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士 > > 明末虎啸 > 第116部分

第116部分(1 / 2)

>

望着南门与东门已明显稀疏的两卫战兵,看着两名在自已面前垂头丧气的指挥使刘知俊与冯嚣,李啸感觉心下沉重而揪紧。

这一仗,尽管南门与东门要面对的敌人,相比敌兵重点进攻的西门来说,压力要小得多。但是,他们所遭受的损害,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徐州卫死伤一千多人,已过三分之一!

任城卫死伤同样达到近千人,竟然将近过半!

“非是大人的铁骑来得及时,我任城卫,恐怕就要丢了东门了。”冯器的脸上,庆幸与感激交织在一起。

刘知俊长久没有说话,终于长叹一声,向李啸拱手说道:“刘某亦谢过李指挥使的骑兵救阵及时,方使我南门不至于陷入敌手。”

李啸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他用一种亲热的语气说道:“两位大人,现在我们都在为守卫兖州而战,何分彼此。现在李啸与二位,乃是同气连枝,同生共死,不必再多说客气话了。”

冯器脸带惭愧之色说道:“李大人,现在我任城卫伤亡近半,战力已残,敌兵若下次再来相攻,定难守住啊。”

听冯嚣这般诉苦,刘知俊也感叹地说道:“我徐州卫部,亦已损失过了三分之一的兵将,下次的南门防守,怕是更加吃紧。”

李啸皱了皱眉,平静答道:“二位指挥使莫要心急,兵力不足之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务必要把南门与东门牢牢守护好。“

“冯某谢李大人。”冯嚣眼中腾起亮色,大声向李啸致谢。

刘知俊也向李啸拱了拱手,算是致谢。

随后,李啸前去看望了伤兵,勉励他们好好治伤,争取早日回归部队。见兖州的最高指挥亲自前来探望,医疗所中的所有伤兵都极其振奋,纷纷表态要早日养好伤再回来杀敌。

李啸回到西门城墙之处时,鲁王铢寿鋐带着泰兴王朱寿镛、郡王朱以派、巡抚李懋芳、知府尼澄,以及一众侍卫,带着大批牛酒前来劳军。

朱寿鋐一见到李啸过来,立刻满脸堆笑道:“李指挥使打得好仗,击杀俘获敌兵近3万,真真大功卓著,英雄了得,孤王甚是佩服!今天特从我鲁王府带来牛酒劳军,请李指挥使笑纳。”

朱寿鋐刚说完,一旁的知府尼澄急急补充:“李大人,这些皆是鲁王殿下从自家鲁王宫中拿出之物,非是从仓库所取。”

李啸笑道:“那李某就代全军将士感谢鲁王殿下盛情。”

朱寿鋐笑道:“这些须牛酒不算什么,待我兖州彻底击退流寇之后,孤王还会另有重赏。还望各位守城军士奋力杀敌,为国立功!”

朱寿鋐这番话一说完,立刻被连绵而起的“万胜!”之声,给彻底淹没。

在一片欢欣的氛围中,李啸大笑着向朱寿鋐致谢,然后压低声音说道:“鲁王殿下,在下有一事相求。”

“李指挥使但说无妨。”

“殿下,今日之战,任城卫兵马损失颇重,为确保东门能顺利守卫,李某恳请鲁王殿下将鲁王府中仪卫司兵马拔于守城军伍中。”李啸脸色凝重地说道。

朱寿鋐眉头轻皱,不过瞬间便是释然之色,他复笑着说道:“既是守城大事所需,孤王岂会不予支持。这样吧,从即日起,我将鲁王府仪卫司一千兵马全部拔于李指挥使。”

李啸一脸感激地拱手谢道:“多谢鲁王殿下深明大义。”

