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137部分

第137部分(1 / 2)

>

原本李贤实力低微的时候,他需要借助孔融的名头发展实力,可现在,李贤羽翼渐丰,他需要更广阔的一片天空,这样才能与曹‘操’一较长短。

如果说,之前的孔融是一棵大树,能够为李贤遮风挡雨的话,那么,现在的孔融对于李贤来说已经成了绊脚石。

北海国只能有一个话事者,要么是孔融,要么是李贤。

若是李贤甘为蛰伏,愿意为孔融驱使的话,两者之人便不会有什么冲突,可偏偏李贤心有大志,而孔融又不会退位让贤,这样以来,两者之间的矛盾早晚会爆发出来。

李贤端起酒碗,将酒水一饮而尽,嘴里道:“我听闻都昌已有信使前往乐安国,只是不知道那刘备会作何选择”。

徐庶皱起眉头:“依我之间,乐安国太小,恐怕容不下刘备的宏图大志”。

李贤心头一跳,徐庶仅仅与刘备有过一面之缘,便猜到了对方‘胸’有猛虎,这等才智非常人能及。

如果李贤不是穿越者,不知道三国鼎立的典故的话,说不定他会对徐庶嗤之以鼻,可偏偏李贤知道刘备不容小觑,如此一来,他对徐庶的看法就颇为赞同:“先生的意思是,只要有机会,刘备就一定会‘插’手郡国之事了?”

“不错,刘备与袁绍、曹‘操’‘交’恶,仅凭乐安国弹丸之地是不可能阻挡两路豪强的,但是,如果刘备雀占鹰巢,有了北海国作为晋身之资,此人必将一飞冲天”

刘备的过人之处,李贤从演义、正史里有了很多了解,能够白手起家的人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极为可怖。

“先生以为我该如何应对?”

“刘备若要进入北海国,须得有一个名头,若不然,数千名军卒进入郡国之内,必会引起百姓惶恐,都尉只要以不变应万变便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刘备虽然有着平原郡相的职务,可在北海国内却并无一官半职,如果他贸然率领兵马进入北海国,这就等于凭白落人口实。

李贤早已经不是昔日里那个盐丁了,对上刘备,他有十成的把握可以战而胜之。

想到这里,李贤甚至想趁机干掉刘备,一劳永逸。

不过,也仅仅是想想罢了,即便没有诸葛亮相助,刘备三兄弟也不是个善茬,他们若是真想一心逃命,只怕没有人能够拦截的住。

徐庶见李贤面‘露’沉思,以为他犹有顾虑,当下便宽慰道:“子义将军那里无需顾虑,孔融指使山贼劫杀都尉在先,断绝大军粮秣在后,都尉并无过错,子义将军深明大义,定然不会助纣为虐”。

李贤微微颌首,道:“只要太史慈不站到孔融那一边,即便孔融有刘备相助,我却也不惧他!”

徐庶泯了口酒水,又道:“北海国偏安一隅,百姓安居乐业,库房充盈,粮秣极多,一旦曹‘操’、袁绍腾出手来,定然会大军来袭,如果都尉不能在此之前更进一步的话,北海国危矣!”

徐庶希望李贤早做决断,眼下的大环境对于北海国而言无疑是极其有利的,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无暇顾及这里,这就给了李贤整顿北海国需要的时间。

换句话说,要是李贤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郡国大权,等到曹‘操’、袁绍大军压境的时候,便是北海国落难之时。

孔融与李贤之间已经有了隔阂,谁也不敢保证,在李贤率领大军对敌的时候,孔融会不会作出什么掣肘的举动。

李贤赌不起,因为他身上担负着两万军卒的身家‘性’命。

“元直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贤与徐庶认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徐庶‘露’出这般犹豫的表情,“喔?尽管道来”。

徐庶叹了口气,道:“此计有失君子之风,不过为了都尉大计,却也只好出此下策了”。

“嗯?”李贤更好奇了,到底是什么计策让徐庶这么难下决心?

“我有一招借刀杀人计,可使都尉坐收渔翁之利”

李贤瞪大了眼睛,借刀杀人,杀的是谁?自然是孔融!

“刀从何来?”

“自然是从北而来”

李贤一点就透,“可是刘玄德?”

