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143部分

第143部分(1 / 2)

>的非议,李贤依旧固执己见,不为所动。

降将于禁、李典听闻之后颇为感慨。

曹‘操’曹孟德虽然知人善用,可真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曹‘操’多疑好忌。

即便有时候曹‘操’表现的极为坦‘荡’,可真正聪明的人物还是能够从中找出不信任的端倪出来。

正是有这一层顾虑,于禁、李典才没有回返曹军。

按理说,如今曹‘操’与吕布对峙,正是缺兵少将的时候,于禁、李典回去之后说不定曹‘操’会予以重用,可谁也不敢保重曹‘操’会不会过河拆桥,秋后算账。

曹‘操’误杀吕伯奢的事情早已经不是秘密,连故‘交’好友,救命恩人说杀也就杀了,谁能够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吕伯奢?

在北海国待的越久,于禁、李典就越动摇。

时至今日,李贤已经不再限制二人的自由了,可于禁、李典却不敢轻易离开。

毫无疑问,曹‘操’一定在北海国内布有眼线,如果说于禁、李典没有投降李贤,只怕曹‘操’是很难相信的。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算是于禁、李典自己,他们都很难对降将做到这一步。

普天之下,也只有李贤才能这般坦‘荡’,对降将没有威‘逼’利‘诱’,也没有严刑‘逼’供。

这一次,李贤微服‘私’访,李典、于禁也跟随在身旁。

负责李贤人身安全的沐风颇为紧张,他害怕降将暴起发难,所以特意增加了十名护卫。

对此,李典、于禁不以为意,李贤也没有表‘露’太多的观点。

相信是一回事,可防备又是另外一回事,站在李贤的角度上,实在不能太过大意了,因为他一人的‘性’命,很可能干系到了数万将士的富贵荣华。

沿途间,李贤亲善乡民的举动令李典、于禁二人颇为讶异,无论乡民是老是幼,是脏还是丑,李贤都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厌恶的神态,而流民对李贤的爱戴更是发自肺腑,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的话,谁也不会相信,李贤在流民中竟然拥有如此高的威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便此时李贤自立为王、反叛汉室,只怕他麾下的流民也会盲从信服。

李典打马上前,他向沐风颌首示意,嘴里道:“李使君,我有一事不明”。

沐风也就是沐临风,他嫌自己名字不好听,便把临字去掉了,此时,他紧紧盯着李典的一举一动,生怕这家伙暴起发难,挟持李贤。

李贤倒是没有这么紧张,他回首笑道:“喔,李将军想问什么?”

“李使君觉得大汉王朝寿数如何?”

李典这句话要是让忠于大汉的人听到了,一定会骂他大逆不道。

可李贤显然不在此列,他有了片刻讶然过后,便笑道:“你想听真话,还是想听假话”。

李典来了兴致,“真话如何,假话又如何?”

李贤摇头晃脑地说道:“如果是假话,我会告诉你,大汉朝万世不衰”。

李典皱起眉头,这假话也实在太假了,怎么听怎么别扭,他忍不住问道:“真话呢?”

李贤转过身,侧耳说道:“大汉不过三十年,必亡!”

“啊!”李典大为讶异,他没想到李贤竟然连朝廷灭亡的时间都预测了出来。

虽说如今天下军阀并起,天子政令不出长安城,可常理来讲,再苟延残喘个五十年应该不在话下,可现在,李贤竟然说大汉不过三十年,这让李典顿时心惊‘肉’跳,半晌没缓过神来。

“李使君以为,谁可为当世英雄?”不知不觉间,于禁来到李贤身旁,他听到大汉亡于三十年的说法,当即反问道。

李贤很有一种曹‘操’评豪杰的感觉,他不禁脱口而出:“当世豪杰,曹‘操’、刘备、孙策也!”

李典不禁问道:“孙策何许人也?袁本初、袁公路又如何?”

