐渐缓和了态度。
李贤言出必践,他下达的军令无人敢违抗。
倘若徐九等人对于禁、李典二人‘阴’奉阳违,消息传到李贤耳中,肯定会施以严惩。
李典、于禁也没有‘操’之过急,他知道,要想彻底掌握一支兵马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在他们时间还宽裕,从下密到徐州南部起码还有半个多月的使君,这么一段时间,应该足以让军卒令行禁止了。
只要令行禁止,李典、于禁就有把握在战场上立足于不败之地。
都昌城,一只信鸽将寿光城的最新战报传到了李贤手中。
看罢之后,李贤大喜。
在最近的一次‘交’战中,赵云、周仓与太史慈联手杀了淳于琼一个措手不及,斩首两千,俘虏一千有余,可以说是一场大胜。
淳于琼抵达寿光之后,一直对刘备保守的防御政策嗤之以鼻,他不顾刘备的劝阻,执意出城邀战。
一开始,太史慈故作不敌,连连败退,淳于琼不知是计,骄狂之下轻敌冒进,谁曾想,赵云、周仓接连杀出,袁军不敌,大败。
淳于琼倒是大命的很,他麾下兵马丢盔卸甲,可他本人却连寒‘毛’都没有伤到一根。
其实,若不是刘备率领兵马及时接应,说不定淳于琼这万余人马就彻底‘交’待了,可是,淳于琼非但没有领情,反而认为刘备‘奸’猾,故意坐山观虎斗,要不然,袁家不会败!
刘备听罢之后觉得气往上涌,而关羽、张飞更是火冒三丈,他们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厚颜无耻的人物,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不过,就在太史慈点齐兵马,准备一鼓作气攻下寿光城的时候,曹休统领的虎豹骑突然出现了。
一番‘乱’战过后,北海军的辎重被曹休付之一炬,这让太史慈颇为恼火。
粮秣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而一日攻不下寿光城,城外的这数万大军就不可能退却,更不可能获得任何补给。
别无选择之下,太史慈只好向李贤发出第二封急信。
李贤从徐和口中已经得知虎豹骑出动的消息,在他想来,仅仅是粮秣折损的话,倒也还可以接受,只要人员未损,大军便实力犹存。
不过,当务之急是将北海国内的粮秣运送到寿光城。
粮秣,李贤储备了一大批,足够大军数年所用,不过,如何运出去却需要好生思虑一番。
没有强兵护送的话,曹休的虎豹骑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粮秣都是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李贤自然不能让曹军一把火烧掉。
郡国内军力捉襟见肘,只能从外头想办法,而步卒调动不便,思来想去,李贤只好将护送粮秣的任务‘交’给赵云。
赵云闻听之下欣然接受,他知道,无论护粮与否,骑卒都少不了仗打。
曹休的虎豹骑远道而来,他们没有携带补给,一击得手之后便迅速向寿光城靠拢。
说明来意之后,将信将疑之下,刘备打开城‘门’,准许虎豹骑入内。
打马而行,曹休眼高于顶,他瞥了刘备一眼,嘴里道:“刘使君这么小心,莫非还怕我暴起发难吗?”
张飞持矛咆哮道:“贼子休得猖狂!”
关羽提刀在手,作出一个备战的动作,唯有刘备干笑道:“文烈将军说笑了,北海军的辎重被付之一炬,这战报我已然看到了,我部多是步卒,追不到滑如泥鳅的赵云骑卒,接下来还要多多仰仗将军了”。
曹休哼了一声,这算是认可了刘备的说法。
之前袁家抵达的时候,刘备麾下便让出了一般的地方供其休整,现在曹休抵达,刘备只得又让麾下收拾着腾出了空间。
小小的寿光城内三方势力云集一处,大战一触即发。
闲暇的时候,刘备将简雍唤到身边,商议应对北海军一事。
“宪和,依你之间,北海军可破否?”
简雍叹了口气,道:“难!”
张飞翻了个白眼,道:“宪和又在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倒是说说看,哪里难了”。
关羽虽然未曾言语,可显然也有些不以为然。
简雍倒是不慌不忙,他分析道:“城外周仓领军抵达,我方人马竟然毫无察觉,这说明敌军主将心思稠密,懂得隐忍,面对突然出现,意图复仇的虎豹骑,北海军仅仅是折损了粮秣,实力毫无折损,这说明对方懂得取舍,有这样的人物做统帅,我们想战而胜之,只怕难矣”。
“一个太史慈而已,有宪和你说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