徐庶重重颌首,“不错,正是此人,此计一出,都尉便可一箭双雕”。

是呀,使人杀了孔融之后栽赃给刘备,这等于同时为李贤解决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自然是孔融的问题,没了孔融,李贤占据北海国将毫无阻力;第二个便是刘备了,如果让刘备背了黑锅,李贤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打着为孔融复仇的名头追杀刘备,就算将其击杀,天下人也只会称赞李贤的忠义,而不会谈论其他。

眼下,徐庶想出这借刀杀人的法子,李贤自然是同意的。不过,真正值得顾虑的是,如何让刘备把黑锅背的结结实实?

栽赃陷害也是一项技术活,栽的早了或者晚了都起不到效果,唯有恰到好处的时机,才可以让人对凶手的身份确信不疑。

李贤可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之前孔融对他已经流‘露’出了杀意,他若不能及时反抗,早晚会为其所害。

。。。

第二百七十四章刀来了

都昌城国相府,孔融双目赤红,他喘着粗气,大声咆哮道:“李贤小儿欺人太甚,竟敢与吕布、陶谦‘私’相授受,置换军械,他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国相!”

“国相息怒,我观那李贤鹰视环顾,绝非良善之辈,不如趁此机会斩之,夺其兵权?”

孔融颇为意动,他实在受够了没有兵权的日子,按理说,李贤、太史慈都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军将,可两人非但没有对他感恩戴德,竟然勾结到一处,对他这个堂堂国相的命令‘阴’奉阳违,这让孔融如何不怒。访问:。

如果有可能,孔融早就打算派人将李贤取而代之了。

“可有把握?”

“国相宽心,待我取了他项上头颅之后,国相再做计较!”

孔融在厅内来回踱步,须臾之后,低声问道:“李贤一死,其麾下军将定然会怀疑到我的头上,若是无人压制,他们举兵反叛,这又该如何是好?”

“国相宽心,刘备刘玄德已然答应领军南下,到时候有他相助,东莱军将不足为惧!”

东莱军的厉害之处孔融深有体会,他知道自己所做的决定一旦泄‘露’出去,必定会为千夫所指,一个不好,就有可能被东莱军反噬。

再者,万一行刺李贤失败,东莱军大军压境,那孔融可就成了养虎不成反被害的典型了。

思来想去,孔融还是觉得只有刘备一人不太保险,他试探着说道:“太史慈有什么说法?”

如果说,北海国内还有人能够阻止李贤,阻止李贤麾下的东莱军卒的话,那么这个人只有可能是太史慈。

太史慈麾下的北海军战力无需多说,即便与东莱军比起来也相差无几,要是能够拉拢他,孔融便可高枕无忧了。

盘膝坐在蒲团上的那人身子前倾,嘴里道:“不敢欺瞒国相,太史慈没有承诺什么,只是说他不愿看到北海国内生灵涂炭”。

有时候,没有承诺其实就是无言的背叛,孔融勃然大怒:“好一个太史慈,当年若不是我,他岂能有今天!好好好,李贤羽翼丰满了,太史慈也觉得我可有可无了,不愿见到生灵涂炭?狗屁,他是不想与李贤刀兵相见,贼子可恨!”

“那李贤之事?”

孔融面目狰狞,他‘阴’沉地说道:“从今以后我不想再见到此人”。

蒲团上这人面‘露’喜‘色’,“国相静候佳音便是!”

孔融挥了挥手,道:“你且去吧”。

“喏!”

空旷的厅堂内,孔融的背影显得分外寂寥。

乐安国,刘备在得到孔融的求援书信之后便点齐兵马,直往北海国而来。

堪堪临近边境之际,简雍出言劝谏:“使君,大军入境不是小事,如果与北海国郡兵起了冲突那可就不美了”。

刘备微微颌首,道:“若不是孔融极力相邀,我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不过,我部兵马毕竟是客兵,又没有孔融的手令,万一遇到北海国的兵马,还真是难以说清楚,嗯,宪和以为我该如何是好?”

“使君可与三将军先行一步,这里兵马由二将军统领,一旦使君得了关契,可使人快马送来,那时,大军方可入境”

刘备微微颌首,张飞脾气暴躁,将他带在身边可以省却很多麻烦,而军马‘交’给关羽统领,刘备也是可以放心的。

再者,孔融对刘备并无恶意,即便率领亲卫轻骑先行,料想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想到这里,刘备说道:“宪和思虑周全,云长,大军由你来统领,可有异议?”

“末将并无异议!”

“那好,若有异常即刻快马报来!”

“喏!”

“翼德,我们走!”

张飞咧嘴大笑,道:“好嘞!”

军卒为刘备安身立命之根本,为防不测,刘备将简雍留在关羽身边,一同掌管兵卒。

北海国是李贤的地盘,由不得刘备大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