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三国之乱臣贼子 > 第107部分

第107部分(1 / 2)

>陶商喜道:“父亲此举必定会名垂千古!”

“我不想什么名垂千古,我之下你兄弟二人能够好端端地活着,不受人滋扰”

陶商大为感动,“父亲,有我在一天,绝不会让人伤到二弟”。

“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为父怕是陪不了你们太长时间了,这是书信,你且收好,日落之前出发吧”

“喏!”

时间紧急,陶商收拾妥当之后便带着十多名骑卒护卫出发了。

剧县,曹‘操’击败袁术之后,李贤每一天都在等待着战争的来临。

在李贤看来,如果没有变故发生,准备妥当的曹‘操’一定会先行讨伐北海国!

只有击败东莱军,曹‘操’才能弥补其麾下兵马多次败于李贤之手的声望。

日复一日,东莱军中的新卒渐渐褪去青涩,除了没见过血之外,他们与老卒并未区别。

赵云麾下的骑军也已经形成了战力,几个月的时间,在多方人马的共同看管下,马具的秘密还没有泄漏出去。

对此,李贤很是高兴,能够多拖一刻便多拖一刻。

不过,该来的总归要来,躲是躲不过去的。

这一日,曹嵩死去的消息很快就在北海国内传遍了,李贤大喜,他知道,在击败陶谦之前,曹‘操’绝不会兵发北海国了。

都昌城内,孔融急忙召集文武官员议事。

“诸位,曹孟德之父曹嵩身亡,陶谦难辞其咎,眼下曹军来袭,北海国该如何自处?”

“‘唇’亡齿寒,徐州不得不救,如若不然,恐怕曹‘操’会行假道伐虢之事”

“此言差矣,曹‘操’麾下兵马十多万,而我北海国举国上下方有‘精’兵三万人,为了陶谦的事情,至于赌上我们的全部‘精’锐吗?”

双方都有人帮腔,一人主张及时救援,不然的话,曹‘操’占据徐州之后肯定会攻打北海国,那时候,曹‘操’与袁绍将会对北海国形成合围的态势,如此情景简直不敢想象。

另一人又提到了陶应的无礼,以及管亥围城时候陶谦的见死不救,这两次事情都让孔融大为恼怒,旧事重提,自然又使得孔融平添恶感。

枉那陶谦素有仁义之名,到头来却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罢了!

孔融犹豫不决,不知该战还是和。

“国相,是否出兵一事事关重大,我认为应该问询李都尉、太史将军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领军在外的大将”

孔融深以为然,道:“不错,自打曹‘操’击溃袁术之后,举国上下便人心惶惶,大有山雨‘欲’来之际,若不是李贤、太史慈兵镇边疆,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样的谣言出来,来人呐,传我命令,速去问询李都尉、太史将军的意见,一有回禀,即刻来报”。

“喏!”

这时候可没有电话、手机、电脑,‘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

像孔融这样的封疆大吏都只能调派兵卒传信,更何况其他人了。

嗯,兴许李贤是唯一的一个例外,他军中有信鸽,近期还重金从草原上雇来了一个猎人,用鹰来传递信件!

飞禽传书可比人力要快上了数倍!

陶商进入北海国境内的时候,李贤已经开始整理行装,准备开赴徐州了。

这时候,孔融的使者还在奔赴剧县的路上。

。。。

第二百三十二章曹孟德的自信

两日过后,陈登一行人快马加鞭,终于抵达都昌城,这时候,城‘门’口的卫卒正在盘查入城的乡民。

随行的护卫提前过去递‘交’了信物,意图省却搜查的程序,哪知道,为首的校尉却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嘴里道:“国相、都尉有令,无论入城者何人,皆需盘验搜捡,职责所在,还请尊使见谅”。

徐州军将大为恼怒,有心发作,却又想到此番自己有求于人,万一触怒了孔融,坏了陶使君的大事,那可就成了徐州的罪人。

眼下,徐州叛将张辏Ы偕绷瞬茚裕渌嫡抨'逃往淮南,投奔了袁术,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一定会迁怒于徐州。

据说曹‘操’收降卞喜之后,麾下实力大增,无论如何,仅凭徐州一郡的实力都是难以与其抗衡的,这样的情况下,北海国的援助显得分外重要。

陈登打马前行几步,道:“陈梁,回来吧,入乡随俗,反正用不了多少时间”。

“喏”,唤作陈梁的徐州军将借坡下驴,打马回到了陈登身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徐州使者以陈登为主,一郡使者能有如此态度着实难得可贵,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北海军将却也不是故意难为陈登,瞧见对方如此坦‘荡’,他便粗略地扫了一眼,就让徐州人马入城了。

“上官有令不敢不从,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尊驾勿怪”

陈登笑道:“将军客气了,尽忠职守是你的本分,出使北海是我的职责,你我各为其主,理应各司其职”。

“来人呐,速去城中通禀一声,就说徐州刺史陶谦陶使君帐下典农校尉陈登陈长史造访”

“喏!”

陈登明白对方的潜台词,在领路人回转之前,他们这帮徐州人最好待在城‘门’口等着。

既是有求于人,只是等一会儿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陈登心态平和,他知道,不只是徐州需要北海,北海国也同样需要徐州军,只要孔融脑子没有坏掉,就一定不会拒绝双方联盟抗曹的建议。

没过多久,孔融亲自出迎。

甫一见面,各自表达了钦佩仰慕之情过后,孔融便与陈登一道入了国相府。

陈登懒得试探,他单刀直入主题,道:“敢问国相,如果曹‘操’兵寇徐州,不知北海国可否出兵相援?”

孔融已经从李贤、太史慈那里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陈登在附近的郡县颇有名望,爱惜羽‘毛’的孔融不愿给其留下不佳的印象,当下便直剌剌地应道:“我与陶恭祖相‘交’莫逆,北海国又与徐州‘唇’亡齿寒,若是曹军叩边,我北海国责无旁贷”。

即便早有准备,可当孔融亲口应诺的时候,陈登还是觉得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他都算是完成了使命。

“都说孔北海仁义无双,今日方知传言不虚!”

达成一致之后,陈登与孔融相谈甚欢。

此时,李贤的兵马已经到了朱虚城。

朱虚与齐国、徐州、泰山三地相邻,是北海国内有数的兵家必争之地。

再往南就是徐州的地界了,已有兵马近万人的太史慈不敢贸然出击,万一与徐州军发生了矛盾误会,最终受益的只是曹军。

虽说徐州已经与北海国休战了,可前一阵子,陶应刚刚惹出了祸端,两万兵马被李贤好生教训了一顿,这种情形下,双方心中都有芥蒂,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再度引发一场战争。

李贤率军抵达的时候,太史慈正在‘操’演军马,听闻徐州的使者已经在回返的路上了,他们二人便放宽了心。

只要有徐州使者作陪,如何行军,如何补给,这都不需要考虑。

恰好,东莱军长途跋涉了几百里,也需要好生休整一番。

当天夜里,朱虚城外篝火连天,一座一座的行军大帐聚拢在一处,遥相呼应。

盔甲鲜明的军士手持火把在军营间游弋防护,数量不定的暗哨潜伏在各个角落。

两万多人的军营防护严密,不给人半点夜袭的机会。

此等盛况若是被孔融见到了,一定又会大生感慨。

自打孔融接掌北海国以来,麾下兵马数量从未超过一万人,像如今‘精’兵两万五千多人的情况却是从未出现过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