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末世绝响[君臣] > 末世绝响[君臣]第12部分

末世绝响[君臣]第12部分(1 / 2)

>傅此番忠心表于陛下。”

“哼!”戚太傅鼻音一响,决定再逼他一步,“楚丞相,戚某此来可是好心,你若是不领情,他日湘东王进京勤王,可别怪我事先没提醒过你!”

“什么?!”一听说“湘东王”,楚绥远顿时失色,“你竟然……跟湘东王……你难道忘了当年‘湘东之乱’的事了?”

“我当然记得。正因为记得,所以此番才要劳烦湘东王。”戚太傅见楚绥远松动了,赶紧见缝插针,“如今陛下羽翼渐满,早已不是当年流连欢场的毛头小子了,若想对付这样的陛下,没有一个如湘东王一般的人物怎么能行?虽然这几年湘东王务心黄老,不问世事,不过湘东王世子是个不甘寂寞的人物,早就在暗地里培植势力,如今已经有三万兵马粮草可以随时调用。今次就算我们无法说服湘东王进京,这座金佛只要放在马背上驮着,就足够我们呼风唤雨了。”

楚绥远明白戚太傅的意思,可是心里不知为何总觉得不妥:“这个湘东王世子是个怎样的人,你可清楚?不要引狼入室,到时候他反咬我们一口。”不知不觉间,楚绥远已经和戚太傅站在同一立场上了。

“楚相放心,世子年少有为,英明果敢,论勇气智谋绝不在陛下之下。我已经派三子叔忠去面见世子了,大概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回来报告情况,到时丞相若不放心,可以亲自来问。”戚太傅见楚绥远已经上了自己的道,心中不禁暗喜。

“就算世子靠得住,湘东王也愿意配合,可是师出无名,总归有违天道。尤其‘湘东之乱’过去不久,天下百姓大都还记得当年的旧事。如果这时候打着湘东王的旗号进京,又没有一个可以服膺天下的理由,恐怕……”楚绥远向来行事缜密,一个环节不通,他都不会轻易下手。不过反过来说,如果一旦他下了手,便是万无一失,势在必得。

戚太傅也知道此事体大,不可妄动。他沉思半晌,鼠眼一转,心中一个念头闪过:“不知楚相还是否记得,当日昭阳公主曾经煽动内宫谣言,说钟仪公子与陛下有断袖之好的事情?此事虽然在外廷也不过流于谣言的程度,不过若此事可以坐实,说不定可以作成一个‘清君侧’的好名头~”

楚绥远自然记得这件事,不过,楚如悔一向一身正气,君子作风,此乃天下人皆知的事情,要坐实这个罪名,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也正是因为钟仪公子名声太大,若是个一般的小罪名,恐怕也扳不倒他,唯有大奸大恶或是伤风败俗之事,才能对他造成影响。

楚绥远正在犹豫不决之际,忽然下人来报,说是宫里线人有重要信息要面见丞相。

“让他进来。”既然已经决定和戚太傅同仇敌忾,楚绥远也就不打算跟他隐瞒什么了。

“小的参见大人!”一身黑衣的线人低头行礼,一见戚太傅也在,顿时犹豫该说还是不该说。

“但说无妨。”楚丞相低声命令。

“是!”黑衣线人看了一眼戚太傅,将方才所见报告给楚丞相,“启禀大人,方才小的在弘毅阁看见钟仪公子和陛下单独相处,陛下似乎对钟仪公子专权很是不满,而且……”

“不要吞吞吐吐,直接说。”楚绥远语气严厉。

“是!”黑衣线人眼神游移,好像说着难以启齿的话,“如果小的没听错,陛下应该,和公子已经……”他觉得自己说不下去了。

“已经怎样?”戚太傅仿佛已经猜到什么,声音里透着一丝惊喜。

“已经……小的该死!不该胡乱猜疑陛下和公子!”黑衣人俯身叩头,伏在地上的脸已经通红。

戚太傅和楚丞相两人心知肚明,相视一笑。

“如此,便等令公子的好消息了~”楚绥远向戚太傅一拱手,多日来的疲劳和辛苦仿佛瞬间化为乌有。

“哪里哪里。”戚太傅拱手回礼,“为保谨慎,还请楚丞相多多注意宫中动向,待叔忠回来,我们再从长计议。”

于是,为了大虞朝第一权臣之位斗了几十年的“朝堂双煞”终于在这一天结成联盟,而目的竟只是为了对付两个年甫弱冠的少年!