李贤这时候才想起来,孙策还在袁术麾下,尚未前往江东,他不禁尴尬地笑道:“我听说袁术帐下大将孙策乃万人敌,所以颇为钦佩,至于袁绍嘛,空有世家资本,却无容忍之量,如同圈猪一般,膘‘肥’体壮之日,便是他人宰杀之时”。

于禁、李典相顾骇然,他没想到事业蒸蒸日上,实力‘激’增不已的袁绍在李贤眼中竟然如此不堪,连袁公路麾下一名战将都不如。

“谁是宰杀袁本初之人?袁公路又如何?为何李使君没有将自己放入其中?”

李贤“哈哈”大笑,道:“天机不可泄‘露’,二位不妨拭目以待!”

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不显得狂妄自大,又留有余地。

于禁、李典久久不言。

李贤不以为意,他打马往前而去,此时,沐风忍不住来到李贤身旁,嘴里道:“主公,曹‘操’被吕布打成这模样了,兖州只剩下三座城池,状况岌岌可危,你认为他还有可能反败为胜?”

那是当然,对别人李贤可能没这么有信心,可对曹‘操’,李贤有把握,这可是割据中原的猛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的能人,连吕布、袁绍都死在他手中,如今的挫折算什么?

屁都不算!

当然了,这番话李贤是凭借自己的历史印象而来的,自然不能说出口,他斟酌一番说辞,道:“曹‘操’麾下能人极多,吕布狂妄自大,长久不得”。

沐风吸了一口冷气,他下意识地说道:“咱们跟曹‘操’的仇已经解的那么大了,为什么现在不去给他来一下狠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贤恍然大悟,他呆呆地看了沐风半晌,方才说道:“是呀,我怎么忘了这一茬!快,快些回都昌!”

话音未落,李贤便风风火火的赶赴都昌城。

入城之后,李贤径自找到徐庶,他问道:“元直,我想与吕奉先合兵一处,共同夹击曹‘操’,不知你意下如何?”

徐庶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使君可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建议你出兵兖州吗?”

“为什么?”

“因为我担心袁本初会挥兵南下,一旦袁家与刘备合兵一处,若是我方出兵兖州,那岂不是三面受敌,我北海国如何抵得住?”

李贤微微颌首,他拍着脑‘门’说道:“看来当务之急是搞明白袁本初的打算,然后才能抢占先机,立足于不败之地”。

“不错,吕布与曹‘操’的战事一时片刻结束不掉,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

“元直认为太史慈如何?”

“如果没有袁军干涉,刘备必败”

李贤颇为好奇,刘备麾下可是有关羽、张飞两员猛将,徐庶凭什么这么肯定?

“何解?”

“刘备虽有万人敌关羽、张飞,可太史慈与赵子龙皆为当世英雄,两相兑子,却是我方军卒实力更优,只要不出纰漏,我军必胜!”

李贤深以为然,他嘴里道喃喃自语,徐盛前往辽东已经有些时日了,不知道何时归返。

“倘若有紧急军情,应该会有鹰使来报的”

身为现代人,李贤深深明白,信息就是生命,只有尽快的掌握敌情,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古代没有电脑、电话,只能凭借最古老的马匹传递。

对于李贤来说,即便是八百里加急还是有些满了。

地上跑的满足不了要求,李贤只能从天上飞的飞禽中想办法了。

李贤做都尉的时候便使人训练出一批信鸽,专‘门’用于传递情报,当然了,后来为了增加情报的安全‘性’,李贤又特意重金雇佣了一名驯鹰人,他手中的鹰可以传信千里之外。

之前,徐盛前往辽东的时候就将驯鹰人留到了那里,一旦有情报,可以用鹰来传递。

此番,李贤还在徐庶的书房中,正要再说些什么,忽而,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使君,飞鹰传信”

李贤眼皮一跳,他快步来到屋外,道:“书信何在?”

“在此”

李贤拿过竹筒,验过火漆之后瞪大了眼睛,道:“元直先生料敌于千里之外,令人钦佩”。

徐庶皱起眉头,道:“难道是袁本初挥军南下了?”

李贤颌首,道:“不错,据鹰使来报,袁绍指使麾下大将淳于琼统领一万兵马南下”。

“淳于琼?可是八校尉之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