鲁王等人随后告辞而去,李啸亲自相送,他言语恭敬,态度谦和,丝毫没有打了大胜仗的倨傲,让鲁王朱寿鋐及泰兴王朱寿镛等人更对他充满了好感。

这个晚上,全军欢宴。

让李啸有些意外的是,须发皆白,以前有过生死仇恨,似乎一直与他不太对付的徐州卫指挥使刘知俊亲自为他斟酒。

“刘老将军,你是长辈,这如何使得。”李啸不觉心中颇为感动。

“使得!刘某一生,只敬英雄,而李指挥使,绝对当得起英雄之称!”刘知俊手捧酒杯,一脸郑重之色地向李啸递来。

李啸接过酒杯,仰脖一饮而尽。

满座欢笑,气氛更加热烈。

李啸限制了属下将士饮酒,却让他们放开肚皮吃饱。不少军兵想起了白天还在一同做战的弟兄,现在已是阴阳两路,不觉悄然落泪,甚至有人失声痛哭。

一轮晶莹的圆月,将洁白温柔的月晖漫布大地,满天星辰有如一颗颗明亮的眼睛,从天空中欢喜地俯看这喧嚣欢乐的兖州城头。也许这战后的短暂欢乐,是每个军兵一生中永恒的荣耀与铭记。

谢谢哥盖的打赏,谢谢尊重知识而非流水的月票!感谢支持!

第二百一十五章兖州之战(五)

在接下来的一周的时间里,流寇没有发动任何攻势,一直安静地呆在泗水对岸。

不过,在城头眺望的李啸,透过千里镜看到,大批流寇掳来的工匠正在紧张地就地伐木,重新制作攻城器具。

李啸心下一直在想,这些流寇,下次发动进攻,会在何时呢?

李啸无法给自已一个合适的答案,只是莫名地感觉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一周时,除了轻伤员已经归队外,李啸按优先补充骑兵、再补横行队,再补普通战兵的原则,将虎啸全军补充完毕。

鲁王朱寿鋐颇守信用地将鲁王府仪卫司的一千人马拔给李啸安排,李啸随即将他们全部划给任城卫指挥使冯嚣,参与守卫东门。

这时,刘知俊向他提出请求,鉴于守卫兖州的兵力不足,可否从那被知府尼澄的壮丁队分别关押看管的近8000名流寇俘虏中,挑选出合适的军兵,以补充到守城队伍中。

李啸坚决地拒绝的他的请求。

他的理由是,这些不得不投降以保命的流寇,并未心服,忠诚度十分可疑。而且他们成分复杂,不知底细,使用风险极大。如草率用之,这些人到时反戈一击,成为内应,兖州城则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李啸清楚地记得,当年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城,之所以被鞑子轻易攻陷,就在于时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轻信了一批来路不明的蒙古人,并且让他们参与守城。给果老奴率鞑子大军一来攻城,这些其实是后金奸细的蒙古人立即献了城门投降,让明朝苦心经营多年的沈阳,这座号称坐断辽东第一城的坚固城池,以一种近乎荒诞的方式落入敌手,实实让人痛惜之极。

前车之鉴尚不为远,李啸当然不允许自已也犯这样饥不择食的错误。

只不过。现在南门与东门的守卫兵力不足也确是个大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啸,最终决定,为加强两处城门的防守,把自已的虎啸军一部分分了过去。

东门上,除了现有的任城卫1000多军兵和自已补充过去的10门火炮,以及刚刚补充的鲁王府1000仪卫司兵士外,李啸另将甲部横行队100人派出去。

而在南门处,在徐州卫现有的不到2000人的兵马和自已以前补充过去的20门火炮的基础上,李啸另外安排了虎啸军乙部横行队与乙部甲、乙、丙三队枪兵过去。

李啸希望,能让这些虎啸军的精锐部队成为各个城墙上的战斗核心。从而大大增强南门与东门的防御力。

与此同时,李啸将缴获的盔甲,按他们现有缺少盔甲的兵员人数补充下发,共发了近2000件盔甲下去。

得到了骁勇善战的虎啸军如此慷慨的兵员到装备的大力援助,徐州卫指挥使刘知俊与任城卫指挥使冯嚣,皆是一脸愉悦感激的笑容。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两天。

现在,距离上次击溃流寇已过了9天,流寇的攻城梯之类也皆早也造好。李啸每天眺望,只能看到流寇在组织手下兵将进行操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动静。

守城的军兵中,开始渐渐地有了流言,说是流寇上次大败。已然破胆,现在只敢围城,不敢作战。

这种盲目自信的说法,被兖州最高防守指挥官李啸严厉驳斥。

他郑重地告诉全体官兵。对面的流寇,仍有近7万之众,将近我兖州守军的十倍。如何会有一战不成就放弃道理。他厉声斥责传播流言的军兵,要他们决不可盲目乐观,一定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因为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哪怕是一丝微不足道的松懈,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