第二十五回

九年秋,第三次考试结束。未因考试进殿为官者十一(即十分之一)。试进者,寒贱出身与清流出身者相当。所进诸官,无论门望,皆有清浊。中正荐进者皆出名门,起家五品以上,多不仕。此科武帝亲自督科临考,故所取进士,皆称“天子门生”。楚公子钟仪罢礼部尚书主考任,改户部尚书,仍兵部侍郎。(《历代科举•南朝虞》)

自从钟仪公子被罢免了礼部尚书和主考的官职,朝中渐渐兴起一种说法,说是公子座主门生,权高懾主,因此被陛下看不顺眼,改去户部管理户籍家谱了。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陛下早就看上了公子钟仪,公子趁机邀宠,意欲乱权,结果被武帝发现,想要治他的罪,又舍不得他,便送去了没什么实权的户部任职。这两种说法各行其道,似乎都有道理,却又都没法证实。于是众说纷纭,百口不一,不过有一点倒是大家都公认的,那就是:钟仪公子失势了。

对于一干贵族老臣来说,这自然是好事。一群人兴高采烈,弹冠相庆,恨不得明天一早就把他赶出皇宫,再也不要见到他。而对于科举新官来说,这则是危及自身的坏消息,一边努力澄清谣言,一边想方设法打听实情,以期改善现状。至于太学和国子学的士子,也是分成两派每天争吵,其中不少耿直狷介之士甚至直接写信给楚如悔,或是以道德质问,或是以公理支援,骂耶哀耶,全在所信之言。而对此,无论是萧云朔还是楚如悔,都选择不作回应,全凭他们自己猜测争吵。

最后,这番争论和冲突,终于在楚如悔提出“土断”政策之后达到了顶峰。

“土断”,顾名思义,就是截断南来北人与原属籍贯的关系,而以居住地入籍。此策的直接结果,就是除了最有权势的十几个大族,中小型贵族即便仍可以在名义上保留郡望,却在实际上失去了相应的特殊待遇。不过这倒不是“土断”的主要目的,此政策真正的杀伤力,在于剥夺了依附贵族籍贯的平民,而将他们放在国家管辖的土地上,直接向国家缴纳赋税和徭役。

也就是说,这一招既向全体贵族下了挑战书,也向武帝展现了自己无可取代的治国才华。这样一来,无论皇帝是惜他的命,还是想夺天下的权,都要给他高官重位,再不能放在角落里自生自灭。钟仪公子孤注一掷,背水一战,以自己的命做赌注,赌的是贵族的胆量,也是赌虞武帝的心。

成败在此一战。

倘若贵族赢了,楚如悔就是荧惑主上,贵族的权利也就永远地得到了保障;倘若钟仪赢了,贵族的世界也就从此崩塌,楚如悔便是一世功臣,旌表千古。

而与楚如悔祸福与共的,就是满朝的科举新官和两学中的大部分士子。

风云暗动,杀意汹涌。人人自危,不暇他顾。

朝堂市井,都笼罩着一层惨淡淡的云雾,仿佛暴风雨将来前的夜晚,安静如死,只待一声响雷,便可将大雨倾盆而下,直换得拨云见日的万里晴空。

只是不知,这晴空下面,会是谁的脸笑到最后?

神秀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凌云宫。萧云朔一觉醒来,在御塌上翻了个身,睁开眼向外间看,发现楚如悔还坐在桌边,做着最后的部署。

萧云朔起身,披上夜间防寒的袍子,走出来,坐到桌边,给楚如悔倒了一杯茶,放在他面前,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喝了一口。

“多谢。”楚如悔点头称谢,目光却没有离开手上的密信。

萧云朔看着一脸憔悴的楚如悔,心中着实心疼。年末事情多,白天光是忙着朝中历常的公务就足够累死人了,还要跟自己演戏,骗着最近盯得越来越紧的丞相府。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自己倒是总算可以休息了,他却才真要开始忙起来,将收到的私信一一拆开,分析现状,做出新的命令和部署,再散发到各个地方。

不用猜也知道,他最近几夜又是几乎没有睡过。

唉!所以自己当初才提出让他来凌云宫过夜的啊!怎知他还是如此消耗自己,一点也不肯让自己为他分担。

为什么就不能稍微依靠我一点呢?不是说过吗?让你帮我,不是只让你一个人做的意思啊!

忽然见他好看的眉头一皱,萧云朔忍不住关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